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母亲弥留之际的一句话,为我国带回了“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

削桐作琴 2024-12-23 11:21:49

文|削桐作琴

编辑|削桐作琴

中国人的脊梁是由他撑起来的,他的脊梁则是他的母亲为他撑起。

1999年,79岁高龄钱学森获得了“两弹一星”的功勋奖章。

从年少背井离乡求学到费尽心思辗转回国。

他用后半生的忙碌践行曾经的理想。

对于自己的成就,钱学森始终认为这离不开他的母亲:章兰娟女士。

儿时的陪伴浸染了他的灵魂,弥留之际的一句话指引了他的方向。

突闻噩耗

1936年的初夏,刚刚上完课的钱学森,在宿舍的楼下的信箱中发现了一封信。

在信中,父亲钱均夫写道:吾儿学森,请尽快回国,你母亲病重,盼望最后一面。

读至此处,钱学森就已经内心慌乱,拜托朋友购买了最近的一趟飞机。

坐在飞机上的钱学森,没有心情欣赏窗口外面的风景,只是无助地坐在座位上,不停地念叨着:快点,快点,再快一点。

虽然已经火速返回,但是时间不等人。

另一边,躺在床上的章兰娟气若游丝,尽管已经非常努力,但是抵不过大限将至。

伸手拍了拍坐在床边的丈夫钱均夫,章兰娟用尽全力挤出一抹微笑,看着窗户外面蔚蓝的天空。

她颤巍巍地说道:天晴了……我的儿子该回家了……

自此,闭上双眼,与世长辞。

空留满堂哭泣声,绕梁不绝。

风尘仆仆进入家门的钱学森,只看到了母亲的遗体。

昔日温柔的母亲,冷冰冰地躺在狭小的棺材中。

跌坐在母亲身边,钱学森痛哭不已。

感同身受的钱均夫安慰儿子:“你的母亲很想你,给你留了一句话,天晴了,我的儿子该回家了。”

这一句话,让刚刚止住泪水的钱学森破防了。

他回想到从前母亲的陪伴,仿佛这样就能逃避失去母亲的痛苦。

是母亲亦是老师

作为钱学森的母亲,章兰娟也是一位极其优秀的人。

章兰娟出生于富商之家,似乎是家传的天赋,她从小就喜欢和数字打交道。

渐渐长大之后,由于家里藏书丰富,章兰娟就学习到了不同的知识。

学富五车就是章兰娟的真实生活写照。

之后在家里人的安排下,16岁的她和父亲好友的儿子钱均夫结婚。

婚后没多久,就生下了儿子钱学森。

初为母亲的章兰娟对钱学森付出了全部的爱。

一两岁的时候,章兰娟就带着钱学森学着认识身边的物品。

三岁之后,章兰娟开始带着钱学森接触书本的知识。

从有趣的童话故事到汉字的由来,《三字经》、《百家姓》等等作品也成了年幼的钱学森最常看的书籍。

每天上午,章兰娟都会带着钱学森做一些运动,锻炼身体。

下午的时候除了看书,就会教钱学森学习书法。

也正是日日的陪伴,章兰娟发现年幼的钱学森对数字也非常敏感,似乎继承了她的天赋。

于是,章兰娟专门研究了一些心算的小游戏,带着年幼的钱学森一边学习,一边玩儿。

家里的院子就是钱学森的小天地,在这里,章兰娟带着他认识了大自然中的花花草草,也学到了为人处世的方法。

章兰娟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帮助他人。

在钱学森的回忆中,母亲章兰娟遇到乞讨的人,常常会慷慨解囊。

她总说:每个人的生活都很不容易,如果能帮到别人,也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

与人为善的章兰娟也有着伟大的家国情怀。

她最常给钱学森讲的故事就是岳飞将军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宁死不屈等等,这些民族英雄的事迹在钱学森的心中生根发芽,浸染了他的灵魂。

