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中日关系一直以来是条不停翻涌的大河,那么日本首相石破茂即将的访华无疑是在河上扔了一块大石头,激起了更多的波澜。一个让人疑惑的问题随之而来:作为一向在中美之间骑墙的小心派,为何石破茂选择在这个时间点“示好”中国,甚至打破了“先向美国报备,后再跟中国接触”的惯例?日本一贯的小算盘背后,是单纯的经济捆绑,还是另有玄机?而这块石头引起的不仅仅是两国的关注,也让美国有点慌,这场外交操作到底会涌起怎样的波浪呢?
在看待中日关系之前,咱们先解解石破茂心里那笔“经济账”。说实话,日本最近几年经济日子不算太好过。制造业萎缩、人口老龄化、内需低迷,就像三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数据显示,日本对中国市场的出口比例逐年走高,已经超过25%,而中国则保持了多年来作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话说得直白点,现在的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依赖早就已经成了“不看脸色看走势”的现实逻辑。
石破茂这次急着“访华套近乎”,背后可能根本不是所谓的外交友好,而是为了救日本经济这个“熟透的苹果”。尤其是疫情后全球经济复苏的过程,经济学家多次强调,与中国保持开放的贸易合作,将有利于提振日本停滞的产业链,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和出口型经济,这时候的石破茂,显然不打算“把救命稻草推开”。
这番强调经济的操作看似简单,但细想却耐人寻味。作为现任首相,他明白光靠国内内需不可能彻底撑起日本疲弱的经济。而重新“抱住”中国这棵大树,或许正是为了解决日本的核心生存问题。
通常情况下,提到日本首相与美国的关系,总有种“亲儿子和家长耍性子”的意味在里面。要知道,按惯例,任何当选的日本首相,第一时间的出访目标往往都是“去美国面前露个脸”,毕竟美日同盟自新中国成立之日起就是日本外交的压舱石。然而,石破茂这次选择先访华,摆明了要打破这个传统。
更别提石破茂访华前还特意发表了“三点讲话”,清晰地表态中日关系的重要性。不但高调宣称中日应深化信任、共享利益,他还特地给中国发了一份暖心的“慰问信”,悼念西藏发生的地震受害者,并表示愿意提供支援。有人可能会说,他这一步,是“亲中”还是“表面功夫”?但站在国际视角来看,日本这种外交出其不意的做法,至少显示出了一种更务实、更灵活的策略调整。
可是这样的调整,美国坐得住吗?想都不用想,美国那头估计已经是一片“着急忙慌”了。石破茂展现的对华友好态度和以往高度配合美国“印太战略”的姿态形成强烈反差。如果中日真的走得更近,那就难免会冲击美国主导的国际格局,尤其是在亚洲地区战略中的影响。
不过,光看到石破茂这次大胆表现,也别急着鼓掌。这要是真的是一次外交转折点,那路肯定得走得尤为艰难。毕竟,天底下的关系缓和从来都不是通过说几句话,礼节性地绕一圈会议桌就能解决的。
大家别忘了,石破茂面对的最大掣肘往往就是日本的内部架构问题。从2010年的中日钓鱼岛争端到近年来的多次对抗中,中国在日本国内早已被鹰派政治人物构建成了一个“威胁性存在”。这次石破茂试图走缓和路线,无疑会面对鹰派的一场“诸葛会”,想方设法捍卫对华强硬路线。而鸽派人士虽然占据舆论话语权,但增强人心的挑战显然不小。
再把目光放到美日同盟战场,石破茂图啥?其实也不难想,因为日本近年来在对华、美日安保协议中承担的军事义务越来越沉重,而石破茂在竞选时就明确提出,日本需要追求更对等的军事同盟关系。换句话说,这次对华“笑脸”更像是一种另类减负,如果中日能够合作,美国几乎不可能彻底撼动日本在亚洲的利益天平。
石破茂的这一招“亲中操作”,似乎不经意间点燃了亚洲外交的另一层暗涌。首当其冲的,就是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圈连带性。日韩关系一向复杂,对中国的态度也有别,但随着石破茂的缓和态度放大,中国看似也在间接给韩国传递信号。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再次提上议程,未尝不是借这波外交新“剧本”在暖场。
再看对东盟国家的影响,毫无疑问,石破茂的转向让一部分国家感到“不安”。尤其是越南、菲律宾这些一直以来依靠日本在南海问题上对抗中国的国家,或多或少会担忧日本的角色转变可能让它们的外交策略失去依赖。
不乏乐观声音认为,石破茂访华如果达成切实的共识,中日关系能迎来一个相对稳定且友好的新开始。但也有更多现实主义者表示,这场操作很可能只是暂时下的一种需求,不代表中日关系会得到彻底改变。
历史问题、经济竞争、领土争端……只要其中任何一个仍旧像石子卡在车轱辘里,那中日之间的关系都不可能顺畅。而现实是,石破茂表面上的友好或许更像是“外交面膜”,能缓解一阵子,却不能治根。
最终,这件事可能的走向就跟打一场持久战没什么两样,每一步都得看彼此后续的实际行动。石破茂这次的“亲中姿态”到底是真的想筑桥修路,还是单纯的炫技,岁月会给出答案。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