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智能驾驶圈可是炸开了锅,就像平静湖面被扔进了一颗大石头,激起千层浪。这事儿还得从工信部召开的一场会议说起。
想象一下,19家车企大佬和华为齐聚一堂,本以为是一场行业的“华山论剑”,交流智能驾驶的“绝世武功”,结果等来的却是工信部给戴上的“紧箍咒”,一场关于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紧箍咒大会”。
会议上的要求那可是条条扎心。先说这组合驾驶辅助功能,车企们可得长点心了,必须充分测试验证,明确系统的“势力范围”和安全措施,以后可不能再玩那些虚假宣传的小把戏。以前有的车企把辅助驾驶吹得神乎其神,仿佛司机可以直接在车里睡大觉,现在可不行喽!
还有那公开测试,没经过审批就想偷偷摸摸地搞,门儿都没有!就好比你想偷偷在小区里办个派对,不跟物业打招呼可不行。宣传用词也得规范,“(组合)辅助驾驶”就得按照标准来用,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噱头,把消费者弄得晕头转向。
OTA升级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了。以前车企频繁OTA,就像小孩子玩游戏频繁更新补丁一样,现在得悠着点,还得做好风险管理。有些功能也被禁用了,估计车企们心里在默默流泪:“我的那些酷炫功能啊,还没来得及好好秀一把呢!”更绝的是,还要从技术上限制驾驶员脱离行为,这是生怕司机们太信任智能驾驶,放飞自我啊。
这一系列要求的背后,其实有个“导火索”。3月29日,小米SU7在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下,在安徽铜陵发生了严重事故,三条鲜活的生命就这么没了。这就像一颗炸弹,把智能驾驶的安全性和车企宣传问题炸到了大众眼前。之前大家还美滋滋地畅想智能驾驶的美好未来,这下被泼了一盆冷水,清醒了不少。
会议之后,车企们的反应也是有趣。不少车企赶紧跑去修改车展宣传文案和物料,就像考试作弊被抓了个现行,赶紧把小抄藏起来。有从业者直呼这规范太严厉,不过话说回来,智能驾驶和安全那可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安全出了问题,再厉害的智能驾驶也白搭。
智能驾驶行业就像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走得太快容易摔跤。以前大家都在疯狂地往前冲,比拼谁的功能更酷炫,谁的宣传更吸睛,却忽略了安全这个最根本的问题。现在工信部这一出手,就是要让行业冷静冷静,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车企们也别觉得委屈,这“紧箍咒”虽然紧了点,但也是为了大家好,只有把安全问题解决好了,智能驾驶才能真正地畅行无阻。未来,我们就期待车企们能在这严格的规范下,给我们带来既安全又智能的出行体验吧,而不是天天担心智能驾驶会不会变成“智能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