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生前想见三妹最后一面,对方仅回8字,她看罢感慨:太迟了

同巍聊历史 2024-08-14 13:44:34

1983年,宋庆龄病重,她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因此对自己最疼爱的小妹宋美龄格外挂念。

在弥留之际,她连发两封电报给远在大洋彼岸的三妹,可收到的却是对方极其简洁,仅有八个字的回复。

看罢,宋庆龄心如死灰,只说了一句:“太迟了。”

5月,宋庆龄先生在20个小时抢救无效后抱憾离世,享年90岁。

临终前,她还喃喃道:“小妹没来……”

甚至连她的葬礼,宋美龄也没有派人参加。

然而,在宋庆龄去世后不久,宋美龄就托人辗转获得了一本《宋庆龄画传》。

她时常将画册摊在手里细致查看,一张照片能看一两个小时,嘴里还念念有词。

在她美国家里柜子的高处,摆放着二姐的照片,年近90的宋美龄经常望着照片眼含热泪。

遇事不决的时候,她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果二姐还在的话……”

自那以后,她时常暗自垂泪为姐姐祈祷。不知如果去见了二姐最后一面是否还会感到遗憾懊悔。

宋美龄回电什么内容让姐姐抱憾而终,又为何连姐姐的葬礼都没有参加?

八字回电

1963年,古稀之年的宋庆龄居到了醇亲王府,这时的她疾病缠身,冠心病、肝癌、荨麻疹令她终日饱受折磨。

身体上的病痛和心理上的孤独一同袭来的时候,她总是格外想念家人。

她随身带着一张1917年拍摄的全家福,照片上的人都天人相隔,只剩下小妹宋美龄与自己。

所以,当宋庆龄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马上给妹妹发去电报,甚至安排好她回来的一切事宜。

但只等来了8个字,宋庆龄只能含泪叹息。

说起姐妹二人的隔阂,自然绕不开一个男人——蒋介石

时间回到1927年12月1日,一场声势浩大,风光无两的世纪婚礼在上海大华饭店举行。

来宾不乏上海政商界的大佬和国内外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物,婚礼的主人公正是宋庆龄最疼爱的三妹宋美龄,和她的丈夫蒋介石。

远在苏联的宋庆龄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她疯了吗?这就是一场政治婚姻,还是跟蒋介石!”

原来,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之后,蒋介石就开始了他的谋权之路。

蒋介石趁着北伐之后声名大振,在1927年不顾孙中山先生生前的革命追求和政策原则,公然发动“四一二”政变,国共第一次合作宣告破产。

但宋庆龄并没有放弃,她联合邓演达发表《中央委员宣言》,痛斥蒋介石一手将国民革命毁于一旦的恶行,随后奔赴苏联谋求革命出路。

宋庆龄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最疼爱的妹妹会和此人结婚,更不懂此前和自己一样坚决反对这桩婚事的长姐、弟弟和母亲也成为这场婚礼的座上宾。

二姐的表态显而易见,这无疑让希望得到全家祝福的宋美龄十分难堪。

想当初宋庆龄提出嫁给孙中山时,二人27岁的年龄差也是遭到全家反对,唯独宋美龄支持姐姐的决定。

年仅18岁的宋美龄还在二姐婚礼时,送上自己攒了许久的丰厚礼金。

这一切,都为姐妹俩的裂隙播下了种子。

大洋彼岸的宋美龄收到二姐垂危的消息,沉默良久,回了一封电报:

让姐姐来美国治疗。

宋庆龄看到回电只说了一句“太迟了”,便在5月29日与世长辞。

为了不让姐妹俩留遗憾,宋庆龄治丧委员会随即将先生去世的消息通知到了美国,并主动提出可以派专机接送,希望宋美龄可以来送姐姐一程。

然而,这样的请求仍然遭到了宋美龄的拒绝。

至亲姐妹,宋美龄只是因为和姐姐置气就不顾手足之情吗?

如果不与蒋介石结婚,是否也不至于到了姐妹反目的地步?

