腾讯隐身,令人生畏

孟老狮 2024-12-26 09:16:01

用「转折点」来形容现在的互联网行业,或许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所谓的「转折点」的具体的体现就在于,以往经典意义上的互联网模式的失效,以及以反互联网模式为代表的新模式的崛起。

即使如此,一众的互联网玩家们,依然还在将流量看成是终极追求,依然还在将平台看成是商业形态。

然而,正是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却看到了腾讯的隐身。

事实上,与其说腾讯隐身了,还不如说,腾讯业已开始将发展的重点从互联网时代的C端,转移到了后互联网时代的B端了。

如果用腾讯汤道生的话讲,腾讯正在从消费互联网时代进入到产业互联网时代。

当这一迹象开始在腾讯身上越来越多地发生,腾讯需要做的,是找到与产业互联网时代相契合的打法。

透过腾讯的隐身,我们并不仅仅只是应当看到腾讯一家公司整体战略的转变,而是应当看到整个互联网行业正在发生着的深刻而又彻底的变化。

毫无夸张地说,隐身的腾讯,令人生畏。

事实上,流量的见顶,经典互联网模式的逐渐失灵,正在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

对于腾讯来讲,仅仅只是延续以往的发展模式,要么会将自身的发展带入到死胡同里,要么会在原有的发展模式之下亦步亦趋,难有成就。

与其这样,还不如借助自身在互联网时代的积累,去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

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看到了腾讯方面对于B端的持续加码和投入。

借助AI的方式对于腾讯现有的产业链和业务版块进行重整,自然是不必说了。

现在,我们看到腾讯越来越多的产品线开始出现AI的影子,我们看到腾讯越来越多的业务版块因为有了AI的加持而焕新。

可以说,腾讯将大船的航向掉头的一个最为直接的体现,便是借助以AI为主导的新技术,对于腾讯自身发起一场深度而彻底的改变。

用「刮骨疗毒」来形容现在的腾讯,或许是再合适不过了。

除了不断地强化对于自身业务和产品的改造之外,腾讯同样在不断地强化自身与金融、教育、零售等诸多产业的深度融合。

其中,腾讯与这些产业进行深度融合的一个最为直接的体现,便是对生长于这些产业的B端用户进行深度赋能和改造。

综上,如果我们对于腾讯对于B端市场的投入进行总结和定义的话,一方面,对于自身进行深度的影响和改造,另外一方面,对于与自身相关的B端产业用户进行深度的影响和改造。

无论是从自身着手,还是从外部的B端用户着手,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腾讯不再关注纵向上的规模增长,而是开始关心纵向上的产业深度的增长。

当腾讯开始挖深井的时候,它需要的不再是像以往那样冲到台前,而是开始更多地去关注内在,开始更多地思考自身从底部赋能产业的方式和方法。

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才看到了腾讯的隐身。

一边敢于对自己动刀,一边敢于对相关产业动刀,这样的腾讯,着实让人害怕。

如果说目标对象的转移让腾讯开始隐身的话,那么,商业模式的嬗变,则决定了腾讯不再需要像以往那样走到前台。

回顾以往腾讯的商业模式,其实就是需要将尽可能多的流量吸引到自身的平台上,然后对这些流量进行转化来实现自身的商业价值。

为了达到这一点,腾讯就需要不断地延伸自身的边界,就需要不断地做大自己的规模,就需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产品线和业务模块。

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才看到了腾讯的规模一点一点地开始变大,腾讯从一个瘦小的企鹅,变成了一个笨重的大企鹅。

当互联网的转折点来临,特别是当规模增长的天花板日益迫近,仅仅只是靠规模效益的商业模式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我们看到的,阿里巴巴被资产化所拖累的想象,其实同样在腾讯的身上发生着。

对于腾讯来讲,必然需要改变以规模效益为主导的商业模式,才能将自身的发展带入到一个全新阶段。

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才看到了腾讯的商业模式开始了一场深度嬗变。

如果对这样一场嬗变进行总结和定义的话,不再追求规模的增长,而是开始以产业的改变来寻找新的增长点,无疑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以产业的改变来寻找新的增长,其实,就是腾讯的增长,不再是以腾讯的增长为主要体现的,而是以腾讯所赋能的产业的增长为主要体现的。

在这个时候,腾讯不需要走在前台,而是更多地需要站在这些产业的身后,更多地需要对这些产业进行深度的赋能。

当这些产业改变了,当这些产业的供给与用户的需求实现对接了,成交达成了,那么,腾讯同样可以通过上游的赋能和改造来分得一杯羹。

换句话说,腾讯现在的商业模式,其实是数实融合的商业模式。

在这样一种商业模式之下,腾讯不需要做大自身,而是需要建立与诸多行业和场景的连接。

借助这一点,腾讯同样可以实现规模的增长,只不过是这样一种规模的增长,并不是以传统意义上的自我的规模的增长为体现的,而是以与之联系的产业的嬗变和增长为体现的。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了腾讯的隐身。

除了腾讯的目标对象的转移、商业模式的跃迁导致了它的隐身之外,导致腾讯隐身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腾讯的底层驱动技术的变革。

如果我们对以往腾讯的底层驱动技术进行总结的话,互联网技术,无疑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当互联网技术是腾讯的底层驱动技术的时候,腾讯就需要不断地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来不断地将自身的触角深入到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业务,不同的产品当中。

在这个过程当中,腾讯必然会走到前台,必然会不断地扩大自身的规模。

当互联网技术开始蜕变,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AI为代表的新技术开始逐渐成熟和完善。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腾讯的底层驱动技术,同样开始从互联网技术,蜕变成为了这些新的技术。

同互联网技术需要不断地「+」不同,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AI为代表的技术,更多地需要的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让产业本身发生嬗变,才能发挥自身的效力。

这个时候,腾讯不再需要像以往那样持续不断地用「互联网+」来扩大规模,而是需要不断地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AI技术来深入到产业的内部,对产业内部的元素、流程和环节进行改造,从而带来产业的升级,以此来达成供给侧的升级,最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这时,腾讯是不需要走到前台的,而是需要深入到产业之中的,而是需要强化对产业的融合的。

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才看到了腾讯的隐身。

当腾讯甘愿走到幕后,特别是当腾讯敢于当产业的「孺子牛」,这样的腾讯,其实是令人生畏的。

结语

毋庸置疑的是,现在的互联网行业,正在发生一次转折。

正是在这样一个转折点上,我们看到的是,曾经真正意义上的头部——腾讯开始一点一点地隐身。

说到底,腾讯目标对象的改变、商业模式的嬗变以及底层技术的跃迁,最终导致了这一点。

由此来看,隐身的腾讯,远比走到台前的腾讯,更加令人生畏。

它,预示着腾讯的嬗变正在发生,同样暗示着行业的风向,正悄然改变。

腾讯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的玩家们呢?

0 阅读:2
孟老狮

孟老狮

资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