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桓铁骑虽然直到东汉光武二十二年,才正式投入汉朝的怀抱,成为东汉一支强有力的"以夷制夷"类世袭雇佣军,但是两者间“相爱相杀”的故事,却起源甚早。而东汉建立后,不管是南匈奴内迁还是西域诸国重新依附汉朝,都在历史上留有浓墨重彩的印痕,唯独这个乌桓部族附汉,在历史上仅有寥寥几笔的记载。可恰恰是这寥寥几笔的记载,印证了这个乌桓王国的神秘。今天我们要做的就是,以乌桓铁骑成为东汉王朝世袭雇佣军的经过为手掌,褪去他朦胧的面纱,一览真容。
东汉时期形势图
乌桓国简介:乌桓人,其实就是东胡人的衍化。由于东胡人联盟在汉初的时候被匈奴单于冒顿(凭借白登之围,逼迫刘邦答应和亲那位),灭了自己的联盟,而被草原民族打败后,战败的民族的下场是极惨的,没死的人就要被驱赶出自己的家园,到穷山恶水的地方做奴隶。所以,战败的东胡人,就抱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心态,先走为敬,同时还可能放了句狠话:"小子你给我等着,我还会回来的!"
事实证明,这部分跑掉的东胡人也就是之后的乌桓和鲜卑,不仅复仇成功了,还大大的惹恼了匈奴。
这支战败的东胡人跑呀跑,一直从自己原来所居住的水草丰茂的滦河中上游及其东北部,气喘吁吁地跑到了大兴安岭南端现在的西拉木伦河一带,并且以"乌桓山和鲜卑山"为界,在乌桓山居住的为乌桓人,在鲜卑山居住的为鲜卑人,分裂成了南乌桓、北鲜卑的格局,世代被匈奴人所驱使。
"初,冒顿破东胡,东胡馀众散保乌桓及鲜卑山为二族,世役属匈奴。"——《资治通鉴·汉纪》
西拉木伦河
乌桓族同汉朝的相爱相杀:(1) 两个同病相怜的"小伙伴":西汉初年的匈奴人,是极其嚣张的,尤其是在白登山一战,刘邦率32万汉军去打匈奴,结果被匈奴冒顿倾巢而出聚集起的四十万骑兵,给围了整整七天。刘邦被迫言和后,匈奴人的气焰就开始达到顶峰,一方面借着和亲的名义问汉朝要吃要喝、要财要物,"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文景时代,由于军事和政治原因,暂时无法对抗匈奴武力压迫,只能接受匈奴人每年翻倍索要汉朝陪嫁物的压榨。
另一方面匈奴人同时加大了对乌桓人的剥削与奴役驱使,但是乌桓人也是游牧业的底子,"弋猎禽兽为事。随水草放牧,居无常处。"穷的叮当响,家境比匈奴好不到那里去,那里能和汉朝一样供给匈奴剥削,只得多次兴兵反抗,但东胡人联盟都打不过的匈奴人,靠着一支分裂过的残部能起义成功吗?因而,乌桓起义屡次被悍勇的匈奴所镇压。照此看来,被匈奴人剥削的初汉和乌桓,可不就是同病相怜,遭受胖同学校园霸凌的一对难兄难难弟吗?所谓相对的强大,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汉匈和亲
