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文听说有朋友在换盆自家绿植的时候,满心欢喜地想让植物换个新环境更好地生长,结果没几天植物就焉儿了,最后还死翘翘了。这事儿可不少见呢。
就说那多肉植物吧,在很多家庭的阳台或者办公室的小角落都能看到。它小小的,肉嘟嘟的叶片特别可爱,特别适合放在那些光线比较好的地方。有个网友就分享过自己的经历,他在北方的一个小公寓里养多肉。他觉得多肉在那个小花盆里长得有点挤了,就想给它换个新盆。他把旧土和新土按照自己的感觉混合了一下,大概一半一半吧。换盆之后,他就每天都看着多肉,满心期待它能长得更好。可是过了三天,他就发现多肉的叶片开始发软,原本饱满的样子消失了。又过了七天,多肉居然开始掉叶子了,最后就这么死掉了。
还有那文竹,在居家环境里,要是摆在书房的书桌上,那可是增添了不少文雅的气息。在南方的一些潮湿地区,文竹生长得还算比较旺盛。有个朋友在云南的一个小镇上养文竹,他想给文竹换盆,因为他觉得文竹在原来的盆里根都快长满了。他把旧土和新土混合的比例大概是三分之一旧土,三分之二新土。换盆之后,文竹一开始看起来没什么变化,一个月过去了,他发现文竹的新叶长得特别慢,而且整个植株看起来没什么精神。他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一直很纳闷。
再说说龟背竹,这植物在客厅里那可是相当引人注目,大大的叶子就像龟背一样。在热带地区,龟背竹那是长得特别好。有个在海南生活的朋友,家里养了一盆龟背竹。他听说龟背竹长大了就得换盆,就把旧土和新土混合着换了盆。他混合的比例是新土占大部分,大概四分之三,旧土只有四分之一。换盆之后,龟背竹在前七天还好好的,可是到了第十五天的时候,他发现龟背竹的叶子有点发黄了,而且新长出来的小叶子也有点畸形。
其实啊,这些绿植换盆出现问题,很大程度上和新旧土混合比例没把控好有关。不同的绿植对土壤的要求不一样,新旧土混合比例也得有所不同。就像多肉植物,它的根系比较脆弱,对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要求比较高。如果旧土太多,新土太少,旧土里可能残留的一些病菌或者害虫就会影响到新根的生长。而如果新土太多,旧土太少,多肉植物可能会不太适应新土的环境,因为新土的肥力、透气性等和它原来生长的旧土有很大差别。
文竹呢,它喜欢疏松肥沃的土壤。如果新土比例太低,旧土里的养分可能不够它生长,导致生长缓慢。要是新土比例太高,文竹的根系在新土里扎根不稳,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龟背竹是热带植物,需要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旧土太多可能会让土壤过于黏重,影响排水,新土太多又可能让土壤肥力过高,烧伤根系。
除了多肉、文竹和龟背竹,还有一些冷门的绿植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说玉露,这植物在半阴的环境下长得特别好,它的叶片晶莹剔透的,像玉石一样。有个在四川成都的朋友养玉露,他换盆的时候旧土和新土混合得不太合适,结果玉露的叶片变得雾蒙蒙的,失去了原来的光泽。还有生石花,这种植物的花朵特别可爱,它在疏松的沙质土壤里生长得更好。在西北的一些地区,土壤质地比较特殊,有个朋友在那里养生石花,换盆时新旧土比例没弄好,生石花的生长就受到了影响,原本饱满的植株变得干瘪了。
我们再来说说不同地区的差异对绿植换盆的影响。在南方的一些湿润地区,土壤本身的湿度比较大,透气性相对较差。所以在给绿植换盆的时候,新土的比例可以适当高一些,来增加透气性。而在北方的一些干燥地区,土壤水分流失快,旧土里可能还保留着一定的水分和养分,在换盆的时候旧土的比例就可以稍微高一点,但也不能太多。
不同的场景也会影响绿植换盆。在办公室里,光照条件和通风条件有限,绿植换盆后的适应能力可能会更弱一些。在居家环境里,如果阳台朝向不同,光照和温度也有差别。比如朝南的阳台阳光充足,适合喜光的绿植生长,换盆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其实啊,绿植换盆的时候,新旧土混合比例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比如说换盆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植物的休眠期,这个时候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强。还有换盆之后的浇水也很关键,不能浇太多,也不能浇太少。
那大家有没有遇到过绿植换盆之后出现问题的情况呢?是怎么解决的呢?希望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