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宝斋画院访问学者秋萍的课题创作

鱼迅 2024-09-23 10:44:31

秋萍简历

秋萍,原名仇爱萍,笔名小语、乃文, 1965年生于山东省淄博,中国民主促进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中国山东省女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书画院艺委会委员,入荣宝斋画院刘曦工作室中画理论与实践班学习至今、荣宝斋画院齐辛民访问学者工作学习大写意花鸟画创作。

出版个人画集《秋萍画集》三集, 文学游记《心路心语·西藏万里行》 人物传记《艺道天成》,主编散文 集《秋叶之恋》、教材书《画中的 三笔》等。

荣宝斋画院访问学者齐辛民工作室秋萍

秋萍《从林雪冬》136X68㎝2024

这个作品,忘记从哪个展览上拍的一个作品照片,很喜这个淡雅的色调,也喜欢向上的枝枝杆杆 ,我在再创作的时候,给了作品里一些淡淡的白色如雪的、浪漫的、宁静的……这种意味的感觉真好!当那一抹的黄落在上面的时候,似乎有了一种莫名的神秘感……

秋萍随笔选

2015、1、6

有人爱花、有人爱竹,在我的心里无论是花还是竹更喜欢在雨中的那种感受一一那点点滴滴、那丝丝缕缕、那清清凉凉,绵绵不断涌入心头;此时此刻如眯眼望去窗外,花己开、竹入画、两只蜻蜓飞进来,牵着诗、唱着歌……我把窗子关上,把风、把月,把雨儿都关在了窗外,这种如丝如烟一般地浓浓的又淡淡的思绪在我眼前浮现一直到慢慢远去、消失。

这种感觉是我画画前的一种状态,不期而遇的状态。我明白,这个“窗口”是我眼前的这张白纸,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发现这张白纸上不管是花花草草、树木、竹林,只有雨中那般模样才是心里最美的!我甚至是疯狂的任意让雨水泼洒上去,也只有这种“肆无忌惮”的任性的将淡淡的色、淡淡的墨、淡淡的、淡淡的忧伤?不,淡淡的清香?不,淡淡的味道?不,是,是又不是。也就是这样的一种心情一种感觉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我才仿佛是体会到了一种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感觉,那就是一种是又不是的“似是而非”。先生齐辛民经常讲:在作品中的造型、笔墨、对比关系等等,那部分说不清楚的、似是而非的东西是最美的,也就是齐白石“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是一种更的高境界。是的,我的这种画画完了在画上泼洒并未达到先生所讲的“似是而非”和“是又不是”的艺术的感觉,更不感说是追求齐白石的妙在“似与不似”,而是我的对画面的感受,就是喜欢雨中花、雨中竹子和树木一样,也可能象喜欢月光下感觉一样是一种朦胧,而不是直白。这种感觉又让我想起在浙江先生齐辛民画展中,杭州微雨轩美术馆的前面是一片绿地而远处是山,有一天下着毛毛细雨,或许是周末吧,来美术馆看展览的人并没见少而且多是年轻人或是大学生。其中有几位外国年轻人,他们进展厅就开始用流利的中文交流,特别是对小动物的作品一次次发出惊叹!当看到先生一幅横幅的红色背景的两匹马时,交流中听到他们说西方绘画色彩是灵魂时,我加上一句:中国画线条是作品的生命,他们点头并伸出大拇指,还在马的作品上指着奔跑着的马腿:力量,这线很有力量。最让我惊叹的是他们走出展厅来到房顶的茶室,指了指远处细雨中的山:你们看,中国的山水画!我看看这几位年轻人不仅惊叹:讲的太精典了呀!他们是浙大外籍研究生在读中文,杭州的生活,他们理解的浙江山水艺术家的画,用面前细雨中朦胧的山,一语道破特点?那一时间我恍然大悟、似乎顿开茅塞,这就是写生需要寻找的感受、感觉而得悟吧?

我喜欢音乐、喜欢文学,喜欢大自然中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喜欢诗意情趣的一种自然的生活状态。我在画画的时候不经意的墨点洒在了纸上,是画面上,好无目的地落下去,我的心却一下感受到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于是我手用力一甩又滴了一下,这一次是有意滴下的,那种感觉还有,我一下、两下、三下,我沾上淡淡的墨、淡淡的色,粉色、白色、黄色、蓝色……太神奇了!我随着这些不同颜色、落在不同色调的画面上,我竟然感觉到了淡淡的香味、甜的、咸的:浓郁的、香辣的味道一般,我随着一种节奏,在滴或泼中用慢慢由大小、远近、多少而不同,也有快、慢之分的时候,这种泼洒之奇妙,回味之无穷无尽、无休无止,我在一段时间里也会放着音乐随着节奏开始。记得在面对访谈一个讲话时,当场发挥冒出了一句话:我没有学院的培养不是院派画家有严格造型能力的训练,只是凭感觉画画,是一这种状态下画出的感觉,这种感觉是生活里的味道,就像我一日三餐做饭菜调味的感觉一样,酸、甜、苦、辣、咸,把一种心情倾入画面后求情、求意、求味,生活中的情趣情意、感觉里的意趣意味之“味道”。

