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黄石新港园区:工业攻坚发力 强势突破400亿
2024年,黄石新港园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打造黄石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全力以赴强支撑、促生产、增后劲、提质效、优环境,坚持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工业提质扩量增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为黄石持续奋进全省第一方阵贡献新港力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d7f745aee39bad1a9fdc81b3846d3b8.jpg)
一是抓重点增长点,夯实底盘强支撑。一是规模体量稳步增长。2024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累计达到24家,规上工业经济突破400亿大关,全年累计完成产值400.41亿元,同比增长10.4%,产值总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5.15%。弘盛铜业进入湖北省企业百强,弘盛铜业、新兴管业、宝钢涂镀板进入湖北省制造企业百强,二是重点行业支撑有力。园区规模以上工业7个行业中有4个行业工业产值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为57%,其中有色金属、能源、粮食加工等3个行业增速超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三是重点企业拉动明显。产值增长的企业有11家。其中,湖北海越麦芽、荣帝新材料、弘盛铜业、昆仑燃气等企业实现产值分别增长61%、88.5%、15.6%、49,3%,新增产值47亿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02a7ed699d7b999fe96fb038a3a43e1.jpg)
二是抓要素保障,夯实底盘促生产。坚持把要素保障作为增强园区发展的关键,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跟着产业走,强化要素精准供给。一方面强化用工保障供给。为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园区组织开展多场次的春风行动,为园区丰源钙业、秦河新材料等30家企业输送劳动力,其中征集岗位需求84个,发布招工信息200余条,为园区企业送工1400余人次,并根据稳岗就业政策,发放各类政策补贴38.58万元。另一方面强化用能保障。2024年园区规上工业企业用电量13.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9%,天然气用量492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2.28%,有力地保障重点企业生产用能需求。
三是抓项目攻坚,夯实底盘增后劲。扎实推进“两个百日攻坚”、四大攻坚、十大重点项目百日攻坚行动,园区一批重点项目实现提速增效。2024年,园区共完成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7个、签约额247.41亿元;新注册亿元以上项目29个;实际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5个,完成亿元以上新开工入库项目8个;新开工入库项目金额76.71亿元。弘盛铜业、新兴管业、宝钢二期、海越麦芽二期、丰源钙业二期等重大项目的产能释放进一步推动了园区工业经济的增长动力;湖北优科、港建新材料、德沃管业、华特沥青等新项目的投产进一步确保了园区工业经济的增长后劲;有色廊道、港口三期、绿色综合管廊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的建成进一步保障工业经济的稳定运行。
四是抓科技赋能,夯实底盘提质效。坚持以创新推进低碳冶金等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先后新建区级研发平台13家、市级研发平台10家,完成2家市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备案,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4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创新型中小企业4家。同时,园区积极引进产业人才600余人,开展校企合作攻关项目19个,推广新工艺新技术27项,累计完成科技成果转化62项,拥有专利104项,225项专利正在积极申报。弘盛铜业先后连续入选2024年湖北省绿色工厂、湖北省5G智慧工厂、国家绿色工厂和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新兴管业、港口股份分别入选2024年湖北省绿色工厂和湖北省5G智慧工厂。
五是抓项目服务,夯实底盘优环境。深入推进园区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改革,建立完善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深化“双千”服务、“周末跑工地”、项目提速问题“面对面”、“007”项目服务、“一把手”周末跑工地等工作机制,截至目前,累计开展项目提速问题“面对面”活动38次、“一把手”周末跑工地740次,解决土方平整、电力迁改、用地指标、规划设计等问题386个。同时,进一步做优“双千”和“007”项目服务品牌,不定期举办园区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供需对接座谈会,为企业找市场、找订单,新增市场主体203家,帮助企业落实贷款11亿元,全力支持企业长足发展。
02新港园区进出口额突破220亿元