(2) 沐汉武之余威的"相爱":"天不降生汉武帝,乌桓前途长如夜",经过了"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已经有了再度和匈奴"掰手腕"的实力。汉武帝对匈奴的三次大规模战略自卫反击战(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从公元前129年到公元前85年,一共打了足足四十四年,期间各种难艰苦自是不必说,最终汉朝凭借着强大的国力,硬是把匈奴给消耗殆尽到匈奴的牛羊马匹都不能顺利怀孕到地步。然后,趁着汉武帝打击匈奴的这段时间,乌桓这才过上了一段安生日子。同时,在汉武帝设置"乌桓校尉"一职监察乌桓后,乌桓也开始受汉朝的差遣,做汉军的"望远镜",监督匈奴动向。
"初,武帝征伐匈奴,深入穷追,二十馀年,匈奴马畜孕重堕殰,罢极,苦之。" ——《资治通鉴·汉纪》
(3) 乌桓被西汉重创后的仇视:刚上文不是说了吗,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乌桓人就是这样做的。在汉朝大胜之余,同匈奴有着灭国之仇的乌桓,当然要去痛打落水狗。当然,乌桓人也明白,即便是溃败的匈奴的也不是自己所能匹敌的,乌桓王左思右想后,想出一条"妙计",让匈奴人破口骂娘。乌桓人趁着匈奴,躲避汉军的时候,乌桓人"尝发先单于冢",跑去挖匈奴人祖坟去了。不论是现在还是古代,都是死者为大,更何况是"先单于"的坟墓?匈奴人愤恨之下,岂能罢休?立即整顿出"数万骑"兵马,找乌桓麻烦去了。
这时,汉军正四处搜捕匈奴,听闻匈奴行军动向后,霍光让中郎将范明友领兵两万,去对阵匈奴,同时告诫说:"兵不空出"。当时,匈奴已经把乌桓揍完了,范明友率军到乌桓那里去的时候,已来不及再去拦截匈奴。但是范明友果然没让霍光失望,来了一手"搂草打兔子",趁着乌桓"疲敝"之余,率领大军冲杀,二度重创乌桓,取得了"斩首六千馀,获三王首"的赫赫战果。乌桓本以为,来的汉军是来助自己的"俏冤家",没想到等来的却是"真冤家",自此汉、乌决裂,乌桓开始着手修复自身与鲜卑和匈奴关系。
(4) 趁东汉之初立的"相杀":莫欺人家没脾气,打不过你我还不能等你势弱时骚扰你?东汉时期,趁汉朝内部不稳,乌桓、鲜卑、匈奴组成“铁三角联军”,开始协同作战,侵犯东汉疆域。建武十二年,乌桓国同匈奴以及地方割据势力卢芳聚集起来,进犯东汉边境,足足打了"大小数十百战",不说乌桓战果如何,反正东汉是"终不能克",一次也没打赢,可想而知乌桓从东汉这里掠夺了多少好处。建武十七年,乌桓、匈奴、鲜卑再次盯上了东汉这块香饽饽"数连兵入塞,杀略吏民",不过这次与上次结果不同的时,辽东郡太守蔡肜身先士卒,在边境多次打退乌桓、匈奴、鲜卑的联军,抵挡助了三方的侵略。可仅仅四年后,建武二十一年,"乌桓与匈奴、鲜卑连兵为寇,代郡以东尤被乌恒之害",乌桓、鲜卑、匈奴联军再次卷土重来,其中乌桓国占临近汉朝边塞的地利,白天出兵骚扰抢夺,晚上回家修养睡觉,给东汉统治者和代、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五个郡的百姓,带来了莫大的困扰。
"乌桓居上谷塞外白山者最为强富,援将三千骑击之,无功而还。"——《资治通鉴·汉纪》
东汉部分疆域图:五郡主要在幽州
乌桓铁骑成为东汉雇佣军的始末你说,东汉时期的乌桓人趁着自己轻装快马、来去如风的优势,过劫掠为生的日子,岂不是既有美酒、又有自由,何其乐哉,为什么会在仅仅一年后就归附东汉,成为人家麾下指哪打哪的世袭雇佣军呢?
