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话题一直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三国演义让后世对二人的评价有着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在小说中还是戏曲中,曹操一直都是白脸的形象,这意味着曹操是一个奸邪狡诈的反面形象,尤其是那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更是把曹操的狠辣发挥到了极致。
而演义中的刘备则始终都是一副仁义君子的形象,陶谦三让徐州刘备一直都推辞,诸葛亮让刘备接收荆州,刘备却说不忍夺同宗基业。张松把西川地图放在刘备眼前,刘备更是转身就走。所以在小说的影响下,人们普遍认为曹操是奸贼,刘备是君子。
但随着阅读三国志的人越来越多,对二人的风评也出现了变化。人们都在骂吕布是三姓家奴,那刘备又岂止是投靠过三人。他最先投靠的是公孙瓒,后来为了生存又依附过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人,最后刘璋请刘备保护益州,结果刘备趁机又把益州据为己有,后来人们就认为刘备反复无常干着小人的勾当。相比之下,曹操的风评却是有所好转,有能力敢作敢当成为了它的新代名词,曹操也逐渐迈入了雄才伟略之主的行列。
事实上仅用小人和君子评价二人是极为不合适的,大乱之世首先拼的是生存,只有生存下来才能谈道德。拿盛世年代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乱世之人,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