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兵帅克,中国村妇,在奇诡多变的社会里,奇妙地走在一起

雨树披纷 2024-12-31 18:08:27

“谁都可能出个错儿,你在一件事情上越琢磨得多就越容易出错。”

说这句话的,是参加一战的奥匈帝国士兵,长着一副质朴憨厚的样子,被三位医学专家一致诊断为“白痴”。

这个士兵名叫帅克,捷克作家哈谢克《好兵帅克》里的不朽人物。

只要看完小说就会明白,帅克绝对不是“白痴”。如果要用具体的人物,来诠释中国老子的“大智若愚”,帅克就是最佳人选。

帅克,这个月亮脸、蓝眼睛的老兵,任何时候都是一脸微笑,在他平静安详的大脸背后,却是很多聪明人缺失的简单智慧:做事不要想太多,只管做下去就是了。

教科书上有“预则立,不预则废”,那是企划部门摆弄高大上用的,放归复杂社会的田野操作,往往成不足败有余。

改革开放初期,我有几个同学,性情莽撞,甚至有些愚钝。他们进入社会讨生活,不太会琢磨事情,只要觉得靠谱就不多想,像在大江大河跳水似的,“一个猛子就扎下去”。

尽管他们时有犯傻犯错,但最后大多成了事,尽管事与初愿有所违。

有些聪明伶俐、思维缜密的同学,坐而论道一流,深谋远虑顶尖,一件事情展开之前,总要计划得面面俱到,左思右想显得有些过度。

他们前怕狼后怕虎,上愁老鹰下愁狸,结果反而错事连连,尤其错过了转瞬即逝的时机,他们直呼“书白念了”。

时运这个精灵,来得快,去得也快,根本容不得你多想。

想起费孝通先生《茧》里养蚕的农村妇女。她叫张婶,20世纪30年代末的人物。

村里来了一位城里丝厂的先生。他告诉无钱购买桑叶喂蚕的村民,厂里愿意低息贷款,预付蚕茧款项。

简直闻所未闻,难以置信!村里没人敢贷这个款,在他们看来,好事怎么会不请自到呢!

村里唯一贷款的人,就是张婶。

说到贷款,村里人想起来就打哆嗦:因为在这之前,村里不少借贷者,因为还不起高利贷而自杀,张婶的丈夫便是其中之一。

但是,张婶相信工厂先生的建议,从厂里贷了款,接受厂方提供的灭杀桑蚕病菌的“洋药”,并接受厂方技术指导,结果当年的收益比往年多三倍。

张婶接受这些建议时,态度毫不迟疑。贷款、洋药、养蚕技术……一堆新事情,究竟埋着哪些事理,藏着哪些门道?张婶觉得没必要去操心她弄不明白的事。

她操心的只有一件事:蚕的产量。

虽说张婶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但做事的理,成事的理,出错的理,本质上还是一样的。

先做起来!说太多没用,想太多也没用。再美好的梦想,再宏大的希望,再周全的计划,没有付诸行动去做,终将以空想而告终。

帅克和张婶,两个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普通人,在奇诡多变的社会里,在生存策略上,奇妙地走在一起:相信自己的判断,依赖自己的感觉,不过多琢磨,不过分思虑,只管做下去,把其他统统交给天意。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