我给自己的这种画起了个名字:秋萍意味花鸟画。对这种画法也做过一次小小总结,以西双版纳几年的的写生和家乡山东淄博高青湿地写生为主的一批小品画出了一本小画册,并请淄博书画院院长赵长刚题的名《秋萍话语心音》。

秋萍《艳秋》136X68㎝2024年

秋萍《焦墨写竹》136x68㎝ 2024

画过很多竹子作品,刚刚学画时就是偷偷的从画竹杆开始,一画就画了三年………回想一下,唯有此竹最爷们劲儿!看了无数遍依然觉得够劲。

秋萍《群鹤鸣月》136X68㎝2024年

2017、6、21

入荣宝斋画院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班学习是我一生的幸事!对我而言,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是给自己的压力,因为学习对中国画的理解从写生、创作、观察、体悟,由随心变有心、从用心到发心,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下轻轻松松画画,是一种在读书、听音乐、享受自然中画从内心生发流出来的东西。在刘老师的画中一幅有倒影水中三角梅的作品,这幅作品似乎在我心中扎根一般深刻,画中的三角梅花,随着落下的几片花瓣,飘洒在几条有意无意的横线水纹上,我似乎听到了钢琴键敲下键盘的声音、伴着潺潺溪水流淌声,每想到这幅画除了这种感觉和声音,我的耳边还会传来有远而近、有急而缓的一种涩涩的、象马头琴一般声音,眼前却是刘老师画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扁担藤线的手,毛笔在老师手中时而从左向右又一转笔锋向上缓慢地走动着,笔下的线条是“痕迹”般涩味儿的线,老师画画时这两个镜头的互换时常定格在我眼前,伴着马头琴的优扬和马蹄声长短的节奏。就是画中的长线、短线,洒洒、点点,这是诗、是节奏、是律动。

学习刘老师艺术主张:文思、诗画,是学习无止境的追求!

零五、零六两年西双版纳写生,我创作了《萌春》 《冬眠待春归》、《繁花盛开》、《月光朦胧》、《版纳藤园印象》等等一系列作品,对初春藤上的叶、盛开的花,从构图、到画面对比关系的关照,都有一个由萌动到精心经营画面再反复创作的一个比较满意创作的过程,其中《月光朦胧》被荣宝斋画院收藏,幅作品当时的初心是对藤本园一面爬满藤蔓的铁艺墙而心动,为满墙的藤看上很乱却又有疏密、特别是在最顶上刚刚冒出一簇簇三两叶片藤尖上,看着随风摇曳着看去很舒展又很调皮的样子,而过了三两天时间那一墙蕂上己铺满一层的新绿叶,一种在暖阳下成长快乐幸福感一下涌上心头,第三次从这里路过时它的上面己散落有致的开了一朵朵紫色的花,花很象我们北方的牵牛花,但感觉比牵牛花厚、拙,圆乎乎的非常入画,所以当时画时构思了一个系列:《月儿静悄悄》《月光朦胧》《风轻轻吹过》《阳光爬上来》,至今虽然没有完成另外三幅,但创作的初心一样还在而且感觉越来思路越清晰。

秋萍《吉利》136X68㎝2024年

秋萍《春之歌》136X68㎝2023年

2024、7、28日

荣宝斋画院齐辛民工作室访问学者班现在是第二年七月创作课,从开学强调同学一起要在平时多写创作随笔、学习、写生感悟和对生活、艺术的思考,而到如今自己从笔记里从几年开始翻,觉得都不适合又拿不出手,就是第一年写的访问学者自己学习、创作的主题“意味”花鸟画,看来看去,连同作品也觉得不够,“劲”似乎不够,何谈“味”够“味”“足”?前两年邢少臣老师助理占宇给了一本他的《收藏签赏》杂志,是邢老师中国美术馆展览的一批精品作品,看着过瘾!老辣的焦墨线条里有股子铁锹凿石的很劲!给人精神、给人力量!回放一先生齐辛民的作品中也有这样焦墨画、和纯黑色的画,九十年代的作品《屋顶上》 《艳阳秋》《奋飞》 《英姿》还有近几年虎的作品《威风》 《威震山林》等等,画面中黑白色对我的诱惑我开始用浓重的墨画树、树林,看到课堂上一学生临着画了老帅的竹子作品,又看着老师给他加墨加色调整一遍时,终于忍不住对同学说:其实你完全可以比着老师画画出和老师不一样的画来,为什么画的一模一样?!同学不解看了我一眼欲言又止,老师用双勾淡墨画竹子,你完全可以浓墨、焦墨来画?就这样,我在几天的午休时间,画了一系列的焦墨竹子、焦墨树木、淡墨丛林的画,其中最为满意的是《黑白色》《群鹤鸣月》《大吉大利》,这个过程也是实验了一下自己说到要做到的同时,无意间打乱了结业创作的思路。

