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不解读《雍正王朝》的细节了,就聊一些这段时间在解读这部剧过程中,产生的感悟吧。
一、康熙有生之年,为什么会同时重用胤禛和八阿哥呢?
有人说,如果康熙提前铲除了八阿哥及其背后的八爷党势力的话,胤禛会一家独大。在没有其他势力可以约束胤禛的情况下,胤禛会不会飘飘然起来,重蹈废太子胤礽的覆辙呢?
这恐怕是大概率事件。
所以,康熙会长期保留八阿哥,让其具备和胤禛势均力敌的地位。
这样,胤禛就能持续保持谨慎、警醒的状态,不会懈怠下来。
想要优秀,得靠自己;想要卓越,得靠对手。
康熙自从少年继位,走过漫长的岁月,对这个道理是感悟深刻。
他也希望心目中的继位人胤禛,能够在强敌环伺的环境中,磨炼得更为强大。
其实除了这个因素之外,康熙同时重用胤禛和八阿哥,还是出于朝局的平衡。
放眼整个朝堂,所有的大臣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像张廷玉一样,兢兢业业做事的人,但是这类官员只占少数。
还有一类则是桑佩、邓元芳之流,占着岗位,却不把全部心思放在如何做事,而只想着捞点好处,这类官员才是整个官场的普遍群体,也是无法回避、更无法改变的事实。
康熙重用胤禛的目的,自然是希望胤禛能够引领张廷玉这类官员把事做好。
而重用八阿哥,则是希望八阿哥能够笼络好邓元芳这类官员,让这类官员守好岗位,不要出乱子。毕竟,国家稳定的大前提是,整个管理体系首先是健全的。如果官员都不好好做官了,又何来力量进行管理。
在康熙看来,胤禛和八阿哥所起的作用都是非常必要的。
只不过,晚年的康熙倦于政务,逐渐让八阿哥的势头占了上风。而胤禛所代表的务实、实干的官员,逐渐落了下风。同时,这种失衡,助长了很多只对既得利益者有利的条陈政策。
所以,胤禛继位后,就是要把康熙朝晚年所造成的朝局失衡,以及因之失衡而造成的社会矛盾愈发严重的局面尽快扳回来。
如果让八阿哥继位的话,八阿哥所代表的势力利益需求,注定了他是不会像胤禛那样进行变革的。
二、整部《雍正王朝》非常能体现出来的一个原则就是:做人留一线。
这是高层次派系发生纷争之时,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也就是斗而不破。
当入局者的站位足够高的时候,他们会看得非常清楚:所谓的合与分,都是利益使然。
《雍正王朝》的绝大多数时间,胤禛和八阿哥无论在私底下斗得再厉害,表面上的和谐是一定“装”的非常到位的。
十四阿哥因“送死鹰”事件发生后,其实和八阿哥早已经产生巨大分裂,可是双方从来没有撕破脸。
有利益需求的时候,大家就是一条船上的。
没有共同利益的时候,就得暂时分道扬镳,但是不能分得太彻底,总要为下次合作留下一点伏笔。
凡是把事做太绝的,往往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把别人当成一生宿敌,其实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年羹尧因为看孙嘉诚不爽,直接把他处死,结果触及了胤禛的逆鳞,胤禛不得不拿下他,否则怎么向天下人交代。
三、及时退出才是人生大智慧
邬先生在助力胤禛继承皇位后,果断选择半隐、直至全隐,让自己远离了新一轮的政治纷争。
十三阿哥过世后,作为他的大舅哥的张五哥,本可以凭借胤禛对十三阿哥的厚爱,继续在宫里当差,甚至还能奔个更远大的前途。但是张五哥却在这个时节,主动去给十三阿哥守陵,远离了皇宫。
邬先生也好,张五哥也好,都是在最后,活得非常通透的人。名与利,于他们而言早已经成为身外之物。
让自己活得轻松快乐,追随自己的内心,才是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