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真格,美方70天无订单,俄专机已到北京,特朗普还在等电话

楚风文史 2025-04-20 04:20:43

今年2月初,一艘载满液化天然气的美国运输船驶入中国港口。

随后的70多天里,美国液化天然气供应商没有收到任何来自中国的新订单,曾经繁忙的跨太平洋能源贸易航线骤然沉寂。

早在2021年,美国液化天然气占据中国进口总量的11%,美国天然气出口商曾对这个庞大市场抱有无限期待。

当时美国能源企业高管们四处宣扬"中美能源互补"理念,频繁往返于休斯顿与上海之间,积极拓展合作渠道。

贸易数据显示,那时每月都有数艘满载液化天然气的美国船只驶向中国港口,美国能源公司股价节节攀升。

随着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很快恢复对华强硬立场,重启加征关税政策,坚持"美国利益至上"的执政理念。

特朗普政府认为通过关税施压能迫使中国接受美方条件,甚至期待中方主动联系寻求谈判。

白宫内部人士透露,特朗普坚信这种强势姿态终将奏效,就像他在第一任期那样。

中国应对却出人意料。2025年初,中国停止向美国采购液化天然气,这一反制措施直击美国能源出口命脉。

截止去年,美国对华液化天然气出口份额已从高峰时的11%下降至6%。

多年来,中国与俄罗斯、卡塔尔、澳大利亚等多国签署长期能源供应协议,减少对单一来源依赖。

能源行业专家刘明指出,中国能源战略经历三个阶段:从早期依赖中东石油,到积极开拓全球多元供应渠道,再到现在的战略性调整优化结构。

中国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过去五年中国与30多个国家建立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液化天然气进口来源已分散至15个国家和地区。

美国天然气出口商协会数据显示,自中国暂停采购以来,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企业股价平均下跌17%。

华尔街投资者对能源板块前景表示担忧,美国债券市场也因此波动加剧。

供应链分析师预测,如果情况持续,将影响美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损失可能超过100亿美元。

2025年4月18日,俄罗斯能源部长齐维廖夫抵达北京,这次访问备受瞩目。

齐维廖夫此行主要推进"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讨论。

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向中国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约等于中国2023年液化天然气进口总量的三分之一。

访问期间,齐维廖夫强调将中国视为可靠合作伙伴,表示俄中能源合作基于互利共赢,不受地缘政治干扰。

能源市场分析师观察到,中国对美国天然气的反制并非临时决定,而是经过长期布局。

2022年中俄签署的能源合作备忘录中已包含多元化供应保障条款。

中国石油巨头在近两年扩大了与中东和中亚国家的合作,确保能源供应稳定。

中国国内也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2024年清洁能源占比提升至能源消费总量的25%,较2020年增长近10个百分点。

特朗普政府面临两难困境:坚持关税施压策略将进一步失去中国市场,放弃则意味着政治让步。

多位美国商界领袖呼吁白宫重新评估对华政策,认为当前策略正伤害美国企业利益。

中方也已明确表示,只有美方纠正对华认知、取消不合理关税,双方才能重回正常贸易轨道。

70天无订单或许只是一个开始,美国能源出口商正紧张等待事态发展。

与此同时,中俄能源合作大门敞开,为亚洲地区能源格局带来新变数。

信息来源:

1. 中国国家能源局:《2020-2025年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报告》(2025年3月)

2. 国际能源署(IEA):《全球天然气市场季度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

3. 美国天然气出口商协会:《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市场影响评估》(2025年4月)

4. 彭博商业周刊:《美国能源企业股价走势分析》(2025年3月15日)

5. 金融时报:《中美贸易关系专题报道》(2025年4月10日)

6. 俄罗斯能源部:《"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进展通报》(2025年4月17日)

7. 哈佛商学院:《全球能源地缘政治变化研究》(2025年2月)

0 阅读:0
楚风文史

楚风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