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远征曾说过:“演技派的回归是必然,这是一种文化的沉淀。
所有的一切都要建立在这些真功夫之上,演员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文化就是要不断的学习,看书是这个行业的必修课,就像吃饭一样,是必须的。
”然而,现实情况却令人担忧。
曾经的演员多出自各大话剧院、电影厂,而如今,流量明星占据主导地位,他们不仅缺乏演技,甚至连基本的知识储备都不具备。
这种现象被央视称为“绝望的文盲”,即那些文化不高、脑袋空空、剧本也读不明白,仅凭一张脸走红的明星。
王一博:从顶流到“文盲”的争议作为顶流明星,王一博的“文盲”标签早已深入人心。
在《无名》的路演活动中,面对记者的提问,他的回答让人哭笑不得。
例如,当被问及拍电影与拍电视剧的情感启发时,他直接回答“没有不同”。
更尴尬的是,在被问及角色学到的东西时,他说:“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这些问题本应是演员对角色理解的基本体现,但王一博的回答却让现场观众和网友纷纷调侃:“心疼旁边的导演。”
不仅如此,王一博的文化水平还体现在其他方面。
一次活动中,主持人让他写下“到此一游”四个字,结果他只写出了“到”和“一”,最后的那个“游”竟写成了“放”。
此外,在广播电视台的座谈会上,他甚至将“精湛”读成“jing zha”,连“急急如律令”的“律”字也不认识。
这些细节无不暴露了他在文化知识上的匮乏。
靳东:中年成名后的文化硬伤靳东凭借《伪装者》等剧集走红,演技备受认可。
然而,他在文化方面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
一次采访中,靳东表示自己为了拍摄医疗剧《外科风云》,学习了解剖知识,并声称会去搜诺贝尔数学奖得主的文章。
这一言论立刻引发网友质疑:诺贝尔奖项中并没有数学奖!
这不禁让人怀疑,靳东是否真的具备足够的文化素养。
还有一次,靳东在微博上引用梵高的名言:“在这个薄情的世界上深情地活着。”
然而,经网友考证,梵高从未说过这样的话。
类似的错误还包括把陆游的诗《霜月》中的“寒窗月影新”误写为“寒窗月新影”。
这些低级错误不仅损害了他的形象,也让人们对他的文化水平产生了怀疑。
魏大勋与何与:喜剧天赋背后的短板魏大勋以幽默风趣的形象深受观众喜爱,但在文化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
在一档节目中,面对简单的数学题X+Y,他竟然向队友求助,这让邓超都感到震惊。
不仅如此,他还曾在采访中将“驾权”误读为“驾驭”,这一失误被媒体曝光后,引发了广泛讨论。
另一位明星何与也在高考季闹出了笑话。
他在送祝福时将“不负韶华”打成了“不负昭华”,虽然很快进行了修改,但仍引起了网友的吐槽:“现在各种输入法很多,打出一个成语的全拼,输入法就会自动识别成功,这很难吗?
还是说不相信输入法?”
结语明星拥有基本的文化知识储备绝非锦上添花,而是安身立命之本。
文化知识宛如基石,支撑着他们塑造角色的深度。
当熟读文学名著,方能精准拿捏古典角色的风骨神韵,演绎出荡气回肠的故事;了解历史脉络,可使穿越剧、年代剧避免错漏百出,给予观众真实的观剧体验。
于公众视野下,知识储备更是谈吐的底气。
采访中,面对各类提问,有文化底蕴便能出口成章,分享对作品、对生活的深刻见解,而非只能尴尬陪笑、词不达意,赢得媒体与大众好感。
而且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的言行影响万千粉丝,具备知识素养能传递学习正能量,激励年轻人在追星之余不忘充实自我。
唯有以知识武装自身,明星才能在娱乐圈的浪潮中站稳脚跟,书写长久而耀眼的篇章。
阅读此文后,烦请您点赞评论+关注,方便您及时观看最新内容,您的支持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非常感谢!
互动问题你觉得明星应该怎样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渊源
消除文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