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联红军野战饭盒介绍

海绵宝宝谈人物 2024-11-21 20:32:58

本文主要介绍二战苏联红军使用过的两种野战饭盒和野战厨房。

豆形野战饭盒

豆形野战饭盒(也就是肾形,俄语叫豆形)是苏联红军在1936年推出的新款野战饭盒,用来取代老式的圆形野战饭盒,所以也被称为M36野战饭盒。

其实沙俄军队也使用过豆形野战饭盒,当时使用的铜或黄铜制造。苏联红军在建立后一段时间使用了继承沙俄的圆形野战饭盒,直到1936年开始由列宁格勒的红色维堡(Красный выборжец)工厂生产豆形野战饭盒。红色维堡工厂是一家创办于1857年的铜制品加工工厂,1918年9月30日收归苏联国有后作为有色金属加工工厂。在二战期间红色维堡工厂主要为苏联红军生产铜和铝制品的装备,包括野战饭盒,军用水壶和餐具等。

豆形野战饭盒几乎是德国M31野战饭盒的翻版,因为在1933年纳粹党上台前,苏德双方有一段时间的合作蜜月期。一战后苏联被当时西方大国所敌视,无法获得所需要技术和装备;而德国因为战败而被限制军事发展。所以这两个国家走在一起,德国为苏联提供装备和技术,而苏联则帮助德国重建武装力量。当时德国将自己先进战术,理念和装备提供给了苏联,其中就包括了豆形野战饭盒。虽然1933年苏德合作结束了,但苏联还是在1936年开始生产豆形野战饭盒来作为苏联红军的新的制式野战饭盒。

有关德国M31野战饭盒请看此文章:

左为德国M31野战饭盒,右为苏联豆形野战饭盒

豆形野战饭盒基本延续了德军M31野战饭盒的样式,从上往下看是椭圆形,一面向内凹,像一颗肾脏。这种样式的优点主要要有:方便士兵单手握持;同时拿几个饭盒时紧贴一起不会摆动;行军时饭盒紧贴身体不会产生磕碰感。

豆形野战饭盒数据图纸

豆形野战饭盒是用铝板冲压制成,共有两个部分组成:容量为1.3升的饭盒主体,容量为0.5升的带手柄的盒盖。相对德国原版,苏联版饭盒进行了略微修改,比如固定手柄用的铆钉为三个,而德国原版为两个;饭盒主体上面没有刻度标记,而德国原版有三个刻度标记,代表每0.5升。

饭盒主体侧面有两个“耳朵”,连接一个铁丝制成的提手。盒盖上的手柄带有铰链,可以上下移动。当盒盖固定在饭盒主体时,手柄下部固定在饭盒底部,从而可以锁住盒盖;当盒盖用来当煎锅时,士兵可以握着手柄防止被烫伤。手柄上部向外翻折带有插槽,可以固定一把勺子,手柄下部也有方孔,不过德国原版的插槽和方孔是用来固定皮带的。

虽然豆形野战饭盒可以用来煮饭菜,但按照规定野战饭盒只是用来分发食物之用的。在野战厨房煮好饭菜后,第一道菜装在饭盒主体内,第二道菜和面包装在盒盖内。

野战厨房正在分发食物

苏联红军还为豆形野战饭盒配备了一个布袋用于保暖。

1940年代开始豆形野战饭盒开始在外层涂绿漆,并用搪瓷涂层来延长使用寿命。随着苏德战争爆发,因为制造豆形野战饭盒需要消耗大量铝,而且列宁格勒处于战争最前线,所以豆形野战饭盒在1941年底停产,并被铁制圆形野战饭盒所取代。

豆形野战饭盒打包在背包上

圆形野战饭盒

圆形野战饭盒就是一个简单的带提手的无盖圆柱形锅,容量为3升。圆形野战饭盒起源于沙俄军队,当时使用铜,黄铜,镀锡铁和铝制造。1927年红色维堡工厂开始为苏联红军生产冲压而成的铝制圆形野战饭盒,样式和沙俄时代差别不大。随着1936年转而生产豆形野战饭盒,圆形野战饭盒随即停产,但因为还有大量库存发放,所以苏联红军士兵同时使用两种类型的野战饭盒。

铝制圆形野战饭盒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红军在前几个月蒙受了巨大损失,大量东部国土被德军占领,苏联损失了很多生产设备和资源,影响到了苏联红军装备的生产工作。特别是1941年7月德军逼近列宁格勒,只距离这座城市只有100公里。所以苏联方面决定将红色维堡工厂的生产线和技术人员转移到雷西瓦(现彼尔姆边疆区)的黑色冶金人民委员会第700号工厂,也称为雷西瓦冶金工厂,当时这家工厂生产搪瓷餐具,炮弹外壳和士兵钢盔。黑色冶金人民委员会是原重工业人民委员会拆分了六个独立委员会之一,专门负责所有黑色金属生产企业。

出于节约铝材和简化生产工艺的目的,苏联决定再次启用圆形野战饭盒,并使用镀锡铁来制造。圆形野战饭盒的生产成本相对便宜,但也有一个很大缺点,铁饭盒表面镀锡需要消耗大量锡,而且有40%的锡是用于饭盒外面,其实这根本没必要,也没有在技术规范中强制规定。

