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注意到,最近国际上那些大动作里,美日韩的关系似乎有点“夹生饭”了?比如,美国国务卿布林肯1月5日深夜冒着寒风降落韩国,搞了个“深夜突袭般”的访问。大家还以为这次能传递什么重大信号,但最后结果却显得异常平淡:开了场记者会,重申了“韩美同盟无空白”这句政治正确的老话,就匆匆收场了。你不觉得有点像在敷衍了事吗?而偏偏这种平淡背后,藏着美日韩之间越来越多的暗涌。
要说布林肯的这次深夜访韩,真有种“走个过场”的意味。就像小孩儿写作业似的,态度敷衍,不走心,还露怯。既没有跟韩国达成什么新协议,也没有释放特别实质性的安全保障信号,整个行程只留下一个冷冰冰的“同盟关系稳固”声明。
为什么成果这么寥寥?其实有两个原因。一方面,韩国紧张的国内局势已经让尹锡悦政府焦头烂额,无暇分心。比如,韩国政界闹得鸡飞狗跳,“代代总统”崔相穆被指控玩忽职守,助推弹劾风潮,直接影响了尹锡悦的政治基础。另一方面,美国自己计划的东亚“棋局”似乎越来越难统一调和,尤其是在“整合日韩”这个命题上频频失控。
在尹锡悦这边,能不能稳住内部局势还真是个问题。你知道,他当初上台的选举就争议满满。2022年的总统大选,说是通过竞争上位,其实背后夹杂着安哲秀突然退选和多个政要神秘去世等扑朔迷离的“插曲”。就连不少韩国人自己都在猜测,韩国政坛是不是一直被某些外部力量拨弄着?
最有意思的是,尹锡悦接连妥协日本立场来讨好美国这件事,更让他在国内失了分。比如劳工赔偿问题,他主动退让,试图符合拜登整合美日韩的“大棋盘”布置,但这一系列操作非但没能让日韩冰释前嫌,还引发了韩国民间和政界对政府的不满情绪。这也让拜登的“东亚整合”计划看起来更加无力:你想拉小兄弟坐一张板凳,小兄弟却因为内部争吵,直接掀了板凳。
而另一边,日本也不是个“省油的灯”。拜登政府最近否决了日本制铁公司与美国钢铁公司的并购案,让日本企业和政府集体气炸了。从经济产业大臣到首相石破茂甚至再到日本制铁的高管,几乎是一致对外表达不满。你说日本这脾气,是几十年前“广场协议”那会儿能有的模样吗?绝对不是。
1985年的《广场协议》,差点把日本经济拖进了黑洞,日本整整缓不过劲儿来。而现在呢?你瞧见日本以企业为首敢直接起诉拜登政府这事儿,分明就是“不吃那个哑巴亏”了。相比于从前屈服于美国的日子,今天的日本显然觉醒了许多,用实力说“不”的意志也比之前更坚定。更有趣的是,这透露出一个信号:美日合作的“蜜月期”远没有表面那么牢靠,日本的小算盘其实已经打得贼精。
再说美国在东亚的军事部署,也没原来看着那么“威武雄壮”了。就在最近,美军从冲绳开始逐步撤离,转移了一部分兵力到关岛甚至夏威夷,说是为了调整战略,但实际上显现出美国在地区控制力的减弱。用大白话讲,家门口的树叶都快扫不动了,还怎么溜得远呢?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军事实力这几年可谓肉眼可见地强了起来,这对美国的“威慑”链条构成了不小的挑战。换句话说,东亚的“座位表”正在发生变动,美国已经没有当年动辄军演一压三的强势优势了。
其实,美日韩的关系,表面上看着铁打不动,实则钢筋里也有风化的地方。尤其是拜登政府促成的日韩“抱团”,好比让两个一直互相瞪眼的邻居突然变姐妹,光靠一张“美国叔叔”牵的红线,能维持多久?
从历史遗留问题到现实利益分歧,日韩之间不仅有着深刻的历史矛盾,也缺乏基于自身利益的战略共识。韩国人对“日本兄长”模式反感得很,尹锡悦这个总统的“操作”被他们嫌弃成了“卖国行径”。同样,日本也不乐意被美国无限制绑在战车上,为韩国兜底。看得出来,就算拜登倾尽全力促成,这个三角关系也并非铁板一块。
面对这样的乱局,日韩两国的态度已经逐渐显现出微妙的调整:开始更加注重自己的选择,而不单是听从美国的指挥棒。有人提到中日韩区域合作的可能性,虽然还在初探阶段,但不可否认,这是一个“骑驴找马”的发展方向。
不管怎么说,东亚这盘“棋局”如今已经乱了,美国作为大玩家虽仍头戴光环,但手中的“棋子”已经不完全受控。
如果日韩继续这样往自主性方向走,美日韩三方关系的未来将充满更多不确定性。更大的棋盘正在铺开,谁才是真正的主角,还得拭目以待。
大浪淘沙,局势起起伏伏,有人出局,有人登场,国际舞台从来就没有永远的“铁打江山”。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