道不同,不相为谋

宋氏三姐妹在20世纪的中国,无疑是最光彩夺目的存在。但长在同一屋檐下的三姐妹却有截然相反的个性。

和大姐相比,二姐宋庆龄做事沉稳,为人敦厚,更有主见,小妹宋美龄则是天真烂漫小女孩的做派。

这些在二人留学阶段,便足以窥见。

二十世纪初,姐妹二人一同去往美国留学。长姐如母,年长4岁的宋庆龄自然担负起了照顾妹妹的职责。

同时,风雨飘摇的中国大地也无时无刻不牵动她的心,通过孙中山先生的文字,她了解到中国列强凌辱,清政府昏庸无能的现状。

妹妹宋美龄完全不理解姐姐的忧思,她沉迷于学习钢琴,舞蹈,喜欢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新结识的朋友谈笑风生。

她聪明,长得也漂亮,成为游走在学生社团和舞会的中心人物。

宋美龄一直十分信赖姐姐,二姐宋庆龄也一直对妹妹爱护有加。

但二人性格迥然不同,思想境界和人生追求也相去甚远,这也为之后在人生选择上的分道扬镳埋下了伏笔。

正如宋庆龄所料想的一样,和宋家结亲的蒋介石,获得了来自宋家和孔家人脉和资金上的支持,狼子野心再也藏不住。

之后,更是逐渐包揽国民党内军政大权,培养特务机构,暗地排除异己。

此时,作为新“第一夫人”的宋美龄,尝到了权力的甜头,一时间风光无限。

依仗自己的才学和地位,游走在各类权贵和名流中为蒋介石拉拢势力。

这一切都令宋庆龄感到不齿,她不能眼睁睁看着中国革命毁于一旦,便积极站出来,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对蒋介石进行口诛笔伐。

随后,宋庆龄全身心投入到抗日救国的行列当中。

抗日前线物资告急,她将自己的大部分积蓄拿出来,采购粮食药品想办法送去支援。

还用自己的影响力在香港名流和国际友人中游说,筹集资金在八路军危难时提供支持。

这一切,让宋庆龄成了蒋介石的眼中钉。在离开大陆之前,特务暗杀的名单里,宋庆龄的名字赫然在列。

到底是手足之情,这些都被宋美龄阻止了,她还多次警告蒋介石:

“如果敢动二姐一根汗毛,我一定和你没完。”

真正让二人关系破冰,还是在“西安事变”时,因为蒋介石被扣押,宋美龄慌了神,急忙去找宋庆龄求助。

彼时,宋庆龄和蒋介石还是针锋相对,但她从大局出发,支持和平解决方案。

一边尽全力联系各方,宣传抗日统一战线,另一边安抚妹妹情绪。

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宋家姐妹也抛去了个人恩怨,联手抗日,她们还共同成立了“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

姐妹三人形影不离,一起看望难童、慰问伤员、出入各种关于抗战的公关活动等等。

三姐妹聚首足够在当时引起巨大轰动,无疑是给团结抗战打了一针强心剂。

可是好景不长,随着日本投降,内战开始,姐妹二人的关系又降到了冰点。

宋美龄为了丈夫,不留余力在各政要之间周旋,请求援助。

而宋庆龄拒绝内战,对蒋介石抛出的邀请其回国民党政权的橄榄枝不屑一顾。

母亲倪桂珍曾劝解过她:“你俩是亲姐妹,因为想法不一样闹得那么僵,值当吗?”

宋庆龄当即回答:“为了家国人民的幸福,牺牲小我的幸福,又算得了什么”

姐妹二人人生追求和自我实现的方式大相径庭,这也直接决定了二人必然会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但终究血浓于水,抛开政治立场,二人百年之后的愿望却出奇一致。

共同的遗愿

宋庆龄在北京逝世,彻底结束了他为中国革命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的一生,她想回家,请求将自己葬在上海宋氏墓地父母身边,称自己“不能和中山先生合葬。”

宋美龄连二姐的葬礼也没来参加,理由也十分敷衍:

“我与二姐虽为骨血至亲,但仍要以大道为重,不能对不起上帝和孙中山先生……”

看过这段回电的人,都说宋美龄绝情。参加亲姐妹的葬礼,跟上帝有什么关系?

但是了解她当时的处境就明白,宋美龄被排挤到海外,被人虎视眈眈暗中盯着。

任何不合适的情绪或举动都会让自己处于危险境地,而且她跟随丈夫一生,奉行“不谈判、不妥协、不接触”三原则,和二姐宋庆龄已经断绝来往。

在亲情面前,宋美龄还是向自己的政治立场妥协了。

二十世纪初,宋美龄离世,享年106岁。

可能是姐妹之间心意相通,问及临终的遗愿,宋美龄也想回到父母身边,但因为种种原因,她只能安息在纽约孔宋家族墓地里。

她的一生,因政治名利双收,风光无限,又被政治裹挟。

结语

姐妹三人都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女性,受过一样的家庭教育,但是却因为个人志向和人生追求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慢慢渐行渐远,甚至反目成仇。

个人选择无高下,但是人生价值却有云泥之别。

如果其他两位姐妹和宋庆龄一样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是一味地追求钱财和权利,那么也不会落得骨肉之间到死也不能相见的结局。

-END-

【文|锦书】

【编辑|长庚】



0 阅读:29
同巍聊历史

同巍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