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30年代中国东北,锦州城门好残破,日本女人在街上闲逛

墨染锦年时 2024-11-29 15:50:22

几十年前,有外国摄影师来到中国东北,拍摄到了30年代的东北风貌,令人惊叹。

这些老照片,拍摄于东北不同的城市,记录了当时东北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瞬间,太真实了!看到这些几十年前的老照片,不禁让人感叹:旧社会太苦难了!庆幸我们都生活在新时代!

掩卷沉思,看看这些30年代的真实景象,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珍惜正在拥有的幸福生活啊。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辽宁锦州东关街附近景象。城门上部已经坍塌,露出了里面陈旧的城砖。城门口有卫兵站岗,路面上有很深的车辙。旧社会的锦州城,看上去跟现在不一样。

这是辽河南岸渡口西侧“西大庙”前情景。山门上悬挂着“天后行宫”匾额,门口有小贩在摆摊。街道上走过一队士兵。西大庙历经多次重修,现存寺庙为2001年重建的。

30年代的沈阳,当时叫奉天,几名满族女子从街上走过。街道宽阔笔直,一眼望不到尽头。画面很有年代感。沈阳街头景象令人印象深刻。

照片中这座建筑,门楣上方有“幽州重镇”四个大字,这是当时锦州北镇的鼓楼。鼓楼前是一个热闹的集市,路边有不少小贩,城门前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30年代,哈尔滨街头,经常能看到外国人。照片中是几名俄罗斯小贩,正在沿街叫卖。他们随身携带的竹筐里,装的是俄罗斯特色美食。他们长年居住在哈尔滨,依靠做小买卖维持生计。

人都说东北有三大怪:反穿皮袄毛朝外,大姑娘叼烟袋,养个孩子吊起来。照片中这个女子,正叼着旱烟抽,看上去非常老练。以至于站在他身后的老公公哭笑不得。

30年代,吉林通化街头。几名民间艺人正在演奏乐器,他们都是盲人,悠扬的乐曲,吸引了不少人围观。这些街头艺人为了生计,走南闯北可谓风餐露宿,赚的也是个辛苦钱。

当时,东北匪患严重。当地人称这些土匪为“胡子”。照片中,几名土匪正趁着夜色,翻过一户人家的院墙,袭击藏身在那里的另一帮土匪。这些土匪让东北老百姓苦不堪言。

二三十年代,吉林长春街头景象。街道宽阔笔直,一眼望不到边尽头,两侧建筑古色古香。照片中,一名日本女子从路边商店走出来,在街上闲逛。你能看出这是长春的哪条大街吗?

30年代,吉林临江市街头景象。几名小贩正在路边摆摊,摊位上放着烤制好的烟叶。在过去,人们买不起烟卷,都是自己买烟叶切丝,放在烟袋锅里吸。

30年代东北,有一种店铺叫“典当行”。以物换钱,是典当的本质特征和运作模式。照片中,一些生活拮据或是走投无路的人,正站在高高的柜台前办理典当业务。

民以食为天,30年代的东北街头,也充满了人间烟火气。这是一个早餐摊,店家正在熬制胡辣汤。旁边放着桌椅,一些当地人正在品尝美食。

东北街头,一名身体残疾的乞丐,躺在裤边的席子上睡着了。他的双腿残疾,膝盖处用捡来的轮胎包裹着,爬行的时候不至于磨伤膝盖。他的全部家当就是席子和一个小包袱。真是太可怜了!

寒冬腊月,东北牡丹江边上,一些妇女凿开厚厚的冰面,露出下面的河水洗衣服。虽然是天气寒冷,但是冰层下的河水没有结冰,还是温暖的。

30年代,辽宁义县。在一次庙会上,有一家三口正在表演高难度杂技。女子的双脚上,站着一个孩子。这些江湖艺人,走南闯北沿街卖艺,也都是为了混口饭吃。

30年代的东北,有一种职业叫“萨满”。民间萨满分两种:一种是那种跳神的萨满,求神驱鬼。另一种是管理祭祀的萨满,负责祭祀祖先神。照片这名女性萨满,手拿法器正在作法。

东北安东“荣安里”,一群女子站在巷子口。她们都风尘女子,看上去都很年轻,为了生活聚集到这里。荣安里,是当时安东青楼最集中的区域。

吉林珲春的一个早市上,卖鱼的小贩在路边摆摊。一条条冻鱼整齐地码放在地上,像是一根根木头,这种卖鱼方式,在南方是难以想象的。

30年代的东北,一名小贩正在街头卖小吃。这是当时人们谋生的门路之一。小贩手里摇着拨浪鼓,立刻就吸引了几个孩子前来。过去的人们就知道,孩子的钱最好赚。

30年代,辽宁抚顺,因连日暴雨,城区发生了内涝。照片中是一所学校,校园里到处是积水。孩子们童心未泯,都挽起裤腿跳到水里玩耍。

1930年,普安观前,一名道士正坐在桌边,桌上摆放着茶盏。举手投足间,透露着仙风道骨。远处,云雾里山峦连绵起伏,犹如置身仙境之中。

1936年,吉林敦化城内景象。在泥泞的马路上,一名男子正赶着牛车往前走。马车上装着油桶改装的拉水桶,两头牛使劲在前面用力拉车。在过去,送水也是一种很常见的职业。

1935年,辽宁葫芦岛。兴城古城街道景象。当时的城门楼巍峨完整,街道两旁店铺林立,门口的招牌很有特色。

结束语:这些30年代的东北老照片,展现了旧社会背景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面貌,真是太不容易了。新中国成立,打碎了万恶的旧社会,人们当家做主,从此过上了好日子。庆幸我们都生活在新时代,画面中这些场景再也不会出现了。所以,我们要珍惜当下,珍惜正在拥有的幸福生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