年幼的钱学森受到母亲的影响,他希望自己长大能够成为像岳飞将军那样的人物,为自己的国家贡献一份力量。

日复一日的言传身教,爱国两个字深深刻在了钱学森的灵魂上,在之后的一生,他都在为着少时的理想奋斗。

辗转回国

1935年,钱学森以优异的成绩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了。

毕业之后的钱学森为了深造,打算赴美留学。

他的决定得到了家里人的支持。

临行前,母亲章兰娟在钱学森的行李中,放了中国传统经典书籍《老子》、《庄子》。

细心叮嘱钱学森,有空的时候可以经常看一看,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作为父亲的钱均夫在给钱学森的之上写下了一生的训导:

人,生当有品:如哲、如仁、如义、如智、如忠、如悌、如教。吾儿此次西行,非其夙志,当青春然而归,灿烂然而返。

留学一年后,钱学森痛失慈母。

尽管火急火燎赶回国,却错过了最后一面。

只有一句:天气晴了,我儿子该回家了。

以及一张已经布满泪痕的纸张:

窗外细雨飞,老妇命垂危。

夫君煎药苦,盼子子不归。

在母亲葬礼之后,钱学森拜别父亲,再次去到了美国,他发愤图强,学习各种知识。

希望以后能够将这些知识带回祖国,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1939年,钱学森就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了航空和数学的双博士学位。

1947年,36岁的钱学森成了麻省理工的终生教授。

年纪轻轻就已经获得这么大的成就,简直是人生赢家。

更何况,此时的钱学森有着恩爱的妻子和一对可爱的儿女。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钱学森就跟妻子定下了回国的计划。

尽管已经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但是钱学森心中始终认为自己就是中国人,中国需要自己,自己一定要回去。

可是,这么优秀的的人才,美国怎么愿意放行。

为此,钱学森一家四口,被美国监控起来。

整整五年,除了生活和工作,钱学森没有办法和外面的人接触。

1955年8月,在中国的多番周转之下,美国终于同意放人了。

9月,钱学森一家四口,辗转周折之后,终于踏上了故乡的土地。

为了这一刻,他等了太久了。

他终于有机会将自己学到的知识用在祖国的建设上。

不负母亲所想:学森回家了。

成就斐然

刚刚归国之后,钱学森就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1955年11月,钱学森就到东北参观军事工程学院。

在那里,他坚定地说出,中国人也能造出自己的火箭、导弹。

为了这个想法,他带着我国的各方面的人才,众人泡在实验室中,废寝忘食地研究。

他们远离人群,常常几个月不回家。

经历了各种磨难,钱学森推动了我国军事力量的发展。

1964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酒泉上空爆炸。

绽放的蘑菇云成了我们民族崛起的发声。

1966年10月27日,中国的核弹在酒泉实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每一次的成功,中国的事业就腾飞一步。

这背后是无数人辛苦的汗水凝聚的。

其中:钱学森功不可没。

1991年,钱学森获得了“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荣誉。

这是对他一生的肯定。

少时出国求学,中年放弃国外优渥的待遇只为回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一生,不负父母所望,学森回家了,学森在为这个“家”努力着。

结语

少时立志做岳将军,最终成了“两弹一星”的功勋。

章兰娟对钱学森的影响,成就了我们中国的崛起。

信息来源:

1.中科院之声: 《钱学森:毕生为强国|纪念钱学森诞辰110周年》2021-12-11

2.中国通信学会: 《【清廉家风故事】名人家风:钱学森的家》2022-10-18

3.学习时报: 《从烟雨小巷走出来的“人民科学家”》2022-07-15

4.齐鲁壹点: 《「钱学森传记」王灵专栏|第一章不平凡的母亲与惊世骄子》2022-02-01

如果喜欢本期节目,烦请点击“关注”,既方便浏览往期作品,也不错过下期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0

削桐作琴

简介: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