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是石头,人只是鸡蛋而已!《报任安书》详细描述了这个过程。

利哥看天 2025-04-09 03:49:02

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54 年,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因此家庭比较富裕。他年轻时 曾经游历长江、湘江、沅江、淮水、泗水、黄河等流域,考察名胜古迹,调查社会风俗 ,公元前110年父亲去世,他继任太史令,并与其他官员共同制定了太阴历,受到皇帝的嘉奖。他常常与皇帝同游,谈古论今,尽显自己的才华,这让他飘飘然,心里失去了对皇权的敬畏感。公元前98年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触动了汉武帝的威严,他被施以腐刑(宫刑)失去了男儿之身,在狱中也受尽了折磨,公元前96年出狱,发奋著书, 他根据《春秋》《左传》《尚书》《国语》《世本》《战国策》史书记载,奋而著《史记 》。

他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自己努力《史记》,就是为了让千古仰望自己的行为,身残志坚,照样可以做出不一样的成就。 第3段翻译如下:有中等水平之人,往往与宦官相关,没有不沮丧的,何况那些慷慨的壮士?如今虽然朝廷缺乏人才,怎令我这个受过刑的人去举荐天下之豪俊?我依靠自己的祖业,在皇宫干了20多年,所以想:上不能对君王进纳忠言,献出诚实的心意,而有出谋划策的称誉,从而得到皇上的信任;其次,又不能给皇上拾取遗漏,补正阙失,招纳贤才,推举能人,使隐居在岩穴中的贤士不至被埋没。外不能参军,攻城掠地,骑马挥刀,斩将拔旗之功劳。下不能日积月累成为官员,与同族弟兄四海为游而受到人们的尊重。这四者没有一个随心如意,只能迎合他人,碌碌无为,没有一点成就,可见一斑。我在下大夫之列,只能在外庭议论,如果此时引经据典高谈阔论,我只是一个受刑的小吏,相形见绌,仰西于天,得意忘形,来讨论别人的功过是非,岂不是轻蔑朝廷,让当朝的有志之士蒙羞吗?

唉呀,我怎么能这么说呢?事情的是非曲直末节并不清楚,我年少的时候曾经放荡不羁,长大了也没有给乡里取得什么声誉。皇上以我的先人之故,使我得到一些薄技,能出入皇宫之间。我以为头戴着盆子怎么观天?我谢绝了原来的好友,不做家里原来的营生,日夜思虑自己的能力,一心钻营,想求得皇上的恩宠,然而事情仍然荒唐至极。我和李陵都在皇上手下做事,平时并不友好,上班和回家都不在一条路上,也没有在一块喝过一杯酒,尽享朋友之欢。然而我观察这个人,对父母特别孝顺,与朋友讲诚信,仗义疏财,与人交往极有边界感,对下人也极为尊重,奋不顾身,以救国难。他平时的一言一行有国士之风,敢赴国难已经很值得称奇了。

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司马迁即使是受到宫刑这么大的刑罚,仍然认为李陵是冤屈的。李陵是李广的孙子,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曾经谈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的儿子李当户早逝,李陵是遗腹子,两个人都是礼贤下士,英勇无畏,然而命运都不太好。李广一生没有封侯,最终自杀身亡,李陵与匈奴浴血奋战,终于寡不敌众,只好投降了匈奴,这让汉武帝恼羞成怒,他触杀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和李家的三族,由此看起来这爷孙三个的命运都属于“命途多舛”的人。司马迁没有看清这利害关系,竟然为李陵说情,身遭宫刑,让人可叹!

0 阅读:4
利哥看天

利哥看天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