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晃也来直播带货了。
画风很清奇,介绍衣服时是这样形容的:
又能去董事局开会,又能上迪厅跳舞。
时不时来几句调侃,话里话外还是印象中毒舌的风格,说北京和上海时尚风格的区别是:在北京是法国女生穿着军大衣追中国艺术家;
在上海是女生穿着高跟鞋追美国商人。
但是在谈到正儿八经的问题时,还是非常贴心地给出建议:选择衣服和一个艺术家选择自己的风格是一样的,你要了解衣服的质量。
为了直播带货,洪晃也愿意「世纪大和解」了?这样的她,会成为继董洁、章小蕙之后的下一个小红书「直播带货女王」吗?在许多人的记忆里,洪晃是个很有自己风格的女人。虽出身「京圈名媛」,却没有刻板印象中名媛那种端庄、优雅。她怒怼各大男性电影导演,让前夫陈凯歌在媒体面前「抬不起头」,但大家又拿她没办法。毕竟,曾经有句话是这么形容她的,「洪晃跺跺脚,京圈都要晃三晃」。
女人没睡男人算白活,睡1个男人太亏,睡5个男人才够本。
对待男人,向来坚持透过表象看本质。开博客后写的第一篇文章《分成两截的男人》,里面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男人分两截,上半截和下半截。
上半截是修养,下半截是本质。
先mind fuck,先把你脑子给彻底搞没了,然后再说上床的事,因为你脑子没了,到了床上怎么摆弄都可以。
如果真的中国男人是被中国女人带坏了,只能说明中国男人的脑子在他们裤裆里。
掌握电影行业话语权的名导们,在她这也难逃审视。冯小刚谈中国电影多,是因为垃圾观众多,洪晃立马写了篇回答,用有毒食品做比喻,阴阳怪气:冯小刚不会说这种话吧,说这种话简直就是道德败坏还理直气壮。
还称:
气愤的地方就是张艺谋用一个拼盘式的小品来锻造自己的贺岁大片,这是一个创作人员「诚意」的问题,如果只知道赚钱,而失去真诚,那就是一个人品的问题。
更不得不提的是陈凯歌,这个谈到洪晃就绕不开的男人,她最出名的前夫。当年陈凯歌一部《无极》上映,被批「史诗级烂片」,有人做了恶搞视频《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火出了圈,陈凯歌气急败坏,要将对方告上法庭。洪晃大笔一挥写了篇《前夫与馒头》,吐槽道:咱中国人有句俗话「宰相肚里能撑船」,连个馒头都装不下,不就明显变成小肚鸡肠了嘛。
名导在她这里是可以随意点评的普通人,顶流小生她也照样不惯着。因为在戛纳电影节发了和龚俊的合影,龚俊却是闭着眼睛的,有网友感到疑问。除了高叶,其他明星都不让我发,必须是明星工作室修过的图片才能发。特别是龚俊的工作室。
洪晃很尖锐,洪晃也很「温柔」。除了这些颇为吸引眼球的言论,洪晃最令人称道的,是她领先于时代的女性意识。批评发明「剩女」、「娘炮」这些词的人,是最罪恶的人。极其侮辱,谁说文字不是一把刀呢,他就用一把刀,让所有的女人背上了一个包袱。
女生的声音应该放大再放大,我们每个女人其实都有独立意识,就是你敢不敢说。
如今的公众人物,越来越多以假面现身,再难找到这样一个无所畏惧、思想超前,想什么就说什么的人。关键是,很多人也爱听她说这些。再度出现的公众视野的洪晃,当起了时尚博主,乍一看挺新奇。有人甚至发出疑问:「都这么有钱了,还要来挤直播带货的赛道?」洪晃是不是为了赚钱才开始带货的不好说,但对于时尚买手这事来说,她可不是什么尝试者,而是最早的一批先行者。我们国内的设计师已经被中国的时尚类媒体忽视了很长时间,(但)现在全世界最动人的地方是中国。
她不想让时尚杂志流于护肤、穿搭的基本套路,认为「得关注一些女性应该关注的问题。」也因为洪晃的时尚理念,让这本杂志一度成为国内女性时尚杂志的先锋刊物。除此以外,洪晃也在尝试用更多的渠道使中国原创时尚品牌得以被看到。2010年,她创办了国内首家原创设计概念店薄荷糯米葱,为的就是扩大中国设计师的名号,让更多人知道她们的品牌。这是中国最早的买手店,就开在北京太古里地下一层,虽然仅开了五年的时间,却影响了很多设计品牌。你们敢发声吗?都怕得罪广告主吧。
我咋就这么不会跟美女照相啊?你们谁教教我。
不仅如此,洪晃对审美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她反对过瘦的畸形体态,还曾公开质疑《ELLE》前主编晓雪减肥的行为:她选择让衣服穿她,而不是自己穿衣服。
靠物化女性,把时装秀当成鲜肉秀。
可能上流社会是在任何国家里最虚伪的一个人群。
51号院曾经是我家享受过的特权,特权的存在和我的价值观念是冲突的,对我来讲,曾经沾光并不值得骄傲。我没有对这种特权恋恋不舍。
对我而言,51号院留给我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回忆。
希望中国的精英人群多一些社会责任感,在不断追求更成功的道路上,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多一些对普罗大众生存状态的关注。
因为金星的一次暗讽,也让不少人知道——洪晃之所以和陈大导演分开,也是因为《霸王别姬》上映后,陈凯歌晋升大导之位,一句「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上等人了」,让洪晃感到十分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