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没碰到那个人,杨钦典剩下的日子可能就只有后悔了,还有半夜从梦中吓醒时,看到窗外树枝在风中乱晃的影子。【01 杨虎城的孙子来了】2006年春天4月份,在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县大刘乡周庄村的一户农家小院里,88岁的杨钦典老人,像往常一样,在忙忙碌碌的农家日常中迎来了新的一天。4月的时候,春天已经暖洋洋地来了,那些刚被播进田里的种子,会在这个灿烂的春天里,使劲地从土里钻出来。它们会经历扎根和冒芽的过程,然后慢慢地长得又壮又高。
就在这一天,有个很不一样的客人到访了。当家里人跟杨钦典说起这事儿时,他在屋里闷坐了好一会儿,过去的点点滴滴突然间像放电影一样,又在脑海里浮现,涌进了心里头。那时候,大家心里都没谱,猜不透他到底怎么想的。不过,有些研究的人琢磨着,他可能是因为心里过意不去,所以才不敢见这位客人。这位到访的人是杨虎城的嫡孙。杨虎城,那可是抗战时候的一位大英雄,他和张学良一起搞了个轰动全中国的“西安事变”,硬是让蒋介石没办法,只好跟共产党联手抗日,大家齐心协力对付外敌。
不过,那时候的陕西省大领导,一个在陕甘宁地带很有影响力的上将,后来竟然被蒋介石关了十二年,最后还遭人暗算丢了命。这是杨钦典老人一段不想再去触碰的往事,里面充满了他的抗争、苦楚和自责,但这些细节,我们留到以后再说吧。这时候,在那个农村的小院子里,杨虎城的孙子杨瀚直直地坐在凳子上,而他旁边,杨钦典正拿手抹着眼泪。他们背后,红扑扑的窗户底下摆着一个老旧得泛黄的木头盒子,旁边搁着几瓶像是洗发露之类的日常用品。那天的事情,最后被《华商报》给记录了下来。
据说,在那个破旧的窗户旁边,两个人简短地聊了几句。“我只是个普通士兵罢了,我……”杨钦典战战兢兢地讲道。“我就是想来了解清楚那时候到底发生了啥。”杨瀚认真地说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02 杨钦典的真相】1936年12月12日,国家正处于非常危险的时刻,张学良和杨虎城挺身而出,引发了“双十二事变”。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它巨大的革命意义、历史价值,在许多历史书籍中都有深入的讲解,它是中国现代史上极为关键的一章。
但是,在那些辉煌成就的背后,有个关键人物叫杨虎城将军,他的后半生过得相当凄凉。杨钦典之所以被人记住,主要是因为他与杨虎城上将后半生的故事有关。1937年1月份,“西安事变”刚过去没多久,蒋介石就把张学良关在了浙江宁波慈溪。至于杨虎城,老蒋心里一直对他有疙瘩,就找了个出国考察的借口,夺了他的兵权,让他在国外待了快一年。1937年11月,杨虎城心里头为国家大事急得不行,他好几次给蒋介石打电话要求上前线打仗,但都被拒绝了。尽管如此,他还是一心想着报效祖国,于是就悄悄地回到了国内。可他偏偏惹恼了蒋介石,结果在那一年的12月,刚在南昌下飞机就被特工暗中抓了起来,这一关就是十二年。
在这十二年间,有记录显示,共产党尝试进行了两次政治营救行动,但遗憾的是,这两次努力都没有达到成功。1949年9月6日这天,杨钦典深深地刻在了心里。那时候,国民党军队一败涂地,蒋介石被迫下台,由李宗仁接手掌权,国民政府没办法,只好从南京搬到重庆去了。周养浩出面,假借要把杨虎城和他的手下放到台湾去,把他们骗到了重庆的歌乐山戴公祠,让他们在那里暂时住下。9月份的歌乐山,晚上挺安静的,没啥大风。就算有时候风稍微大点,吹过那片密密麻麻的槐树林,叶子在枝头被撞得沙沙响,反而让这夜晚显得更沉静,也带着点神秘感。
那天晚上,当杨虎城上将前往那座隐蔽的别墅时,遭到了早已藏在那儿的杨进兴和熊祥的袭击,他俩一前一后,各拿一把尖刀,把杨虎城上将给刺杀了,跟他一起去的人也都没能活下来。里面有杨虎城将军的小闺女杨拯坤,还有宋琦云的儿子,那个只有八岁的小名叫小萝卜头的宋振中。杨钦典是那时候帮忙杀害革命同志的坏人之一,他紧紧掐着小宋振中的脖子,让孩子在地上疼得直打滚。随后,其他特务又补了两刀,这个只有8岁的小生命,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世界。一个帮国民党杀害了杨虎城将军的特务,还是个狠心得连八岁小孩都不放过的凶手,他怎么就能在农村安享晚年呢?这事儿得从杨钦典掺和那次暗杀行动之后慢慢道来。【03 杨钦典的故事】1949年11月27日,在杨虎城将军被杀害两个多月后,刚从南京辞职跑到重庆的老蒋,变得极其残忍,他下令处死了被关在歌乐山监狱里的很多人,不管是妇女、孩子还是老人,总共有300多人遇害。
