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西方卫星发现台湾缺乏险要地势防守
西方卫星拍到的一艘奇怪的船,让台湾面对解放军的大军时可能没有险要地势可以防守。
一直以来,在对台的军事准备上,大家一直认为台湾海峡是解放军最难跨越的障碍。解放军不仅要处理大量部队跨海运输的复杂问题,还得应对台军和美军对沿海港口的防御性破坏,以及登陆地点复杂的地形条件。
02特种驳船助力跨海登陆作战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得对台军事行动的难度可以说是全球潜在军事冲突中最高的,没有之一。
但现在,随着西方商业卫星拍到了国内造船厂里的一堆外形奇特的特种驳船,那些长期困扰对台一线部队的问题,可能会通过一种另类但高效的方法得到解决,让台湾海峡变成通途。
因为卫星照片显示,这种特种驳船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有一条至少133米长的车辆坡道,还有一个至少100米长的车辆甲板。
这条坡道有多长呢?要知道大多数沙滩在涨潮时宽度都会缩到100米左右。133米的坡道意味着只要驳船能在战时冲到滩头,甲板上的车辆就能顺着坡道直接越过沙滩,大大降低了车辆在登陆作战中陷入沙滩的风险。
03装甲车辆沙滩作战难题
千万不要小看了这种改变。过去,坦克和步兵战车这类非两栖的重型装备要想参加登陆行动,必须靠专门的坦克登陆舰运送。但即便有登陆舰,也只能把坦克送到岸边,剩下的路得坦克自己顶着敌人的火力往前冲。
这时候,松软的沙滩会让登陆部队的装甲车辆速度大大降低,让坦克很难像在硬地上那样灵活移动和防御,被敌人打中的风险也大大增加。
偏偏新竹和桃园那边的海岸线就是那种松软的沙滩。台军每年都在那里练习“滩头防御”,就是想利用这个地理优势,在战争中把我们的登陆部队拦在沙滩上,一举击退。
04气垫船 vs 特种驳船登陆能力对比
以前,解放军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决定用气垫船来替代传统的坦克登陆舰,直接让气垫船冲上沙滩把部队送到岸上。不过气垫船也有它的缺点,目标太大了,而且数量和装载能力都有限。据公开情报显示,到2022年为止,解放军只有18艘726型气垫登陆艇,这相当于只能运送18辆96式主战坦克。
相比之下,新型特种驳船虽然外界不清楚具体能装多少东西,但光看100米长的车辆甲板就知道肯定不止能装一两辆主战坦克。
05多功能驳船作为移动浮桥
除了能当更高效的坦克登陆舰用,一些资料还显示这种新型特种驳船还能充当连接海洋和陆地的桥梁。就算美台那边把沿岸的港口设施给炸了,我们的万吨滚装船也能依靠这些驳船来停靠和卸货。
这是因为这种驳船的跳板特别长,而且车辆甲板是前后贯通的设计。所以好几艘这种驳船可以首尾相连,在海上形成一条几百甚至上千米的浮桥。只要浮桥靠近海的那一端水深足够,大型滚装船就不需要依赖港口,可以直接通过浮桥把车送上岸。
不过要注意,这样的浮动码头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几年前,我们的滚装船就已经演练过类似的操作。但那时要建这样的浮动码头,需要专门的浮动平台,还得有舟桥部队和工程部队配合,花不少时间才能搭起来。而且如果平台受损,码头也就不能用了。
06新特种驳船提升解放军登陆灵活性
现在的新特种驳船把这些功能都整合在一起,变得模块化了。这样建造浮动码头的时间就能大大缩短。如果有一艘驳船被攻击损坏了,其他的驳船也能很快重新组合,保证浮动码头一直能正常工作。
另外,美国军事专家萨顿还表示,有了这些新特种驳船后,解放军在制定登陆计划时有了更多选择。
台湾岛并不是那种有很多天然登陆点的岛屿,靠近海峡的一侧有很多礁石海岸。以前,这种地形连气垫登陆艇都过不去。这也导致台湾军队的主要防御力量集中在大家都知道的新竹、桃园、高雄这几个方向。
07解放军登陆部队可通过搜集的水文资料克服天险
有了133米长的坡道,解放军的登陆部队就能直接从礁石上过去了。这样一来,整个海峡沿岸都能变成登陆点。台军依靠海峡天险建立的防线,也会在解放军全面进攻下变得千疮百孔,完全失去作用。
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在这几十年里,大陆方面一直在搜集台湾周边海域的水文资料,从未松懈。台湾哪个海岸是侵蚀型地貌还是堆积型地貌,水有多深,有多少暗礁,这些信息甚至连民间智库都很清楚。
08特种驳船应对台海问题
所以我们可以相信,这种新特种驳船的独特设计,很可能就是为了应对台海问题。
当然,这个方法看起来有点另类,也不一定是万能的,更像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专门定制的“特效药”。
不过想想在诺曼底登陆时,盟军为了确保登陆成功,也订制了上百座混凝土预制码头,这些码头在战斗中起了关键作用。现在大陆建造这些特种驳船,可以说是我们必须付出的代价,为了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