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7月12日中午,一名年轻男子携带了一根复合雷管,其威力足以摧毁周围的一切。
他进入北京科技大学附近的中国银行,神情紧张地递给柜台营业员一张写有威胁性内容的纸条。
营业员初时愣住,抬头看见的是一个面容清秀但明显不安的少年。
她并未选择屈服,而是悄悄启动了报警装置,并试图用拖延时间的方式来稳住对方。
该男子见营业员动作缓慢,开始变得焦躁不安。
他手忙脚乱地掏出一把水果刀,挟持了旁边一位正在办理业务的女顾客,并在柜台前大声呼喊:“快点拿钱!”
银行工作人员见状,为了保护顾客安全,迅速递上一个装有十万现金的袋子。男子迅速抓住钱袋,慌乱中逃离了现场。
警方的迅速反应使得在短短五个小时后,这名嫌疑男子被成功抓获。
令人震惊的是,作案人竟然是北京科技大学2003级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曾经的高考状元黎力。
这一消息传出后,社会舆论哗然。
人们难以理解,一个有着光明前途的优秀学生,为何会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银行?
01自卑的农村孩子 / subtitle
黎力的故事始于1987年,他出生在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的一个农村家庭。
家中仅有的三间泥房和两亩薄田是他们一家五口的全部财产。
家庭收入微薄,仅能勉强维持三个孩子的温饱,更无法承担他们的教育费用。
黎力作为家中的老三,承载了全家人的期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他的哥哥姐姐们早早放弃了学业,将读书的机会留给了黎力。
黎力天资聪慧,从小就展现出异于常人的学习能力和才华。他四岁开始上小学,不到十四岁就进入了高中。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家里的土墙上挂满了他的各种奖状,他是全家的骄傲。
然而,黎力内向、自卑,朋友很少,不善于表达自己,这源于他从小就有的口吃问题。这使得他在与人交往中倍感困扰和孤独。
在课堂上,老师呼唤黎力回答问题,他的回答磕磕绊绊,不流畅的言语使得他受到了老师的批评。
同学们随即投来讥讽的目光,这令黎力感到极度沮丧和孤独。
从那以后,他变得更加孤僻和自卑,常常独自练习发音,努力尝试与同学交流,但他的言语问题仍然没有改善。
今天微笑了嘛?微笑的你运气一直都很好哦!!!
黎力深知自己的心事,但他很少与家人分享这种压力。
他目睹了全家人为了他的学业而拼命打工赚钱的情景,作为一个懂事的孩子,他选择默默承受内心的重压,不愿再给家人增添负担。
他的父母经常在他耳边叮嘱:
“儿子,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能辜负我们的期望。”
每听到这些话,黎力都会感到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一些。
他明白自己是全家人的希望,因此无论如何都要拼出一条路来。
于是,黎力开始发疯似地学习,决心要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家人。
然而,他并未察觉到自己身上的重担和内向自卑的性格,正在为他的未来埋下隐患。
02赚钱逃课的大学生涯 / subtitle
直到2003年的那个夏天,16岁的黎力以554分的高分考入了北京科技大学,并成为了上栗县的理科状元。
这一消息瞬间传遍了整个村庄,人们纷纷前来祝贺。
黎力的父母更是喜笑颜开,尽管经济条件有限,但他们还是决定摆宴庆祝这一喜事。
然而,欢庆过后,现实问题依然需要解决。
在黎力即将赴京上学之际,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为高昂的学费而内心忡忡。
看着家人的愁眉苦脸,黎力站了出来,拍着胸脯保证学费可以申请助学贷款,生活费可以节省一些。
他坚定地表示自己将来会赚钱养家。
就这样,在全家人东凑西借之下,黎力带着为数不多的生活费和坚定的信念踏上了前往北京的旅程。
他背着破旧的书包、挽着编织袋装的行李、拿着锈迹斑斑的暖水壶,与父亲一同走在北京科技大学的校园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放下行李后,父亲从衣兜里拿出了他辛苦攒下的零钱,面值从一块到十块不等,共计两百多元。
他嘱咐黎力先花着,并承诺过段时间再寄回给他。
看到父亲这样的举动,黎力的内心充满了感动,他急忙摆手表示自己并不需要这些钱,并说:
“这些应该足够了。”
然而,他注意到路人们投来的异样目光,于是心里安慰自己:
“我来到这里是为了学习,不是为了与他人比较。”
在北京的日子里,黎力逐渐感到自己与这个城市显得格格不入。
原本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和新鲜感的他,渐渐被一种难以言喻的局促和自卑感一次同学聚餐的邀请,黎力多次推辞却未能成功,最终只好硬着头皮参加。