Q Q空间里,有一些零零碎碎记录,看着齐老先生给同学们改画的同时,手机翻到了零几年拍的深秋、冬季的荷塘,午休时又翻出了一堆残荷作品,其实就是瞎画的。创作的过程也是在整理和梳理自己的情绪和收拾自己作品的过程,看着一张张表现冬天残菏的画面,自己是从何时开始迷恋金黄色的荷塘和冬天水上“残荷交响曲”荷塘画面?想了半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二十年前吧,深圳艺术家我的好朋友易芳吉和大山,他们在北京画院学习的时候,我们一起相约去十渡回来的路上,发现路边一片荷塘,正是深秋十月荷塘的荷叶一片金黄,一组组在风中舞着、左右摇摆令人心醉!十年后在白洋淀写生画菏,水上的残荷和那一枝枝荷叶倒在水面上而荷干直立水中,如泣如诉,是画又是诗,还有一年的冬天我开车去黑庒户那边的印刷厂路上,无意发现了一大片望不到边的荷塘,因为是冬天,所谓的菏塘就是那一根根有的直立冰上、有的被风吹断象一个三角形的架,不,是象射出弓箭带着一个个三角架在水面,又象是钢丝一样疏疏朗朗,有远有近,还有的象拥抱着挤压着又很有秩序的推推挤挤地在冰水中。我迷起眼睛望着水面,直的,弯的,圆的,方的有形无形地都跳动了起来,有节奏的跳着,画了一张又一张,很过瘾,现在从一堆画里总算选出几张线条有序的冬荷画:《残菏墨韵》。

当重新审视和回放这些画和照片的时候, 看着看着它们如音符般的无形边边角角的线和无形的倒影对称的框架,“抽象”这个词一下闪现在心头,或许收拾完这些作品我的画应该是画这些了。

一一秋萍

秋萍《残荷墨韵》136X68㎝2024年

艺术是心、哲学是脑。先生齐辛民就是我,我们一本活的、丰厚的教科书!他给我们上课经常讲:人的一生除了上学读的课本书,还有两卷大书需要读,一是自然这卷书、二是社会这卷书,需要用一生来读。我有这三卷书秋萍今生足矣!

虽然我画画还是手不能达意,但我始终不喜欢重复别人,复制自己这一点和先生一样。

要说喜欢,我永远喜欢王维的诗更喜欢王维的思想和品悟,他的山水田园诗“以无承有,以静载动”,那种“有无相生、动静谐和”的特性、那种以敏感的心灵捕捉世界绚丽的灵光、借以完成自己的艺术创造、虚实相间,那种特有的整体氛围总是暗合着人类生存的本真状态,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他于浮躁喧哗的世界中品到了涧边静寂的清凉,在大自然中悟到了整个世界的灵动。这样的动与静和谐统一,这一独特方式和有意识的艺术追求,正是我一生的修行和梦想。

一一秋萍

秋萍《霜林秋韵》136X68㎝2024年

秋萍《金色荷塘》136X68㎝2022年

秋萍《黑白色》136X68㎝2024年

秋萍创作残荷系列作品初稿(3)

秋萍创作残荷系列作品初稿(2)

秋萍创作残荷系列作品初稿(3)

秋萍创作残荷资料图片(1)

秋萍创作残荷资料图片(2)

秋萍画集《画语心音》

前几天和同学在审《荣宝斋画院访问学者》画集书稿时,她发了我她的学习、创作思考文章,说自己很少写又没有我的文学功底……其实,就这个话题我又唠叨几句:所谓写文章就是说话而已,也可以把写当与人交流轻轻松松的说一样,我是喜欢这样也是从小的习惯,没有多的心思,想说就说有什么说什么,也是这样的单简简单单的事慢慢伴这年龄长大随着时间,忽然觉得简简单单的说简简单单聊竞然会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这个发现我一下觉得很多时候人与人交流很可怕!也或许这个原因我渐渐喜欢与自己说话、对话、甚至是交流……语言变成了文字也一样简单,因简单而轻轻松松的,这是否也是源于心?

真,诚,实(本),纯粹,简单,自然而然,画画如是也?看,我还是这样简单,思维幼稚。

正是人之初,性本善,也有了童心童画之稚拙画境之高品。

1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