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2月17日凌晨五点,忙碌到大半夜的周总理刚刚睡下不久。突然,电话铃响了起来,一般能直接打进西花厅的电话都是极为重要的,周总理顾不上休息匆匆穿好衣服跑去接了电话。“什么?你再说一遍!”周总理听完电话那头的汇报,大吃一惊,有些不敢相信。电话是时任昆明军区副政委周兴打来的,他再次向周总理汇报:“谭甫仁同志和其夫人王里岩在家中遭遇枪击,王里岩当场身亡,谭甫仁目前仍在进行紧急抢救。”
周总理非常生气,因为这还是自建国以来发生的第一起高级将领遭遇暗杀的案件,他立即指示到:“要火速组织抢救,限期破案!”于是,以周兴为组长的专案组立刻开始了行动,一时间昆明市所有车站、机场都进入了警备状态,所有人都投入进来,一同寻找凶手。那凶手到底是谁呢?他又是如何闯进谭甫仁中将家里的?我们接着往下看。两次入党,戎马一生谭甫仁将军在1955年被授予了中将军衔,与其他大部分高级将领不同,他曾当过一段时间的国民党兵,还被我军俘虏过。
所以,在弄清事情的真相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他在革命年代的传奇经历。谭甫仁,于1910年4月出生在广东仁化县城口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父母的期待下,他自幼努力学习,有着一定的文化修养,并且还早早地从书中学到了报效国家的思想。16岁那年,北伐战争风起云涌,谭甫仁也带着一腔热血投身到了当地的革命斗争当中,并且在这期间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谭甫仁深有感触,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农民运动。然而,好景不长,没多久,蒋介石和汪精卫就先后叛变革命,农会运动陷入低谷,为了继续革命,他跟随队伍一路北上,进入了贺龙的队伍,随军奔赴南昌。
可当时的农军武器装备严重不足,部队战斗素养也非常低,所以还没走到就被敌军给打散了,没有办法,谭甫仁只好带着几位同乡南下,想着回到广东再寻找革命组织。也就是在返回的途中,谭甫仁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当部队途经江西境内的时候,突然发现了有一支队伍正在招兵,牌子上就先写着“贺龙、叶挺招兵处”几个大字,谭甫仁等人喜出望外,他们还以为找到了组织,便纷纷报了名。却不料这竟是江西军阀金汉鼎耍出的诡计,他为了扩大自己的实力,故意打着叶挺贺龙的旗号四处招兵,就这样,谭甫仁当了反动军队的兵。
时间来到1927年底,此时毛泽东在发动秋收起义之后,已经上了井冈山,并且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使部队站稳了脚跟,根据地也越来越稳固。蒋介石意识到了井冈山红军的威胁,当即命令金汉鼎带领部队前去围剿,谭甫仁也跟着出发了。好在,毛泽东运筹帷幄,在运动中消灭了大部敌人,金汉鼎只能仓皇而逃,而谭甫仁就在这场战斗中成为了我军的俘虏。事实上,谭甫仁早就想离开国民党的军队了,但迟迟没有找到机会,这次被曾经的自己人俘虏,他很是感慨,便在夜里一个人唱起了以前在农军学校学到的国际歌。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谭甫仁的这一举动立刻引起了负责看管俘虏的区队长陈士榘的注意,两人随即进行了亲切的交谈,谭甫仁痛哭流涕地说出了自己的经历,并且表达了再次回到组织的想法。陈士榘也很高兴,他赶紧将情况汇报给了毛泽东,毛泽东听后笑着说道:“这是一颗红色的苗子”。就这样,谭甫仁回到了组织的怀抱,不久后,因为表现突出第二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在毛主席的影响下,谭甫仁越来越意识到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经过长期的锻炼学习,他迅速成长为了我军优秀的政工人才。
再后来,谭甫仁率队参加了平型关战役,作战时,他一边积极地做政治工作,一边亲自带领战士们冲入敌阵,与日寇进行了激烈地白刃战,有勇有谋的他受到了上级的嘉奖。谭甫仁本来就是共产党员,革命觉悟又很高,所以,自从二次入党以后,他始终严于律己,努力工作,并且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做出了不小的成绩。因而在建国后的第一次授衔仪式上,他凭借军功被授予了中将军衔,这是当之无愧的。
可就这样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却突然在家中悄无声息地遇害了,这着实令人无法接受,着实令人感到痛惜,所以,周总理才会这般生气,而专案组的成员也个个咬牙切齿。谁是凶手1970年12月17日下午四时,在经过全力抢救之后,还是无力回天,谭甫仁将军因伤势过重离开了人世,终年60岁。听到这一噩耗,专案组成员更加悲愤,大家都想着尽快找出凶手告慰英灵,远在北京的周总理也丝毫没有了困意,一直关注着案件的进展。谭甫仁将军逝世后,专案组立刻召开了紧急会议,讨论接下来的行动安排,大会上,所有人都眼中含泪,因为谭甫仁是和他们一起共事多年的战友。
经过简短地讨论,组长周兴宣布了三个决议,即迅速成立临时工作班子处理全省日常工作、迅速开展侦破行动利用一切手段尽快抓捕凶手、迅速制定预案安排好谭甫仁将军的善后工作。周总理看后批示了同意,各单位立刻开始了行动。当时,谭甫仁夫妇就住在军区大院的42号楼,所以,专案组立刻封锁了现场,到了家中查找线索。根据医生的检查报告显示,谭甫仁身中三枪流血过多牺牲,而王里岩则被打中了眉心一枪毙命,专案组判断这很有可能是蓄谋已久的行动,不然不会如此目标准确。
很快,专案组就在案发现场找到了凶手遗留的弹壳,并且将型号记录在案,只是让专案组没有想到的是,现场居然没有打斗的痕迹,也就是说谭甫仁夫妇是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被人袭击的,这进一步验证了专案组的判断。于是,筛查工作首先在军区大院内展开,一时间,只要住在里面的无论是谁,无论是什么身份,都必须如实交待自己在案发前后,也就是12月16日晚上到12月17日早上的去向。由于人手众多,没多久就全部清查了一遍,结果发现每个人都有不在场的证据,专案组意识到问题似乎没有那么简单,难道之前判断的方向错了?