在结账时,大家决定AA制,每人分摊三十元。
对于每天只能以咸菜配馒头的黎力来说,这三十元无疑是一笔大开销。
他翻遍全身的口袋,只凑出了26元,脸上满是窘迫之情。
幸运的是,有同学主动为他解围:
“这顿我来帮黎力付吧。”
自尊心受挫的黎力却坚持说:
“不用,我回去后会还你四块钱。”
自此以后,黎力开始避免参与同学聚会和社团活动。
他渐渐意识到自己很难适应大学生活,也难以融入同学们的圈子。
他的舍友们都有手机和电脑,而他一样也没有;别人一顿饭的花费,足够他吃一个星期;同学们口齿伶俐地讲笑话时,轮到他时却总是结结巴巴,气氛顿时降至冰点。
渐渐地,黎力开始独自一人生活,与同学们的交往越来越少,心情也日益压抑。
尽管黎力努力减少开销,过上了节衣缩食的生活,但他仍然发现自己的生活费用远远不够。
每月仅有的五百元生活费在北京这样的城市根本无法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
因此,他不得不寻找兼职工作来赚取额外的收入。
起初,他只在课余时间做家教来赚取一些额外的收入。
当他听说奶奶病了且父亲为了筹集医药费而不得不下矿井工作时,他开始更加努力地寻找各种兼职工作,包括刷盘子、派传单等。
无论工作多么辛苦、收入多么微薄,他都愿意去干。
兼职工作占用了他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让他在学业上也面临了巨大的压力。
然而,他仍然坚持下去,为了能够继续学业并支持家庭。
在大学的最后几年,黎力的学习状态开始明显下滑。
进入大三、大四之后,他开始频繁逃课,不论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他逐渐淡出了课堂。
在这四年的时光里,黎力虽然身处大学校园,但他的生活却与一般的大学生截然不同,更像是打工人的日子。
他辛苦赚来的每一分钱都寄回了老家,同学们戏谑道:
“他的钱仿佛刚进左手就又从右手溜走了。”
到了2007年的夏天,由于学分未修够、考试挂科且补考未通过,黎力被迫面临学校延期毕业的困境。
他离开了宿舍,与几位同学合租了一个地下室,继续过着日夜颠倒的打工生活。
他的情绪逐渐变得低落,频繁地洗手,对生活中的小事也变得异常焦躁和压抑。他当时并不知道这些症状其实是强迫症和抑郁症的表现。
03抢劫银行 / subtitle
为了排遣内心的焦虑,黎力曾一度沉迷于网络游戏,这使他的生活变得更加混乱无序。
在延毕的期间,他的朋友许刚说:
“黎力依旧逃课、打工、玩游戏……最终因考试作弊被捉,不得不继续念‘大六’。”
然而,家人听到的却是另一个版本的故事。
“我在北京做家教呢,每月能赚不少钱。” “我在中关村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待遇优厚。” “公司计划送我出去培训一年,就在北京。培训后工资会很高……”
黎力编织了一个又一个谎言,这些谎言相互交织、叠加,最终成为他心中难以解开的结。
时间流转到2009年6月,黎力因为多门课程不及格且未完成毕业设计,最终只收到了学校的“肄业证书”。
他躺在发霉的床上,望着霉迹斑斑的天花板,内心充满了自责和绝望:六年的大学时光仿佛付诸东流,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希望也破灭了,人生似乎失去了意义。
愧疚、悔恨和谎言将黎力推向了绝望的深渊。
然而,在深渊边缘的他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在走向死亡之前,他应该为家人做些什么。这个极端的念头在他脑海中反复徘徊。
最终,在2009年7月12日,黎力带着威胁纸条和水果刀,冲进了北京科技大学内的中国银行,事件终于发生了。
他显然并非抢劫的适宜人选。监控录像中,他全身颤抖不止,呼吸急促。
在成功抢到钱袋后,黎力并未精心策划逃离计划。
他先是用抢来的钱,为自己换上新装,修剪了头发,并购买了一些食物,总共花费不过二百多元。
仅仅五个小时后,黎力在学校的超市门前被警方迅速捉拿归案,自始至终他都没有进行任何抵抗。
在警方的调查中,从黎力的电脑里发现了一封遗书。
遗书中,他坦露了自己的犯罪动机,计划将抢得的十万元交给在深圳打工的父母,然后选择自杀。
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的痛苦与绝望,
“对我来说,生活是如此艰难,死亡或许是一种解脱……我深爱着妈妈……”
这封遗书令人痛心疾首。
黎力的家人得知此事后,感到震惊与不解。母亲悲痛欲绝,父亲更是因儿子的遭遇一夜之间白了头发。
“六年前,我送儿子去北京接受高等教育;六年后,我却得知他在牢房里。我对此事难以接受。”
同样,与黎力熟悉的同学也难以置信
“抢银行?这不可能,我倒是相信他会成为被抢的人。”
在被捕后,黎力反而如释重负。
在审讯中,他坦诚地承认了自己的罪行,虽然说话有些结巴,但态度十分诚恳。
“被捕的那一刻我害怕吗?不,我觉得是一种解脱。”
这种解脱似乎卸去了他抢劫前的紧张与焦虑,也让他不必再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
