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贾母?这个问题,就像一块石头投入贾府这潭深水中,涟漪阵阵,却始终看不清底细。她是贾府的定海神针,是众人口中的史太君,是荣国府的实际掌权人。她活了八十三岁,经历了贾府的兴衰荣辱,也见证了无数悲欢离合。然而,拨开重重迷雾,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充满矛盾和谜团的复杂女性。
这个出身金陵史家的嫡长女,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更重要的是,她深谙人情世故,懂得如何在复杂的家族关系中游走。十五岁那年,她嫁给了贾代善,成为了荣国府的女主人。那时的贾府,正是如日中天,贾母也因此享尽荣华富贵。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来得猝不及防。贾代善早逝,留下贾母独自支撑着这个庞大的家族。
一个年轻的寡妇,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家族关系中立足?贾母展现出了惊人的智慧和手腕。她先是稳住了自己的地位,赢得了贾府上下的尊重。然后,她开始逐步掌控府中大权。她的长子贾赦不成器,整日沉迷酒色,不理家族事务。贾母对他失望透顶,转而将希望寄托在次子贾政身上。然而,贾政虽然在工部任职,却也无法重振贾府的声威。贾母明白,儿子们靠不住,她必须自己扛起家族的重担。
她像一个老练的掌舵人,牢牢把握着贾府的方向。她懂得如何利用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来巩固自己的地位。王夫人和赵姨娘之间的争斗,在她看来,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她既不让王夫人一家独大,也不让赵姨娘得势,始终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她对府中庶务的管理更是精明,从丫鬟的配置到家族的财政,她都了如指掌。她知道,只有牢牢掌握了经济大权,才能真正掌控整个家族。
贾母的权力,并非来自血缘或继承,而是源于她对人性的洞察和掌控。她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棋手,每一步都经过深思熟虑。贾府的每个人,都是她棋盘上的一颗棋子。她知道每个人的弱点和欲望,并以此来操纵他们。她看似慈祥和蔼,却能不动声色地掌控全局。
然而,即使是再高明的棋手,也有失算的时候。贾母的第一个失误,便是对皇权的误判。她精心培养女儿贾敏,希望她能入宫为妃,光耀门楣。可惜事与愿违,贾敏最终嫁给了林如海,一个官职不显的文人。贾母只好将希望寄托在孙女贾元春身上。在她的精心安排下,贾元春终于入宫为妃。然而,皇帝对贾元春并无多大宠爱,贾府也未因此得到任何实质性的好处。贾母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她的第二个失误,便是“金玉良缘”的安排。眼看着家族日渐衰落,贾母开始将希望寄托在联姻上。她先是看中了林黛玉,希望她能继承林家的财产,然后嫁给宝玉。谁知林如海一死,竟是一贫如洗。贾母只好转而支持薛宝钗,希望薛家的富贵能给贾府输血。然而,薛家也早已败落,这场联姻非但没能挽救贾府,反而害得林黛玉郁郁而终,宝玉也因此疯癫。
贾母的婚姻策略,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物化。她将家族的希望寄托在联姻上,却忽视了人性的复杂。她以为只要掌控了婚姻,就能掌控家族的命运。殊不知,这恰恰加速了贾府的没落。
贾府的衰败,是贾母一手造成的,也是她无力阻止的。她亲眼见证了家族的兴衰,却无力回天。她曾经的权谋,最终变成了束缚家族的枷锁。她的晚年,充满了无奈和悲哀。
贾母的一生,就像一出跌宕起伏的戏剧。她曾经站在权力的巅峰,也最终跌落到谷底。她是谁?这个问题,或许没有唯一的答案。她是史家的女儿,是贾府的太君,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她的故事,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