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千亿园区的硬核崛起!一条黄金水道的破茧新生

这个评趣事 2025-02-12 18:06:46

黄石新港码头 记者 周巍 摄

  长江奔涌,千帆竞渡。8日,站在黄石新港码头极目远眺,大江波澜壮阔,船只往来穿梭,一派繁忙的航运景象。

  2024年,黄石新港以近1.04亿吨货物吞吐量创历史新高,正式跻身中国内河亿吨大港行列。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这一跃升背后,不仅是数字量级的突破,更是黄石新港抢抓发展机遇、搭建“高能级平台”打造湖北东向开放“桥头堡”的奋进之路。从岸线整治到智慧升级,从产业集聚到人才汇聚,再到港城共生,黄石新港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为黄石以及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破局:一条黄金水道的破茧新生

  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列举了黄石新港这样一组对比数据:2012年吞吐量仅2443万吨,2024年飙升至近1.04亿吨;万吨级泊位从无到有,部分泊位可停靠2万吨级海轮……

  这场“减法”背后,是“一城一港一主体”的战略重构——为着力做好以港兴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的“港产城”联动发展文章,我市重新整合所有资源优势,编制《黄石港总体规划(2035)》,提出全力打造“亿吨大港、千亿园区”,将产业发展规划纳入港口建设的新布局中,一座现代港口新城正拔节而生。

  如今,黄石新港已成为长江中上游第六大港,建成生产性泊位55个,开通直抵韩国的近洋直航航线,并与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黄石依托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进口散粮从舟山经黄石“散改集”运至成都,时间从30天压缩至9天;铁矿石“公改铁”实现“门到门”运输。港口背后,跨境电商综试区、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叠加发力,“江海直达+长江班列”物流网辐射中西部,黄石正从“物流边缘”迈向“开放前沿”。

  聚势:一个千亿园区的硬核崛起

  在黄石新港工业园区,弘盛铜业40万吨高纯阴极铜项目的熔炉日夜不息,宝钢涂镀板生产线高速运转,园区铜、钢产业链四大百亿项目释放千亿产能潜力。

  “过去当地居民要么务农要么外出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进工厂就业。”新港园区氵韦源口镇东湖村党支部书记姜维感慨,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日子越过越红火。

  黄石新港产业悄然升级,是“港口+园区+供应链”生态的结晶。新港园区规划物流园30平方公里、工业园70平方公里,形成“前港后园、一港双园”格局。

  除铜、钢产业链外,光电子信息产业强势崛起——与黄石新港相邻的开发区·铁山区,去年就有140家规上企业与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链深度协作,形成区域大循环。

  亿吨大港形成的背后,还需要科技和人才平台搭建助力。

  在黄石新港集控中心,数字大屏上显示着铲车的运行状态,调度员正通过5G网络回传的信号,精准定位货物和机械位置,20毫秒内遥控指令就能下发到无人驾驶铲车。

  这是黄石新港码头加速打造的5G+工业互联网平台,预计年内将建成长江内河首个5G全覆盖散货码头。

  数据显示:去年,全市新增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有40个,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2.7%,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黄石实施“才聚荆楚·智汇黄石”工程,引育海内外高层次人才60名,选派百名高校教师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并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跟踪服务机制,为黄石全力打造“亿吨大港、千亿园区”提供有力的科技和人才平台支撑。

  展望:一座港口新城的奔赴之旅

  历史与现实在黄石交汇:1893年,张之洞在黄石开创中国铁水联运先河;130余年后,黄石正以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续写新篇章,以跻身亿吨大港姿态迈向“湖北东向桥头堡”目标。

  未来,黄石将如何进一步迈向“亿吨大港、千亿园区”,打造现代化港口新城呢?

  “积极争取开拓新航线、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力争创建新港三期智慧绿色港口‘交通强国’试点,完善内外畅达国际化水铁公空物流通道。”市政协委员张陶然说,我市还将加快推进港口枢纽建设,开工建设梓港码头,建成富水航道工程。推进黄石新港“水管铁”、湖北海虹“铁公水”联运工程建设并形成生产能力。持续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推进“三纵三横”快速道路系统项目、S349大冶港湖至鄂州茅圻公路、机场高速二期、黄石长江公路大桥改扩建工程、G351阳新县三溪至毛坪段改建工程等“硬联通”项目建设。

  市人大代表程艳民表示,黄石新港园区作为黄石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三大目标、七大战略和市委提出的六个聚焦、六个打造,进一步树牢支点意识,着力抬升发展标杆,全力以赴推进五港建设。奋力做大临港经济,全力以赴抓产业、壮规模,确保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450亿元以上;奋力做强对外开放,全力以赴用好用活对外开放平台,持续用好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一类口岸、湖北自贸区、黄石联动创新发展区等金字招牌,推进对外开放,确保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60亿元以上;奋力加快项目建设,全力以赴抓投资、稳增长,坚持项目为王,推动在建项目快建成,签约项目快开工,谋划项目快落地,用项目投资支撑发展提速;奋力做优片区开发,全力加快港产城融合发展,围绕人做好文章,强化功能配套,加快现代化港口新城建设。

0 阅读:41
这个评趣事

这个评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