首先,起着绝对因素的是:乌桓、鲜卑、匈奴的"铁三角联军"关系破裂。 光武二十一年的时候,乌桓、匈奴和鲜卑联合抢掠汉朝,其中乌桓抢掠五郡、匈奴抢掠两郡(上谷及中山二郡)。此次劫掠,乌桓可谓是赚的盆满钵溢,匈奴也多多少少捞了一笔不义之财,可鲜卑就惨了,直接把老婆本都折进去了。当时,鲜卑一万多骑兵,侵犯辽东郡,结果没想到辽东郡的郡守蔡肜是个狠人,直接身先士卒、悍勇无畏,带着几千汉军把鲜卑一万多骑兵打的四散而逃"投水死者过半",之后的鲜卑人"畏肜,不敢复窥塞",直接被废掉。
光武二十二年,匈奴单于乌达鞮侯去世,弟弟左贤王蒲奴继位,期间,匈奴内部发生了连年的干旱和蝗灾,导致"赤地数千里,人畜饥疫,死耗大半",使得匈奴国力大减,迫于汉朝的威势,匈奴不得不向汉朝求和。而匈奴国力的衰减,引起了乌桓的觊觎,不知道乌桓是因为记起了被匈奴亡国的耻辱、还是不满匈奴向汉朝求和背叛"联军",亦或是单纯的看不上国力衰减的匈奴,这个穷兄弟。
终于,乌桓忍不住出手了,"乘匈奴之弱,击破之,匈奴北徙千里",这一战直接把匈奴给打残了,也把"联军"的名头给破坏了。此时的乌桓虽然通过此战,展现出来了貌似强大的军事实力,但实则已独木难支"。乌桓人也明白这一点,铁三角联军"已去其二,仅剩自己一个也难有什么作为,再加上东汉政局逐渐稳定,还是称臣吧,好歹混口"俸禄"养家。
其次,影响因素就是:光武帝给的"丰厚薪水"。 为什么说史君对这份丰厚薪水打个双引号呢?因为史料对汉武帝给乌桓铁骑的"纳降费"并没有明言其数,就连《资治通鉴》也仅用:"以币帛招降乌桓"七个字一笔带过,不像对南匈奴依附时那样:"岁时赏赐,动辄亿万",起码有个确切数目。但是,我们通过推算也可以得出,此数目必定不少!
一是从实力上分析,一个能把匈奴打的"北徙千里"且"塞外白山者最为强富"的民族,即便已有了投降之心,就算"纳降费"是东汉给乌恒准备的和好台阶,但没有能看得上眼的"财物"诱惑,像乌桓这样时不时抢掠你一把的"塞外大盗",岂能就这般轻轻松松的"金盆洗手"吗?
二是从之后乌桓国赫旦等人率领部属归附汉朝时,东汉的赐予的封爵就可以看出来,建武二十五年,光武帝"诏封乌桓渠帅为侯、王、君长者八十一人",向来吝啬爵位的封建王朝,能如此慷慨的就赏赐给乌桓部人八十一个爵位,可想而知,其他方面的财物赏赐亦不薄也。
不过,之后的乌桓人"使居塞内,布于缘边诸郡",确实也为东汉的边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尤其是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的乌桓悍卒,配上来自科尔沁草原腹地的战马,组成的乌桓突骑,更是当世骑兵之精锐。作为东汉的战时先锋,不仅作战骁勇异常,更赢得了"天下名骑"的美誉。
总结:光武帝凭借着"以币帛招降乌桓",并令其"使居塞内,布于缘边诸郡"的方式,实则以构成了东汉统治者花钱雇佣,乌桓部人收费接受雇佣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再加上"诏封乌桓渠帅为侯、王、君长者"的爵位封赏,无疑更是把这种雇佣关系给世袭了下来。
东汉光武帝刘秀
都说光武帝刘秀是"天选之子",从起兵到立国,是"气运加身"的说法,实在是有失偏颇的。如果说从汉武帝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勇",那么从光武帝身上我们看到的就是"以柔道治天下"的"仁"。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尤其是处理汉朝与塞外民族的外交关系时,一昧的凭借武力镇压,固然能博得一时之臣服,但究其根本,还是难得人心。殊不知,"水至柔而能克刚"。
东汉初立,南匈奴和乌桓部族便纷纷归附,固然是因为"三角联军"关系的破裂和自身式微,但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看到了自身依附东汉后的大好前程。不仅起着"抱哥哥大腿,有肉吃"的心态,还有被光武帝仁爱宽恕和让利于民的行事风格所感化,知道自己"抱哥哥大腿,哥哥会分给自己肉"。
而接受东汉的封赏后,便恪守己责,帮助东汉抵御之后的匈奴和鲜卑入侵,长达半个世纪的乌桓部人,也确实用自己的切实行动,来报答了这份"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