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世时,不知道为他定制生活用瓷,身边人搞了两种“毛瓷”

绝世帝君 2024-11-26 11:17:07

说起“毛瓷”,你可能会以为这是毛主席亲自下令定制的生活用品,但事实却正好相反。这两批瓷器——1974年的醴陵瓷和景德镇的“7501”瓷——其实是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秘密烧制的。更有意思的是,这些瓷器不仅工艺复杂,还被当作了“国宝级”物品,生产过程严格保密,连毛主席看到后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表示了一下喜爱。

先说毛主席年轻时与湖南醴陵的一段缘分。那时,他作为农民运动的支持者,多次前往醴陵,与当地老百姓聊家常、谈生活。醴陵人好客,总喜欢用精致的小碟子招待他,这些小细节让毛主席印象深刻。几十年后,1956年,毛主席再次回到湖南时,亲自建议在醴陵设立瓷器公司,专门为国家机构提供瓷器供应。毛主席的专用瓷具,也自此悄然诞生。

到了1974年,主席已是81岁高龄,身体逐渐衰弱,工作仍然繁忙,常常顾不上吃饭。管理员吴连登看在眼里,心里着急,于是想出了一个小妙招——定制一批能够保温的瓷具。于是,醴陵和景德镇的工匠们开始了这场秘密任务,最终烧制出了两批精美绝伦的“毛瓷”。

毛主席的生活习惯引发瓷器定制

毛主席年轻时的工作习惯一直影响到晚年。他一旦开始工作,常常废寝忘食,再加上年纪大了,手也逐渐不那么灵活,连吃饭都变得困难。吴连登作为主席的贴身工作人员,开始琢磨如何让主席轻松一点。结果他想到了瓷器——能不能设计一些既美观又实用的餐具,帮助主席更好地用餐?于是,醴陵瓷器厂接到了秘密订单,要求烧制一批带盖的小碗。这些小碗不仅可以保温,还非常卫生,正好符合主席的需求。

这批瓷器的设计也颇具匠心。碗的表面绘有月季花,寓意“月月红”,正好呼应了当时的爱国口号“祖国山河一片红”。虽然只是小小的碗,但承载的却是工匠们对主席的深厚感情。

醴陵瓷厂的秘密任务

1974年秋天,毛主席回到了湖南,准备在那里度过他的81岁生日。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得知主席吃饭不便,便提议为他定制一批更符合需求的小碗。于是,这道命令悄无声息地传到了醴陵瓷器厂。厂长李人中接到任务后,紧急组织工人展开烧制。由于任务特殊,整个过程严格保密,甚至连工人们都不知道自己烧制的是给谁用的瓷器。最终,几件精美的小碗成功出炉,其中最受毛主席喜爱的就是那只红月季花碗。

任务完成后,所有的模具、配方和图纸都被封存,除了上交的几十件精品,其他成品全部销毁。这样一来,这批瓷器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绝版珍品。

“7501”瓷的诞生——江西的竞赛

1974年12月,毛主席的健康状况让身边的工作人员格外担心。那年年底,时任江西省公安厅副厅长的黄庆荣接到命令,前往湖南准备毛主席的接待工作。期间,他看到了一套专为主席定制的瓷器,但他觉得那些瓷器做得不够精致,当即表示:“我们江西景德镇的工艺肯定比这个好!”

这话传到汪东兴耳朵里,他半开玩笑地问:“你行吗?”黄庆荣不甘示弱,回道:“我们可以试试!”于是,景德镇的工匠们接下了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黄庆荣和景德镇市委书记李克时决定对外保密,所有指令都以口头形式传达,不留任何记录。工匠们只知道自己在为“上级领导”制作瓷器,但不知道这位领导就是毛主席本人。最终,他们烧制出了一批极具艺术价值的瓷器,其中“翠竹红梅”的图案成为了主打。

:极致的工艺与严格的保密制度

景德镇的工匠们将所有的技术力量集中在这个项目上,经过多次试验,最终定型的“翠竹红梅”瓷器,不仅外形优美,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批瓷器的烧制过程同样严格保密,所有残次品在制作完成后全部销毁,连图纸都被彻底毁掉。即便如此,负责项目的罗慧蓉还是提出了两个请求:一部分残次品可以留给研究所作技术研究,另一部分可以作为纪念品分发给工人们。黄庆荣最终同意了,但特别强调绝对不能外流。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感慨,毛主席一生为人民操劳,连他用的瓷器,都是身边的人出于关心、默默为他定制的。而这些“毛瓷”,不仅是工艺品,更是那个特殊年代下,人民对领袖的深厚情感的象征。今天,虽然这些瓷器大多已经成为了博物馆里的珍藏品,但它们背后的故事,依然让人动容。

有人说,这些瓷器烧制得再精美,也比不上工匠们的那片真心;而毛主席或许从未想到,这些小小的碗碟,竟然承载了这么多人的心血和情感。

0 阅读:7
绝世帝君

绝世帝君

绝世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