他不再需要欺骗家人,也不必再面对绝望的生活。
04本性不坏的一时失误 / subtitle
尽管黎力自暴自弃,但周围的人并未放弃拯救他。
他的父亲在拘留所外留下身上仅有的五张百元大钞,
“孩子看到这些钱就知道我来过看他了,他会有信心继续活下去。”
这句话他对拘留所的民警重复了四次。
当案件曝光后,许多认识黎力的人不约而同地来到警察局,纷纷表示他并非一个坏孩子。
“为了让桥洞下的流浪者过得更好一些,他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
这些话让人不禁对黎力的过去和未来产生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黎力的室友对他将所有钱财放置一处表示不解,质疑他怎么可能无端进行抢劫行为。
这一消息传回他的家乡,立刻在村民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当得知黎力因一时的情绪困扰而可能犯罪时,超过两千名村民联名写信,为他的善良和淳朴辩护。
不仅如此,北京的一家法律机构也主动站出来,为他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
在众多人的支持和帮助下,黎力逐渐从自我否定的情绪中挣脱出来。
经过专业诊断,黎力被确认患有严重的强迫症和抑郁症。
虽然他最终被法院判处十年的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并罚款两万元,但在审讯室里,他情绪激动,泪流满面。
从此,黎力将在江西豫章监狱度过他的青春岁月。
这段时光不仅是对他过去的反思和改正,更是他重新找回自我,稳定心态的关键时期。
服刑初期,他饱受悲观和绝望的折磨,似乎即将沉溺于牢狱生活的阴暗之中。
然而,幸运的是,一道明亮的光芒照进了他的生活。
这道光来自审理他案件的法官尚秀云。在庭审过程中,尚秀云就察觉到黎力与其他罪犯的不同之处。
无论是作案动机还是认错态度,都显示出他并非一个凶狠残忍的人。
尚秀云坚信,黎力内心深处仍保持着纯良的本性,不应放弃对他的再教育。
因此,在黎力服刑期间,尚秀云多次前往江西探望,不仅送去书籍和判后救助金,还亲自为他庆祝生日。
她还邀请了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对黎力进行心理疏导,鼓励他积极面对生活,不要沉溺于过去的痛苦。
每当黎力感到无助和绝望时,尚秀云都会及时出现,为他驱散黑暗,带来希望。黎力也深感尚秀云的关怀之情,亲切地称她为“尚妈妈”。
为了帮助黎力找到生活的方向,“尚妈妈”特意安排他到启明学校从事教学辅助工作,利用他的高文化水平发挥特长。
同时,黎力也始终牢记“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在狱中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类书籍。
黎力决定通过父亲的帮助,带来了一本厚重的英语词典,决心开始弥补自己曾经的英语短板。
有了明确的目标后,他在狱中的日子逐渐变得不再那么煎熬。
凭借在狱中表现出的勤奋学习和辛勤劳动,他最终获得了减刑两年八个月的待遇。
终于,在2016年11月3日,黎力走出了那扇牢门,此时他已经年满29岁。
仅仅过了四天,他便踏进了江西省上栗中学的校长办公室,紧张地攥着衣角,谦恭地请求:
“希望校长能给我一个重新参加高考的机会。”
校长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答应了黎力的请求,并上前拍了拍他湿润的眼眶,给予这个即将迎来三十岁的“考生”以鼓励。
这个机会对黎力来说极为珍贵,让他仿佛回到了十多年前那个一心向学的少年时光。
此刻的他,不再敏感、自卑,也不再背负沉重的心理包袱。他要为自己重新活一次。
复学后,黎力首次参加月考,取得了485分的成绩,虽然未能达到一本线的标准,但他并未气馁。
他继续发奋读书,夜以继日地学习。经过160天的艰苦努力,黎力参加了人生的第二次高考。
这次,他的成绩令人惊喜!他以598分的优异成绩,位列全县第五,被西安交通大学录取,专业为文科英语。高分和名校的荣誉再次证明了黎力的实力。
2017年8月,30岁的黎力手持西安交大的录取通知书,特地前往北京,向一直支持他的尚秀云、李教授以及案件的其他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看着这个曾经迷失方向的孩子如今重回正道,大家都感到无比欣慰。
时间飞逝,到了2021年6月,黎力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大学毕业。
过去的四年大学生活中,黎力焕发了新生,不仅说话流利了许多,整个人也变得更加自信。
如今,黎力在一家企业担任与企业文化相关的工作,生活过得踏实而低调。
他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但他的故事却激励着无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