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能:百战佐朱棣,靖难第二功,爵位传了12代,却与明朝有始无终

峥嵘幻域行 2025-02-22 17:06:37

新皇帝上位后挺孤单的,因为朝廷里那些有本事的大臣大多被朱元璋给除掉了,所以军事和政治的大权都落到了各个地方的王爷手中。

这种情况下,朱允炆没办法,只能采用削弱藩王势力的办法来吓唬那些藩王。在这些藩王里,燕王朱棣的势力最大,所以削弱藩王的事情就先从朱棣那里动手了。接着,燕王朱棣以“清除皇帝身边的奸臣”为理由,发起了“靖难之战”,经过四年的战斗,在1402年终于坐上了皇位,成了大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人们称他为明成祖。朱棣能够赢得“靖难之役”,多亏了他身旁那些忠心耿耿、本领高强的臣子和将领,特别是朱能将军,他立下了赫赫战功。朱能这位将军,简直就是明成祖朱棣的得力助手,在“靖难之役”中立下了大功。真是命运弄人,这位将军只活了37岁,就在军营里因病去世了。他走后,朱棣封他为东平王,还给了他“武烈”的谥号。就是说,朱能的爹,朱亮,在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那会儿,就跟着朱元璋了,他还和朱元璋一起渡江打仗。因为打仗立了功,朱元璋就提拔他做了燕山护卫副千户。朱能接了他老爸的班,很早就进了藩王府跟着朱棣了。这么说吧,朱能算是朱棣身边的老部下了。明成祖朱棣往北打仗时,朱能也跟着一起去,帮忙降服了乃儿不花。1398年,也就是洪武三十一年,那时候朱允炆正忙着削弱各藩王的势力。朱棣呢,当时还是燕王,他就假装生病,其实是在悄悄招兵买马,打造兵器。而朱允炆这边,也偷偷加强了对朱棣的戒备。

为了让大军到来前一切就绪,朱棣派了自己信得过的手下朱能和张玉,带着八百士兵先进了卫王城。这也说明,朱能跟朱棣已经搭档很久了,是朱棣非常信任的人。这两个人,一个是北平的布政使,另一个是北平的都指挥使,都是明朝特别重要的大官,这表明朱棣非常认可朱能的能力。朱能杀掉张昺和谢贵后,和张玉他们一起攻打北平的九座城门。等朱能他们拿下这九门,朱棣就带着军队占领了北平,接着就发起了“靖难之役”。可以说,朱棣之所以能迅速拿下北平,多亏了朱能在战场上的勇猛拼杀。而拿下北平,又是朱棣起兵发动“靖难之役”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发动这场战役时,朱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后来,朱能被任命为指挥同知。在明朝,指挥同知是个不小的官,位列从三品,手握大权,这也显示了朱棣对朱能的看重。杀了马宣以后,朱能接着去了遵化,并且成功劝降了遵化的守军。朱能跟着大军到了雄县,在月漾桥跟杨松、潘忠打了起来,最后成功抓住了他们。接着,他又在鄚州收服了杨松和潘忠的手下。

南边的军队打了败仗后,就逃回了滹沱河的南边。其他将军士兵都劝朱棣别去追赶了,因为南军这次虽然输了,可手里还有不少兵马呢。朱能一个人带着三十个骑兵追到了滹沱河。他骑着马,一口气往南军冲去。南军看到朱能这么勇猛,吓得不行,结果被踩死了好几万人,还有三千多人举手投降了。朱棣因为他的英勇表现,特地写了封信表扬他,还提拔他做了都指挥佥事。朱能跟着朱棣的部队去帮永平,把吴高赶走,还拿下了大宁。后来,朱棣把士兵分成五队,让朱能带着左军。他们在郑村坝跟李景隆的大军打了起来。朱能带着其他四位将军的部队,战斗力越来越强。尽管李景隆的士兵数量很多,但他们还是打不过朱能和他的将士们,最后只能输了这场仗。朱能很受朱棣的赏识,在很多关键的战场上都少不了他。击败李景隆后,朱能接着又去打广昌、蔚州、大同这些地方。

