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神秘的山寨,在川滇交界处,至今保留着“多夫”习俗

悬崖上室 2023-03-04 13:44:40

横断山腹地,川滇交界处,被金沙江、龙打河、无量河切割环绕的地方,“藏”着一座古老山寨,名叫俄亚大村。

这是一个被现代社会遗忘的所在,却正是因为这种“遗忘”,它很好地保留了自己原始古朴的风貌乃至风俗。

俄亚大村

这里聚居着200多户纳西族人,建筑风格与我们日常所见迥异。

在村子里,你会看见用石头垒砌的房子连在一起,就像密密麻麻的蜂巢。

挑其中一座仔细观察,会发现其高为三层,底层圈养牲畜,二层住人,最后上一层通常用作粮仓。

而每户的楼顶均与邻居的相连,房屋之间则有村民与牲畜通行之小径。

在居住区的对面,隔河而望的山坡上,则是村民们耕种的土地,栽种的大体都是玉米与土豆之类对土壤肥沃度要求不高的作物。

河上有桥,逼仄简陋。尽管如今已经由木头材料换成了水泥材质,依然无法通车,仅能满足行人与牲畜通行。

每天清晨和傍晚,是村子最热闹的时候,到处都能看见骡队的身影。挂在善走山路,惯吃苦耐劳的骡子脖子上的铃铛此起彼伏地发出清脆的响声,让你见识到一种古老职业的荣光。

每一头埋头赶路的骡子背上,都驮着鼓鼓囊囊的羊皮口袋,在风餐露宿的旅途中,它们能保证所装货物风雨无忧。

马帮,是这个村子与外界联系的纽带。它们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对这里的人们来说,依然如几个世纪以前一样,如此重要与不可缺少。

在石头房子鳞次栉比的俄亚大村穿行,你可能不太喜欢牛粪的气味,也闻不惯柴草燃烧的味道。但淳朴孩子的笑你不会陌生,他们背着书包,在蜿蜒土路上欢笑着奔赴学堂的模样,让人意识到在中国,再偏僻与原始的地方,都充满积极向上的希望。

这里唯一的现代化建筑,就是学校。

而这里最让人觉得迷惑与神秘的,也让人本能向往的,是从这深山秘谷的表面风景看不出来的独特风俗。

从当地老人的口中,你可以约略了解到这种风俗的大致端倪。

在这里,曾经存在一夫多妻、不落夫家、阿达(亲密朋友)走婚,以及“一女事多夫”等多种婚姻方式。

坐而论道

听起来离我们的世界很遥远,你在“打谷场”上邂逅的那些皮肤黝黑,笑容质朴,坐而论道的山里人,曾经拥有的幸福,包括了你无法企及的“齐人之福”。

打半斤包谷酒,随便到某家热情的村民家去串门吧,有些隐秘的事情,会“坦白”在他们的酒后真言中。

这里至今仍然保留着“伙婚”制度。即如尼泊尔的一些地方一样,一个女人可以同时拥有两到三个丈夫,通俗地讲,“一女事多夫”的婚姻形式,在这里是被接受的。

究其原因,是因为俄亚大村的土地资源相对贫瘠,人们生存的环境艰苦而恶劣,生产力低下,一对夫妇的劳动没有办法养活一家人。如果再因为结婚把家产和劳动力分出去,一家人的日子会更加艰辛。

于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人们选择搭伙过日子——多个男人进家庭,一起养活一家人。

这就是“伙婚”。

搭伙过日子

俄亚大村的“伙婚”,必须是同姓的亲兄弟才能娶同一个女人为妻。

妻子是家庭中地位最高的人,大事小事均由她说了算。

俄亚大村的婚姻没有彩礼和嫁妆,只要男女情投意合,找村里最德高望重的“东巴”挑个良辰吉日,到时候举行个简单婚礼,就成一家人了。

也不知道算不算遗憾,因为交通条件的改善,俄亚大村的闭塞状态得到了很大改善,现代社会的婚恋观也对这里形成了不小的冲击。

如今的年轻村民,基本都不愿“伙婚”,而更希望择一人终老。

越来越多代表现代生活的商品传入了俄亚大村,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上了年纪的老人也慢慢在接受着新鲜事物。

人们的生活习惯、习俗也在发生变化。但俄亚大村的风景依旧,仍难能可贵地反抗着商业化。

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在俄亚大村的“伙婚”彻底消失之前,在“一女事多夫”的习俗消失前,到这里转转。这座原始而神秘的古老山寨,带给你的震撼,必定是其他地方所无法给予的。

0 阅读:1

悬崖上室

简介:本账号发布原创,欢迎收看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