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两会”,一些新概念、新提法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成了人们的关注热议。根据过往的经验,每当出现一个新提法、新概念,往往代表一种新的现象、新的趋势、新的机遇出现了,已经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注,今后的政策制定、发展方向上,必然会有所体现。
在多个新提法中,“投资于人”的提法格外令人暖心,因为它清晰地表明,政府对民生事业的关注提上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所谓“投资于人”,是指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投资于人”的发展理念,为民生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在影响经济发展的种种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关键、最重要的,“投资于人”,意味着与人的成长、生活、教育、医疗、创业、养老等方方面面相关领域都会因之而受益。“投资于人”,意味着人的创造力、积极性将因之而得到激发,回报之巨大难以估量。一个新提法,带来无限新希望,真的是很令人向往,很令人振奋。

“具身智能”作为一个崭新的概念,在此次两会之前几乎鲜为人知。"具身智能"是一个涉及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和机器人学科的概念,是指将人工智能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赋予它们感知、学习和与环境动态交互的能力。一言以蔽之,就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结合,使人工智能有了机器实体的支撑,使机器人有了人工智能的观察、思考、判断、指挥的能力。以前的机器人执行的是固定的程序,以前的人工智能基本是一个程序或软件,"具身智能"则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如今智能机器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无论是工业、军事、农业,还是科研、教育、医疗等,都少不了智能机器人的助力。"具身智能"的概念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显示出政府对发展新一代智能机器人的高度重视。如今,我国在这个领域的发展形势可喜,出现了一批在世界上令人瞩目的企业和产品。政府工作报告里特意提及“具身智能”,说明这一领域的发展将得到进一步的支持,有望催生出一批更先进、更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曾几何时,投资界把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未上市创业公司称为独角兽企业。在今年的两会上,又出现了“瞪羚企业”这个新概念,并将二者一同提及。“瞪羚企业”虽然很少被人说到,却并不是一个新词。这一概念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由麻省理工学院教授David Birch提出。瞪羚企业指高速增长且创造了大量新增就业岗位的小部分中小企业。它们已经跨越“死亡谷”,进入快速成长期。报告中说,要“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对“瞪羚企业”进行支持,意味着它们的发展速度、企业实力以及在就业上的巨大贡献受到了政府的关注,政府将为它们的发展助一臂之力,这是对企业的助力,更是对保民生、保就业的助力。这些步入快速增长期的企业,随着规模的扩大、市场的扩展、涉足领域的拓宽,也会面临种种压力。此番政府工作报告里明确指出,要对此类企业予以支持,很显然,这将是“瞪羚企业”迎来的一大利好信息。

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的提法,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点。由于执法人员理解的差异,行政执法中往往存在执法者裁量权较大的情况,相似的案情有时会得到很悬殊的处理结果,有时不免伤害群众利益,伤害社会公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提出,“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健全维护群众利益的制度机制。”当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真正落实之后,执法者做出裁量就会更加准确,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这将是人民群众之幸,也是社会之幸。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新提法还有不少,譬如零基预算改革、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新型离岸贸易……每一个新提法都蕴含着新的思考、新的探索,预示着新的发展与新的希望。新语新思如新炬,烛照新程气象新。2025年的春天,我们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