打白沟河那仗的时候,朱能冲在最前头,把南军里的猛将平安给打败了。他们一路打到了济南,最后在铧山那里扎了营。这时候,南军站在了有利的位置,他们站在高地上,利用地势的高低不同来安排阵型攻打燕军。不过就算这样,朱能还是把南军给打败了,还俘虏了一万多南军士兵。朱能跟着军队去打沧州,一口气又杀了南军一万多人,真是勇猛无比啊。朱棣被敌人团团围住,朱能他们这些将士当然得豁出去救他。朱能和张玉冲进敌阵打了起来,打着打着,张玉不幸牺牲了。只剩下朱能一个人舍命护着朱棣,最终他们奋力冲出敌人的包围,安全地把朱棣送回了军营。朱棣在夹河打仗时,燕军里有个勇猛的大将谭渊不幸战死,这让燕军的斗志一下子降了下来。就在这时,朱能带着大批军队及时赶到了。这让燕军的斗志高涨,最终把南军给打败了。他们在藁城和平安又打了一仗,朱能再次战胜平安,一路追着他跑到真定,接着占领了彰德和定州,还打下了西水寨。

他又带着一千多轻骑兵打下了衡水,抓住了指挥官贾荣。接着,他们又打下了东阿、东平、汶上这几个地方。淝河之战那会儿,王真牺牲了,燕军老是打败仗,士兵们心里都不踏实,好多人都想撤退了,一个接一个地劝朱棣退兵。就在这时,朱能又一次站了出来。他讲道:“汉高祖刚开始打仗时,十次有九次都输了,可最后他还是赢得了整个天下。咱们现在胜仗不断,碰到点小困难就想撤退,那不就得乖乖听别人的了嘛!”朱能的一席话让燕军将士备受鼓舞,让朱棣更加下定了争夺天下的决心。其他将士看到这般情形,也都默不作声,不敢再提撤兵的事了。接着,朱棣带着大军往南走,一下子就把平安带领的银牌军打败了。都督陈晖赶来帮忙平安,结果也被燕军给打败了。后来,他们又把灵璧的军队给打败了,抓住了平安,还让十多万人投降了。朱能立下许多战功,因此被提拔为右军都督佥事。在泗州那场大战里,朱棣让朱能和丘福带着几百个勇士,悄悄绕到南军的后面,组成了一支敢死队。

朱能和丘福指挥的敢死队偷偷偷袭后,南军一下子就慌了神。朱棣瞅准这个机会,立刻出兵,把南军给打败了,还占领了泗水。攻下泗水后,淮河就成了下一个目标。朱棣带着军队打败了盛庸,顺利渡过淮河,然后一路直冲到扬州,紧接着就逼近了南京。过了长江,朱棣带着军队直接冲向金川门,那可是打下整个天下的最后一关了。可谁也没想到,李景隆和谷王朱穗居然直接打开城门投降了。第一次,他把朱棣从危险里救了出来,算得上是朱棣的“大救星”。第二次,他安定了将士们的心,给朱棣当上皇帝铺好了路。到现在,所有事情都有了结果。接下来就是要按功劳给大家奖励了。凭着朱能的战绩和他对朱棣的大恩,他得到的赏赐肯定不会少。分赏功劳时,他得到的奖赏紧挨着丘福之后。丘福算是“靖难之役”里功劳最大的人,朱棣封他为淇国公。朱能的战功就排在丘福后面,这也说明他立的功劳可不小。朱棣给朱能封了好几个大官的名头,像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还有左军都督府的左都督。“奉天靖难有功忠诚武将”,这是一个夸奖人的头衔,就像现在说的“模范老师”那样的夸奖。但这个夸奖也有高低不同的等级。

