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大洗牌,这些专业被大量撤销
2025年,我国高校专业布局正经历深度调整。教育部及各省教育部门加快推动学科优化,重点清理 “冗余专业”,强化与国家战略及产业需求的对接。
数据显示,近三年全国高校已撤销超 2000 个本科专业点,2024 年至 2025 年撤销规模最大的 10 个本科专业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以 72 所高校撤销居首,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等文科专业及网络工程等工科专业均列前十。
本科与专科撤销专业 TOP10 榜单
本科专业撤销数量专科专业撤销数量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72市场营销100信息与计算科学67工商企业管理61公共事业管理62商务英语52市场营销53学前教育49产品设计41建设工程管理47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36建筑工程技术37工业设计33人力资源管理30网络工程32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29广告学32金融服务与管理28服装与服饰设计25应用英语26撤销原因解析
交叉学科定位模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因融合管理与计算机学科但缺乏深度,导致毕业生竞争力不足。
文科专业严重饱和: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型专业就业率持续低于 60%,薪资水平长期垫底。
技术迭代被替代:网络工程因技能单一,面临人工智能工具的直接冲击,行业需求锐减。
专科专业与产业脱节:土木建筑类专业因基建市场萎缩,英语类专业因机器翻译普及,就业前景黯淡。
新增专业方向聚焦国家战略
与此同时,教育部鼓励高校增设智能制造、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储能工程等新兴学科。2024 年新增 24 个本科专业中,智能海洋装备、材料智能技术等交叉学科占比超 60%。例如,华南理工大学新增的 “软物质科学与工程” 专业,直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科技产业需求。
考生志愿填报指南
避开 “红牌专业”:谨慎选择撤销名单中的传统学科,优先考虑能源、医疗、高端制造等稳定行业相关专业。
关注政策导向:参考《中国制造 2025》等规划,聚焦集成电路、生物技术等国家急需领域。
警惕热门陷阱: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虽火,但普通高校培养质量参差不齐,需结合学校学科实力选择。
强化技能导向:优先选择实践课程占比高、校企合作紧密的专业,避免纯理论型学科。
教育部明确,到 2025 年将完成高校 20% 学科专业布点调整,这意味着未来专业动态调整将成为常态。考生和家长需以长期职业发展为导向,理性规划志愿,避免盲目跟风或忽视专业预警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