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们惬意地坐在高铁舒适的座椅上,享受着风驰电掣般的速度时,你是否曾好奇,这钢铁巨龙究竟需要消耗多少电量才能持续飞奔呢?
实际上,高铁的耗电量相当惊人。以常见的时速 350 公里的高铁为例,每小时的耗电量高达 9600 度。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普通家庭每月的用电量大约在 200 - 300 度左右,也就是说,高铁一小时的耗电量,约等于一个普通家庭 30 - 40 个月的用电量。而即便是时速 250 公里的高铁,每小时耗电量也有 4800 度,同样不容小觑。
一、高铁的 “电量密码”
高铁耗电量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首先,速度是关键因素之一,速度越快,耗电量越大。当高铁从时速 250 公里提升至 350 公里时,其耗电量近乎翻倍。这是因为随着速度增加,列车所受的空气阻力、轨道摩擦力等都会显著增大,需要更多的能量来克服这些阻力维持高速运行。
不同车型由于技术、设计、重量等方面的差异,耗电量也各不相同。新型的复兴号动车组相较于和谐号,在节能方面表现更优,其采用了更先进的电控系统和低阻力流线型设计,有效降低了能耗 。
负载也是影响高铁耗电量的重要因素。满载的高铁相较于空载,需要消耗更多电能来牵引,因为要克服更大的重量带来的阻力。
此外,外部环境因素同样不可忽视。在爬坡路段,高铁需要额外的能量来提升高度,耗电量会增加;而在顺风行驶时,空气阻力相对减小,耗电量则会有所降低。
二、电从何处来
高铁所使用的电能,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来自于庞大而复杂的电力牵引供电系统。这个系统如同高铁的 “电力生命线”,源源不断地为高铁提供强劲动力。
发电站将煤炭、水能、风能、太阳能等一次能源转化为电能,随后,这些电能以高压的形式,通过输电线路踏上漫长的旅程,被输送到铁路沿线专门的牵引变电站 。
在牵引变电站里,电压会经历一次 “大变身”。由于高铁运行所需的电压与输电线路输送来的高压不同,牵引变电站里的变压器会将电压从 220 千伏或 110 千伏,降低至适合高铁使用的 27.5 千伏。这一过程至关重要,它就像是为高铁量身定制的 “电压适配”,确保电能能够以合适的 “姿态” 进入高铁系统。
经过降压处理后的电能,会通过接触网输送给高铁。接触网就像是一条悬挂在铁路上方的特殊 “电线”,它沿着铁路线绵延铺设,为高铁提供持续的电力供应 。
(二)关键部件作用受电弓是高铁从接触网获取电能的关键设备,它安装在高铁列车顶部,就像一个灵敏的 “触角”,时刻与接触网紧密相连。当高铁运行时,受电弓缓缓升起,其顶端的碳滑板与接触网导线紧密贴合,从而实现电能的顺利传输。碳滑板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磨性,能够在高速摩擦的情况下,稳定地将接触网上的电能引入列车内部。
接触网作为电能传输的载体,具有独特的设计和特点。它采用特殊的悬挂方式,确保在各种复杂的环境条件下,都能与受电弓保持可靠的接触。为了减少电阻、提高输电效率,接触网的导线通常采用高导电性的材料制成。此外,接触网还配备了一系列的支持装置和定位装置,以保证其在空间中的位置稳定,满足高铁高速运行时对电能供应的严苛要求 。
三、供电原理大起底
高铁的供电原理和电车较为相似,形象地说,就如同在铁路上搭建了一根特殊的 “电线”(即电网,也就是接触网),在动车上安装了一个能够导电的 “滑轨”(即受电弓) 。每隔数十千米,铁路沿线就会设置一个供电单元,众多供电单元共同为高铁的长途运行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 。
电厂发出的电,以高压的形式,通过输电线输送到变电所。在这里,电压经过调整,变成适合高铁使用的数值。随后,电力被输送到架空接触网上。高铁运行时,车顶的受电弓与接触网紧密接触,从而获取电力。接触网相当于电路中的火线,而钢轨则充当零线的角色,它们与高铁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回路,使得高铁能够获得持续的动力,风驰电掣般地行驶在铁轨上 。
(二)应对停电有妙招实际上,高铁的运行并非全程持续供电。在电力区段沿线,每隔 60 千米左右会设立一座变电所,通过接触网向高铁供电。为了进行线路检修等工作,铁路电力区段会利用列车运行的间隙,停止某一区段变电所与变电所向接触网的供电,这一操作被称为 “开天窗” 。
由于高铁线路是由一个个封闭的区段组成,并非完全连续,所以当高铁每次经过不同变电所的区段线路时,由于线路之间并非直接相连,在交接的瞬间,高铁会短暂处于没电的状态。不过,大家无需担忧,高铁自身载重量较大,且铁轨对其的摩擦力相对较小,在断电的瞬间,它能够依靠自身强大的惯性,高速滑过这段长度大约为 100 米左右的 “无电区间”。在这极短的时间里,虽然供电暂时中断,但高铁凭借惯性,依然能够保持高速运行,让乘客几乎难以察觉 。
此外,高铁牵引供电系统采用了双回路热备用方式。这就好比为高铁的供电系统上了 “双保险”,当其中一路电压出现停电情况时,另一路电源能够在毫秒级的时间内自动切换供电,整个过程迅速且平稳,几乎不会对列车的正常运行产生任何影响 。而且,地方的两路电压分别从不同的地方变电所取电,这就大大降低了因某个地方变电所出现故障而导致高铁供电中断的风险。除非遭遇大面积地震、严重的自然灾害等极其罕见的重大天灾,否则两个地方变电所同时断电的概率微乎其微 。