在明朝,“奉天靖难”是个二等的封号,代表着这个人在“靖难之役”里立了大功。只有明朝的开国大功臣才能拿到一等封号,所以朱能的地位就差那么一点儿,紧挨着开国功臣。“左军都督府里的头儿,也就是左都督”,这是个手握大权的官职。明朝那会儿,都督府就是管军队的。而在都督府里,职位最高、说话最算数的就是都督了。朱棣把掌管兵权的大任交给了朱能,这足以说明他对朱能非常信赖。

朱能被封为了成国公,他每年的薪水有两千两百石粮食。而且,他这个成国公的爵位是可以传给后代的。朱棣给朱能的奖赏几乎都是顶格的,这很明显看出朱棣非常器重朱能,同时也反映出朱能这个人挺有本事。朱棣当上皇帝后的第三年,也就是1404年永乐二年的时候,朱能又被提拔做了太子太傅。这事儿说明,明成祖朱棣特别信任朱能,也很看重他的能力。朱能跟西平侯沐晟一块出兵,他们在广西和云南分开两路去攻打安南,连朱棣都亲自来给他们送别了。

没想到,那年十月,朱能带着军队走到龙州时,因为不适应那里的环境,在军营里生病去世了,去世时只有三十七岁。真没想到,这样一个勇猛的大将竟然会这样离开人世,真是太可惜了!朱棣心里头对朱能的去世真是难过极了。朱能和张玉一直以来都是朱棣的好帮手,就像他的两只手一样,可惜张玉在东昌之战中已经牺牲了,所以朱棣对这位“剩下的帮手”更加看重了。因为朱能从小就跟着朱棣,所以朱棣对他去世的事特别难过。朱棣把朱能安葬在昌平,还追封他为东平王,给了他“武烈”的谥号。朱能这个人,赢了不骄傲,输了不气馁,既勇敢又聪明,啥都敢说,啥都敢干,平时对士兵们也很好,所以当士兵们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时,全都伤心得哭了。朱能去世后,成国公的爵位就由他儿子接手了。朱能的儿子朱勇同样是个战功无数的英雄,最终为了保护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在战场上英勇牺牲。

看看每一任成国公,好像都继承了朱能的本事和气度,每一代都为明朝出了不少大力,都一心一意地跟着大明走。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第十二代承袭爵位的朱纯臣。那时候,李自成已经带着大批军队打到了北京城下。崇祯皇帝就赶紧叫来朱纯臣,让他带着一份秘密诏书,偷偷地帮忙辅佐太子。可没想到,崇祯皇帝看错了人,朱纯臣最后竟然向李自成投降了。朱家传承了十一代的忠诚与善良,到这一刻突然中断了!朱纯臣自己打开了朝阳门,向李自成举手投降。他本以为这样投降后,李自成会重用他,但没想到的是,李自成攻下北京后,就下令把朱纯臣给杀了。朱纯臣真是活该遭殃,可不幸的是,他一人犯错,却连累了朱家十一代祖宗传下来的好名声。

朱能凭借一己之力,让朱家享受了十一代的富贵生活;而朱纯臣呢,也是凭他一人,却让朱家在一夜之间彻底垮塌。虽说朱纯臣确实让人恼火,但不得不承认,朱家前十一代为大明朝可是立下了不少大功。这十一代的朱家人,个个都是忠心耿耿的好人。特别是朱能,他是头一号的成国公,他的付出和为人真叫后人佩服。他那种有啥说啥、敢作敢当的性格,加上既勇敢又聪明的头脑,都是后人该学习的。这么忠厚老实的人,他的家族后代却落到这般田地,真是让人忍不住感到可惜啊!参考信息:《明朝历史里的朱能故事》《明朝那些事儿的大事小情》

0 阅读:13
峥嵘幻域行

峥嵘幻域行

峥嵘幻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