左边是圆形野战饭盒尺寸图纸,右边是苏联士兵正在圆形野战饭盒加热食物

不过受限于当时技术,无法解决只在饭盒内部镀锡的问题,直到1942年2月雷西瓦冶金工厂终于克服了饭盒内镀锡问题,而且生产工艺只发生很小变化,生产出圆形野战饭盒的质量和数量并没有受到影响。

挖掘出的圆形野战饭盒,豆形野战饭盒和餐具

在旧生产工艺中,冲压后的坯件先在硫酸溶液中进行酸洗,然后在自来水中清洗,再在氯化锌溶液中清洗。完成酸洗后的野战饭盒在盐酸酸化水中保存。在镀锡之前,先在盐酸溶液浸泡野战饭盒,然后将其完全浸入熔锡中,熔锡会在野战饭盒的内外表面上形成镀锡层。

在新生产工艺先将坯件在5到10%的硫酸容易中酸洗,然后在酸化水中清洗,再用自来水清洗,并在烧碱溶液中完全中和酸的影响,然后在130到150度下干燥4到5分钟。干燥完成后,用玻璃液浸湿野战饭盒外面,然后在80到120度下干燥4到5分钟。在镀锡之前,将野战饭盒浸泡在盐酸溶液中,然后完全浸入熔锡中,因为野战饭盒外面是玻璃,所以只会在野战饭盒内部形成镀锡层。

因为圆形野战饭盒由不同工厂生产,所以样式并没有完全统一,有缩小款式;还有内部镀锡,外部是不同颜色搪瓷的款式。1941到1945年圆形野战饭盒总共生产了2000万件,是苏联红军生产数量最多的单兵装备。

缩小款圆形野战饭盒,降低了高度,外面搪瓷,内部镀锡

野战厨房

最后简单说下苏联红军士兵口粮和野战厨房,以后会写一篇文章详细介绍。

在苏德爆发战争时,苏联初期还维持和平时期情红军口粮标准,直到1941年9月12日苏联国防委员会第662号命令决定了新的苏联红军战时口粮标准,保证单兵卡路里为3400到3600卡。以下每日口粮标准用于野战厨房烹饪:

●黑麦面包(也就是黑麦列巴)800克(4月到9月)和900克(10月到3月)

●820克蔬菜,包括土豆500克,卷心菜/酸菜170克,胡萝卜45克,甜菜40克,洋葱30克和黄瓜35克

●通心粉/麦片170克

●肉类150克

●鱼类100克

●动植物脂肪50克

●糖35克

苏联野战厨房(Полевая кухня)有多种型号,最早是沿用沙俄时代的野战厨房;1931年推出马车牵引的2КО型和2КО-У型野战厨房;1937年推出汽车牵引的КП-3-37型;1939年推出ПК-39型,1940年推出ПК-Ч-40型;1941年推出КП-41型;1942年推出КП-42型,这也是苏联在二战中唯一一种大量生产的野战厨房型号。

КП-42型野战厨房设计为汽车牵引设计,但也可以用马车牵引。КП-42型野战厨房由带两个橡胶车轮的底盘,容量达250升的铸铁圆锅,带烟囱的炉灶,杂物箱和木柴隔间组成,车上配有保温桶用于前线送餐。

背着保温桶送饭的红军士兵

КП-42型野战厨房长3030毫米,宽1820毫米,高(移动/工作)1952/2372毫米,自重800公斤,载重1150公斤。使用木柴烧火,炉灶消耗木柴为28到32公斤/小时,烧水沸腾时间为80到90分钟,可供两个连250人同时就餐。

野战厨房每天提供两次热食,分别为黎明时早餐和日落后晚餐,每次提供两道菜和黑麦面包。第一道菜为热汤,包括罗宋汤,蔬菜汤,鱼汤,黄瓜肉汤,豌豆汤,米汤和浓缩物汤(类似现在家乐浓汤宝);第二道菜为粥和通心粉,粥由小米,荞麦,大麦,大米,豌豆,小麦和燕麦煮,而且不会煮的很稠,这样避免士兵出现便秘症状。苏联士兵的蔬菜不会像德国人一样做成沙拉,而是直接放在汤里。烧炉和煮饭通常需要三到四个小时,所以红军炊事兵有着比前线士兵更严格的时间安排。

为了鼓励红军炊事兵,1943 年7月8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法令批准设立“优秀厨师(Отличный повар)”和 “优秀面包师(Отличный пекарь)”徽章,主要授予红军食品供应部门的初级指挥人员和士兵。

优秀厨师徽章授予标准:

●在战斗情况下出色地烹饪出美味和多样的食物

●将食物均匀分发给作战士兵

●为士兵快速提供热食和茶水

●在战斗情况下认真维护野战厨房,厨房用具和器皿

●在野战情况下快速布置和使用野战厨房烹饪

●使用当地来源的食材和蔬菜

●精心伪装野战厨房和物资

●遵守食物分发时的卫生要求,保持个人卫生

优秀面包师徽章授予标准:

●按照标准操作规范烘焙出质量上乘的面包

●快速搭建用于烘烤面包的砖砌炉子

●在烘焙面包时节约使用面粉,油和木柴等

●面包制作效率高,并熟练操作烘烤炉

●可以完成烘烤炉的快速安装和部署

●认真维护烘烤设备

●精心伪装烘烤设备和物资

●遵守面包制作卫生要求,保持个人卫生

到二战结束,共有33000名苏联红军炊事兵获得优秀厨师和优秀面包师徽章。

全文完

1 阅读:146

海绵宝宝谈人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