就在这时,住在谭甫仁将军家的小姨妹慌慌张张地找到了专案组,并且反映了一个重要的情况。原来,小姨妹最近在谭甫仁家走亲戚,案发当天枪响以后,她赶紧跑到了门边往外看,发现一个身材比较高大的穿军装的身影,正从他们家飞速逃了出去。据小姨妹反映,这人身高大概在1米75到1米8之间,专案组得到线索后立刻开始了全城搜捕,他们怀疑凶手很有可能就藏在城里。与此同时,专案组随即在军警和公安部队的配合下,立即封锁了案发当天所有进出昆明的交通通道,并且对汽车站、火车站、机场的出发乘客进行了全面的检查。
这次,还真发现了几位身高符合的军人,只是经过审讯发现,这些人都与此案无关,案件一时间陷入了僵局。周总理得知还没有找到凶手,非常震怒,他再次用自己多年的经验批示道:“破案并不难,问题很可能出在内部。”专案组恍然大悟,又加强了对内部人员的核查,果然没几天,住在军区大院里的13岁的小男孩马苏红就提供了关键的线索。“17号早上五点多,一个穿军装的大个子敲开了我家的门,问我军区保卫部陈汉中科长住在哪里,我一看他是个军人,就给他指了方向,随后他朝着陈科长家跑了过去。”
“对了,这个大个子叔叔我好像见过,他……他是小朋友王某某的爸爸。”专案组大喜过望,他们觉得这个军人很是可疑,便根据马苏红提供的信息找到了王某某,进而从他那里发现了他父亲的身份,原来,这人就是刚刚担任军区保卫部保卫科副科长的王自正。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专案组又拿着王自正的照片给马苏红辨认,结果马苏红十分肯定地说就是他,那王自正会是凶手吗?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真相大白,还原遇害始末专案组之所以会格外重视这一发现,除了王自正本身形迹可疑以外,他的1米8的身高也刚好符合谭甫仁小姨妹的表述,因而他有着很大的嫌疑。只是事情到了这里,专案组并没有急着去提审王自正,因为在此之前,还有一个问题急需解决。前面提到当时住在军区大院的所有人都接受了审问,而且都有不在场的证据,那同样待在军区大院的王自正为何没有被查出来呢?这还要从他的革命经历讲起。原来,王自正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入的伍,随后,他跟随部队从中原一路打到了大西南,立下了很多军功,因为表现突出,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和平年代,王自正同样勤勤恳恳,办事非常可靠,一路当上了保卫科副科长,很受军区首长的信任,只是这一切就在案发前不久发生了变化。1970年秋,昆明军区政治部收到了一封来自王自正老家的举报信,信上说王自正在加入我军之前,曾跟随反动组织还乡团枪杀王了他所在村武委会主任,事后便逃之夭夭,改了名字。举报者说王自正之所以加入我军,其实是为了掩盖自己当初犯下的罪行,于是,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军区政治部对王自正进行了隔离审查。也就是说,案发期间按照常理来看,王自正正在隔离室里接受审查,是不可能出去的,所以,专案组也没有对他进行审查,他也成了唯一的没有接受审查的军区大院住户。
事情发展到这里,王自正似乎是最有可能的凶手了,于是,在1970年12月31日,专案组立即派保卫科长陈汉中和干事李伯志前往了关押他的隔离室,准备进行突击审讯。谁知刚一开门,王自正就立即从被窝里掏出了一把手枪,二话不说就朝着两人开了枪,走在前面的李伯志被打中了腹部,倒在了地上,陈汉中见状赶紧扭头朝门外跑去,边跑边大喊:“快来人啊!快来人啊!”而王自正也紧追不舍,继续朝陈汉中开枪,陈汉中被打伤了右手,等走到门外时,军区机关警卫班的战士闻声后已经围了上来,王自正知道大势已去,随即逃到了离他不远的厕所里。
专案组也赶了过来,大声地劝说王自正放下武器,可王自正知道自己的罪行不可饶恕,于是,走投无路的他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自杀身亡。后来,经过鉴定,王自正所使用的手枪发射的子弹和谭甫仁夫妇遇害时的子弹完全一致。事情到了这里,基本上可以结案了,是王自正杀害了谭甫仁夫妇,被发现后选择了畏罪自杀,只是他为何要这么做呢?专案组随即清点了王自正住处的物品,并且从他的笔记本中发现了答案。
原来,王自正自从被隔离以后,内心一直非常烦闷,他扪心自问,觉得自己加入革命队伍以后再也没有做过丧天害理的事,不应该有这个待遇,渐渐地,苦闷变成了不满,他想找个地方发泄。那为什么偏偏挑谭甫仁夫妇动手呢?他在笔记中这样写到:“我不能这样死;我要死,也要杀几个人。陈汉中(王自正的直接上司)……不如杀谭甫仁,影响更大,发泄心头之恨。”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杀害谭甫仁夫妇并非是因为两者曾有什么深仇大恨,而是纯粹的发泄行为。
只是随着王自正的畏罪自杀,他杀害谭甫仁夫妇的具体经过已经不可查了,谭甫仁将军的牺牲实在令人感到莫大的遗憾。专案组用不到两周的时间就破获了此案,周总理得知后对所有办案人员都提出了表彰,此案就此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