戴公祠的屠杀气息还没消散干净,白公馆和渣滓洞那边又开始血流成河,血雨和腥风交织在一起,笼罩了整个歌乐山,气氛凄凉又寒冷,场面既悲惨又雄壮。那天晚上,渣滓洞那边突然出了急事,得赶紧派人去帮忙,所以白公馆这边就只剩下杨钦典他们两个特务,守着罗广斌他们那19位还没来得及下手的同志。渣滓洞和白公馆只隔了2.5公里远,在那个关键时刻,杨钦典选择了站在正义的一边,他打开了白公馆的监狱大门,让幸存的罗广斌等19名爱国人士得以逃脱。可能是那时候杨钦典瞧明白了革命的苗头,觉得重庆眼看就要被解放军拿下,身为特务的他心里发憷,琢磨着给自己找个退路。也许在那天,他亲眼看到好多革命伙伴为了心中的信念,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让他心里剩下的那点良心给触动了。但到底他心里怎么想的,我们就不太清楚了。
不过,人的智慧也好,内心的善恶判断也罢,这些人性上的复杂多样,很多时候都是由他们平时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决定的。1918年,杨钦典来到了这个世界,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二十二岁那年,他考上了西安的军校,过了两年,就当上了骑兵,还被蒋介石看中,进了警卫团。到了1948年,他被安排到歌乐山的白公馆,当上了看守班长。白公馆里头锁着好些军统特务眼里头觉得很重要、又很危险的人物。那时候,宋绮云被关了起来,但他其实是地下党的一个重要情报人员,一直悄悄跟在杨虎城上将身边。根据历史资料,他为了西安事变的成功,在背后做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努力。宋绮云、罗广斌他们,老跟杨钦典这位贫农出身的小伙聊天,给他说共产党打胜仗的事儿,说共产党规矩严明,说老百姓分到地后那个高兴劲儿,也说蒋介石当权时有多凶狠,国民党怎么压榨百姓等等。
让人欣慰的是,看守所的负责人杨钦典给了些照顾,比如延长放风时间,或者假装没看见之类的事情。另外,杨钦典把白公馆里被抓的罗广斌等19名爱国人士给放了,而罗广斌他们也在回忆录里提到了杨钦典立功赎罪的事情。结果,那个帮国民党参与杀害杨虎城将军的特工,还有残忍杀害八岁孩童的凶手,居然得到了从轻发落的机会,在乡村里安度了他的晚年。但是,怎么过了这么久,才被杨虎城的孙子杨瀚给发觉呢?【04致敬,岁月无疆】新中国成立后,靠着罗广斌等人的陈述,1949年年底时,杨钦典终于能够回家种地了。
后来,他因为当特务被判刑进了监狱,他的妻子因此伤心过度去世了,大儿子也受到他的连累。好在1982年,杨钦典在牢里待了十多年后,因为帮忙释放了19位革命英雄,算是立了功,得以回家继续种地。64岁的杨钦典,遇到家里出了大事,心里特别自责。他以前总想忘掉那段过去,自己做过的错事,还有后来想弥补的种种,都白费了。他原本希望,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好好过完剩下的日子,可这个念头,现在彻底没了。自1998年起,八十多岁的杨钦典老人在家人的陪伴下,六次重返重庆歌乐山,亲自讲述过往,回忆那段历史。等《红岩》这本书被罗广斌等作者改编并播出后,杨钦典的事情才被大家广为知晓。2004年,纪念革命先烈的活动举行时,86岁的杨钦典老人心情沉重地为英雄们致哀,这个情景后来被多家媒体广泛报道,不仅用了大篇幅文字,还配了醒目的图片,引发了大家的深切关注。
2006年4月,88岁的杨钦典迎来了一个特别的访客,他是杨虎城将军的孙子,这天亲自上门来看望杨钦典老人。于是就有了刚才那一幕。88岁的乡下老人家,会是啥模样呢?有的人精神饱满,有的人则显得老态龙钟,杨钦典便是后者。他时常盯着自己那双满是皱纹、干巴巴的手,然后就发起呆来。57年前,这双手犯下大错,把一个只有8岁的小孩给扼杀了。从1949年到2006年,一共过了57年,杨钦典老人现在已经非常年迈了。而著名将领杨虎城的孙子,在这半个多世纪后,终于和杨钦典老人见上了面,这次相见,虽然来得晚了一些,但终究还是发生了。
最后,在告别杨钦典家的时候,杨瀚笑着送上了祝福:“希望您长命百岁,能活到110岁呢!”不过,2007年11月的时候,杨钦典在家里安详离世了,他那时89岁。不管是活到110岁,还是89岁,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对那些为革命捐躯的同志们,为新中国献出生命的英雄们,还有那些用鲜血捍卫共产主义信念的勇士们来说,这些岁数或许只是代表时间的一个简单符号罢了。生命的意义远超我们的想象,它不只是浑浑噩噩,也是在某个瞬间突然明白一切,更是不断努力奋斗的过程。所有这些经历,都是对漫长岁月的最好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