2024年,新港园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武汉都市圈东向开放桥头堡”目标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克难攻坚,承压奋进,全力以赴抓好制度创新、港口能级提升、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对外开放指标呈现强劲发展之势。新港园区进出口总值突破220亿元大关,达到224亿元,同比增长26%,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38.6%;新港口岸集装箱吞吐量64350TEU,同比增加12.39%;完成集装箱进口粮食4038.7吨,实现了我市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的常态化运营;棋盘洲综保区实现一线进出口货值30.44亿元,累计完成跨境电商19亿元,国际航空货运量达1.65万吨,占花湖机场2024年国际航空出口货运量的16.5%。
一、着力抓好全面深化改革。2023年12月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黄石联动创新发展区获批,新港园区片区是全市唯二的两个片区之一。结合市定改革创新任务重点、湖北自贸区8批共计125项复制推广事项和园区实际,园区3次召开党工委专题会,以“用”为导向,研究制定了《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黄石联动创新发展区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区片区建设实施方案》,以“清单制+责任制”形式,确定了71项重点复制推广事项清单和12项改革创新事项清单,进一步明确了工作重点和方向,全面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2024年,“大宗保税商品高效‘区港联动’”创新成果经验,在省自贸试验区九批制度创新成果中向全省复制推广;联合黄石海关研究制定9610跨境电商业务监管车辆便捷施封放行、查检货物快速比对等措施,有力保障了跨境电商出口业务爆发式增长,棋盘洲综保区获得花湖机场顺嘉公司(花湖机场国际货站运营方)颁发的“最佳综保区合作伙伴”奖项。
二、着力提升港口能级。加快完善港口功能,粮食中转接卸中心正式开工,港口三期4个通用泊位投入使用;武汉新城至黄石新港快速通道、新港大道品质提升工程、疏港铁路二期等疏港通道已交付使用,港口“双集中”五大提升14个重点项目顺利推进。进一步畅通水铁联运和江海联运,先后与上海港、南京港、舟山港、长航货运等9家港口和航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港口成功纳入“长江班列”运营体系,先后开通“江海直达+长江班列”“阳逻港—黄石港”集装箱城际航线、“新港—大冶片区”铁矿石“公转铁”项目。同时,围绕“一单制”,对港口公共物流平台进行改造升级,新增物流合作企业29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774e79b7212961f1dc35bde97f84e8d.jpg)
三、着力推进“黄货回黄”“黄货黄运”。充分发挥棋盘洲综保区作为对外开放平台的功能政策作用,积极推进“黄货回黄”、“黄货黄运”,进一步增强综保区与本地产业联动,助力本地外贸企业降本增效,夯实产业支撑。坚持坚持“双实”原则(服务实体企业、货物实体入区),针对市域内的重点外贸企业逐一上门调研,并根据企业需求,“一企一策”制定进出口通关方案,已成功帮助闻泰科技、台光电子、鑫华轮毂、大冶特钢、振华化工等黄石重点入区开展业务,大大降低了企业进出口成本提高了效率,如闻泰科技出口从南昌、上海等地改回到棋盘洲综保区,货物通过棋盘洲综保区城市货站直达花湖机场出口,单品出口报关时间压缩24小时以上,物流运输时间压缩10小时以上,每吨成本降低700元以上。2024年,闻泰科技通过棋盘洲综保区累计实现出口1.58亿元,台光电子1.5亿元,大冶特钢1.12亿元。
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做优“双千”和“007”项目服务品牌,充分运用项目提速问题“面对面”和“一把手”周末跑工地等平台机制,对园区重点外向型企业实行专班服务、上门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在进出口运营、通关便利化、政策申报兑现等方面的困难,确保企业平稳有序。
针对弘盛铜业停产检修,为确保企业原材料进口供应链稳定,避免转卖订单导致亏损,单独为其制定了综保区非保货物入区存储方案,帮助企业解决了5万吨进口铜精矿的堆存问题,确保了企业全年进口数据平稳增长;同时,积极沟通联系上级商务、海关等部门,帮助弘盛铜业争取中央外经贸专项资金500万元,并通过了海关高级认证企业(AEO)的评审。针对海越麦芽的粮食进出口业务,召集工行、农行、邮储银行、光大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组团上门服务,完成授信合计1.9亿元,解决企业进口信用证办理困难问题,确保了企业粮食进口业务的正常开展,同时实现了粮食口岸的常态化运营。联合市司法局成立了我市首家涉外法律服务律师工作站,这也是我市第一个提供涉外基本公共法律服务的专门机构,定期由专业律师驻点服务,为企业提供涉外基本公共法律服务,重点解决合同纠纷、知识产权案件、国际贸易争议等专业服务,累计服务企业26件次。
下一步,新港园区将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上持续发力,更加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一是切实激活开放机制。要积极发挥新港港口、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湖北自贸区联动创新区等对外开放平台作用,全面对标自贸区,全面对接和激活开放机制,积极推广复制71项自贸区经验,深入开展12项自主改革创新事项,扎实推进港口“双集中”重点项目建成运营,加快打造长江中游多式联运重要节点和大宗商品储运基地。二是切实建强用好综保区。重点抓好花湖机场城市货站运营和9610跨境电商出口,抓好后方企业数据回黄,不断压缩单品出口报关、路上物流运输时间,最大程度降低运输成本。同时,加大招引一批对水运、口岸、保税等有强烈需求的外向型企业落户综保区,加快建成百亿级贸易港,让棋盘洲综保区成为武汉都市圈东向开放桥头堡的核心区。三是切实充分发挥国家一类口岸优势。要加大拓展与国内一流港口的业务往来,持续提升粮食口岸集改散、散改集效能,抓紧申报进境肉类、冰鲜水产品、水果、植物种苗指定监管场地,提升产业承载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