不仅如此,高铁一般还自带蓄电池。在正常情况下,蓄电池可以为弓网系统等设备提供电能,确保其稳定运行;而当遇到紧急停电情况时,蓄电池便化身成为安全备用电源,为列车的关键设备提供电力支持,保障列车在突发状况下的基本运行需求,确保乘客的安全和列车的安全运行 。
四、用电成本之剖析
高铁的用电成本究竟如何计算呢?以京沪高铁为例,其运营里程较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若高铁以时速 350 公里运行,每小时耗电量约 9600 度,假设工业用电均价为每度 1 元 ,那么每小时的电费成本就是 9600 元。若一趟京沪高铁全程运行 5 小时,其电费成本就高达 48000 元。
若将时速降至 250 公里,每小时耗电量约 4800 度,每小时电费成本为 4800 元,同样运行 5 小时的话,电费成本为 24000 元。可以看出,速度的变化对电费成本有着显著的影响。
(二)与盈利关系电费在高铁运营成本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相关数据显示,电力成本约占高铁运营成本的 30% 左右 。然而,高铁亏损却不能单纯归咎于电费。
高铁的建设成本极其高昂,包括铁轨铺设、桥梁建设、隧道挖掘、车站建造等一系列庞大工程,需要投入巨额资金。例如,一些山区高铁线路,由于地形复杂,需要建设大量的桥梁和隧道,每公里的建设成本甚至可达数亿元。
设备采购成本也不容小觑,一列高速动车组的造价可达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而且,高铁运营过程中的维护成本、人力成本等,都是一笔笔不小的开支。比如,为了确保高铁的安全运行,需要定期对铁轨、车辆等设备进行精细维护和检修,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先进设备,人力成本和维护成本自然水涨船高 。
此外,部分高铁线路客流量不足,导致收入难以覆盖成本。尽管高铁在不断发展,但一些偏远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铁线路,由于人口密度较低、出行需求相对较少,上座率不高,使得运营收入无法平衡高额的运营成本,进而造成亏损。
五、节能优势与展望
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高铁在节能方面的优势十分显著。以人均百公里能耗为衡量标准,中国高铁列车人均百公里能耗仅为飞机的 18% 和大客车的 50% 左右。这一数据背后,蕴含着高铁诸多先进的节能设计。
高铁列车普遍采用轻质复合材料打造车体,这种材料在保证车体强度的同时,大大减轻了车身重量,进而降低了运行阻力,减少了牵引能耗。其独特的流线形头型设计,如同灵动的游鱼,能有效减少空气阻力,使列车在高速行驶时更加顺畅,能耗更低。下沉式受电弓同样功不可没,它不仅降低了列车运行时的空气阻力,还优化了电能的获取效率 。
在制动过程中,高铁采用复合制动技术,优先运用再生制动,将车辆制动时的动能巧妙转化为电能,回馈到电网之中,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回收利用。此外,车内广泛采用 LED 照明、变频空调、变频风机等节能设备,从各个细节处降低能耗,全方位展现了高铁的节能特性 。
(二)未来展望展望未来,高铁在电力技术方面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国铁集团正大力推进铁路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与产业化应用,致力于研制出速度更快、更加节能且安全的新一代动车组。
在新材料领域,科研人员将开发和应用更轻、更强的新材料,进一步降低列车自重,从而减少能源消耗。在牵引动力系统方面,新一代的高效牵引系统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发中,有望持续提高能源转换效率,让电能更好地转化为列车的动力 。
智能控制领域也将迎来重大突破。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未来的高铁能够实时精准监控列车的运行状态、载荷情况以及环境条件,并根据这些信息自动调整能耗策略,实现智能化、精细化的列车运行控制,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 。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高铁将在节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人们带来更加高效、环保的出行体验。
六、总结
高铁用电背后蕴含着诸多复杂而精妙的原理与技术。从惊人的耗电量,到复杂的供电系统,再到巧妙的供电原理,以及高昂的用电成本和显著的节能优势,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的智慧与心血。
作为现代交通领域的璀璨明珠,高铁凭借其高效、快捷、舒适的特性,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推动了区域间的经济交流与发展。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突破,相信高铁将在节能和速度上取得更大的飞跃,为我们带来更加便捷、环保的出行体验,在全球交通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