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母亲与那段时光:11年后她过得怎样了?

森林的低语 2025-02-19 10:15:02

火车站外,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个瘦小的身影特别显眼。

她背上的大编织袋几乎比她还高,手里提着个破旧的书包,怀里紧紧抱着一个小女孩。

即使在人来人往的春运大潮中,她也能让人一眼记住,因为她的眼神里藏着疲惫,却没有一丝退却的念头。

这是2010年的一张春运照片,拍下照片的人是记者周科,而被拍下的她,则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

这张照片曾一度刷爆了网络。

有人说,她是勤劳的母亲,是坚韧的缩影;也有人为她背后的故事感到唏嘘不已。

这只是她生命中的一个片段。

11年过去了,那位母亲的生活怎么样了?

这背后藏着一个你没听过的完整故事。

在2010年的南昌火车站门口,巴木玉布木并不知道,记者拍下的这张照片会让她“走红”。

她也没空去想这些,她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怀里的女儿身上。

那时的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小女儿身体不好,频繁生病。

为了省钱又能及时照顾孩子,她毅然决然地背起全部家当,踏上了返乡的列车。

照片里,她瘦小的肩膀被超重的行李压得弯成了弧形,但她怀里的孩子却稳稳地靠在她的臂弯里。

这张照片感动了无数人,母爱太真实了。

也有网友提出疑问:为什么她要带着病重的孩子赶长途回家?

照片里孩子耷拉着脑袋,是不是病情已经很严重了?

事实是,这一切不仅仅是心酸,更是一种无奈。

当时的大医院费用高昂,她承受不起,小地方诊所有限的救治能力,也解决不了问题。

她决定带孩子回老家,一方面能借助家人的力量,另一方面,当地的医疗费用相对便宜。

可以说,她肩膀上的重量,不仅仅是行李,更是一家的生计和孩子的未来。

早些年,巴木玉布木和丈夫为了养家,选择从四川凉山的老家出来打工。

两人带着小女儿前往江西的一家砖厂,每天干着又脏又累的活儿,只为多赚点钱,给两个孩子攒下生活费。

可现实很快给了他们一个沉重的打击。

小女儿身体越来越差,反复发烧、咳嗽,最终没了食欲,连饭都不想吃。

医生建议去大医院,可是昂贵的医疗费用让这对夫妻望而却步。

关键时期,夫妻俩甚至争执过:是留在南昌还是回老家?

巴木玉布木最终坚持要带孩子回家。

一人一包行李,怀里一个病重的孩子,她踏上了春运的路途。

她背的,是自己的希望,但怀中的孩子呢?

看着孩子的脸色一天比一天差,她只能强忍情绪。

春运途中,她碰到了很多好心人。

有人帮她提过包,有人递给她吃的,还有人逗过孩子笑。

或许这些微小的善意,让她那艰难的路途显得没那么孤单。

但最终,她也没能改变命运。

当她回到老家将孩子送医时,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那张照片火了,很多人被她的勤劳与坚韧所感动,纷纷想知道她后来怎么样了。

发照片的记者周科也试图找到她,好心人想要捐钱捐物,帮她渡过难关。

没有联系方式,没有具体信息,寻找的过程注定漫长。

也正是这样,周科花了整整11年的时间,才终于在2021年联系到她。

再见面时,巴木玉布木已经变了样子,从一个年轻母亲变成了一个朴实的农村妇女。

沧桑的面容挡不住岁月的痕迹,但在她眼神里,还能看见那份熟悉的坚强。

在交谈中,记者得知,她不仅忍受了女儿离世的痛苦,后来又经历了另一个孩子的夭折。

但她没有因此沉沦,而是将精力放在了剩下的5个孩子身上。

这11年,她和丈夫留在了老家务农,种了几亩田地,还借着扶贫政策种起了经济作物,比如烟叶。

目前一家人每年的收入稳定在10万元左右,孩子们也在健康茁壮地成长着。

如今的巴木玉布木,虽然依旧过着简朴的生活,但物质和家庭方面已不再那么拮据。

脱离那张照片的叙述视角,你会发现,巴木玉布木并不是一个活在别人眼中的“苦情人物”。

她的生活依旧有平淡和辛劳,但更多的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希望。

她省吃俭用,将省下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孩子的成长上。

她对过去没有过多耿耿于怀,对未来也抱持正面的态度。

她和丈夫现在已经脱贫,搬进了宽敞的新房,一砖一瓦都归功于他们的努力。

最让她自豪的,是孩子们都在读书,她鼓励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

从不识字的童年到渴望孩子们考上名牌大学,这种转变是她作为母亲最朴素的愿望。

曾经有人问,为什么那张照片感动了那么多人?

或许是因为我们很少见到一个人,能把生活的重担扛得这么踏实。

巴木玉布木从未觉得命运对她如何不公,反而用自己的双手和信念,撑起一家人的未来。

每个苦难背后,都孕育着生命的韧性和希望。

那些曾帮助过她的人,或许改变不了她的命运,但她自己却凭借不懈的努力,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

这张春运照片至今仍能打动我们,或许不仅仅因为它真实,而是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对生活的坚持。

这种坚持,值得我们每个人细细思量。

0 阅读:2
森林的低语

森林的低语

森林的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