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明天是二月十四日,甲辰龙年二月十四在我国民间信仰中是“危神”轮值的日子,因此二月十四是“危日”,按照传统这天有些禁忌不能犯!

“危日”是我国民间择吉文化的一种说法,择吉文化在我国民间深入人心,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在面临结婚、搬家、安葬、开张等重大事件时,人们都会习惯性的翻看日历,精挑细选一个吉日,俗称“看日子”,以求心安理得、吉祥如意,这种择吉的文化反映人们“趋吉避凶”的心理,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二月十四是“危日”,那么这天有哪些说法?我们早点来了解一下。

在我国民俗信仰中,有十二位神仙每日轮值,周而复始,负责保护人间的安全,这十二位神仙分别是: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人们把这12位神仙称为“建除十二神”。
我们老祖宗擅长观察天象,人们根据天体星象的运行变化制订了黄黑道日,人们根据黄黑道日来择日趋吉避凶。老话说“建满平收黑,除危定执黄,成开皆可用,闭破不相当”,说的就是“除、危、定、执、成、开”这6个字所对应的日子为“黄道吉日”,而“建、满、平、收、闭、破”这6个字所对应的日子为“黑道凶日”。

《淮南子》记载:“二月卯,卯为建,辰为除,巳为满,午为平,未为定,申为执,酉为破,戌为危,亥为成,子为收”,说的就是在我国“十二月建”中二月建卯,因此二月对应卯月,卯月对应惊蛰至清明这段时间,在卯月中卯日开始起建,辰日为除日,巳日为满日,午日为平日,未日为定日,申日为执日,酉日为破日,戌日为危日,亥日为成日,子日为收日。
根据我国干支纪日法,今年二月十四对应丁卯月丙戌日,戌日为“危日”,因此二月十四为“危日”。

二月十四为“危日”,在我国择吉文化中“危日”为黄道吉日,总体上是个非常好的日子,但是根据我国民间信仰,危日也是存在一个不确定“因素”的日子,因此一些决策不宜在这天展开。按照我们老祖宗的说法,“危日”有3件事不宜做:
1不葬:古人讲究“入土为安”,坟墓是逝者的安魂之所,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普遍认为选择一个吉日进行安葬是非常重要的,以期望逝者能够安息,同时也希望给生者带来好运和安宁。危日作为黄历中的一个特殊概念,被认为具有潜在的危险或不安全因素,因此,很多人会避免在危日进行安葬。
对于下葬抬棺材上山这样的活动,由于其涉及到户外行动和体力劳动,人们更加倾向于避开被认为不吉利的日子,以防发生意外或不幸。这种对吉日的追求,体现了人们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安全和顺利的渴望。

2不借:钱财是生存之本,它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如食物、衣物和住所,还是在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品质和发展机会方面,钱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现代社会中,金钱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它几乎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购物、交通到医疗、教育,无一不需要金钱的支持。
但是资金借给别人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有风险的,有的人会长时间不还钱,有的人会直接赖账,危日被人们认为是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日子,按照我国民间信仰,“危日”这天忌讳借钱给别人。这虽然看上去没有科学根据,但在警示我们们:在借钱时,应该充分了解对方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以及借钱用途,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

3不登:登山本身就是一项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活动,尤其是在天气恶劣、地形复杂或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登山的风险会进一步增加。按照我国民间信仰,危日被认为是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或不安全因素的日子,因此传统上认为这一天不宜进行具有风险性的活动,如登山。
这种信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时间和安全的敬畏,希望通过避开某些特定的日子来减少潜在的风险。为了图个平安,很多人会选择在危日避免进行登山活动,这更多的是为了求得心理上的安慰。当然,无论选择何时登山,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天气、地形等条件来做出决策,确保自己的安全。

总结,二月十四是“危日”,按照老传统以上3件事不宜做。择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理性看待,结合个人信仰和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和追求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