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中进士,46岁即巅峰,岳父是著名词人,这开挂的人生谁不羡慕

南音聊故事 2024-02-17 12:06:44

1726年,年羹尧被处决后,官员在抄家时发现了一本书,雍正看后口吐鲜血,缓过来以后还在书上提了8个字。

雍正帝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劳模”皇帝,这个毋庸置疑,但他暴戾乖张的性格,却经常让人捉摸不透,尤其在对待自己的政治亲信上,尤甚。

他今天可以给你写情书,表明他对你的重视和热情;明天就可能找到一百种理由,将你杀之而后快。

这些大臣里,年羹尧算是个声名赫赫的,不仅因为他的出身,更是实力让他的死,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01 外戚武将实则开场就王炸

年羹尧的大名,我们都听过,但是他的生平,很多人不一定知道,尤其是关于他的开场,可以说是开挂一般的前46年。

年羹尧的一生可谓是传奇,46岁平定青海,达到人生顶峰,可过了不到两年,他就被雍正帝以92条大罪赐死。

他出生于康熙18年,书香门第且世代为官,并不是影视剧里的包身奴才人设。

年羹尧的祖父年仲隆是进士出身,曾任和州知州,相当于现在安徽省的合肥市长,而他的老爹虽说官职不高,好歹也是在官场做翻译的,都是靠读书,科举之路入的官场。

所以您瞧,年羹尧这背靠的基因,不仅不差,而且还很OK。也正是在这种书香熏陶之下,年羹尧也打算通过科举中第,入官场打拼。

许多人在中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却始终望不到边,可这年羹尧不一样,21岁中举人,22岁就中了进士,可谓是年纪轻轻就一身成就。

不像范举人,54岁才中举人,这甩了他30几年,说年羹尧是当时的读书天才,也是一点都不过分。

22岁的青年才俊,因进士身份,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这其中就有一位朝中重臣,看上了年羹尧,并将自己的孙女嫁给了他,这个人就是纳兰明珠,年羹尧的太岳丈。

这个太岳丈的儿子就是明珠家有名的词人,纳兰性德是也,“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我们常挂在嘴边的金句,就是他写的。

凭借着强大的自身背景,还有这强势的姻亲加持,31岁的年羹尧,就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刚过了而立之年的他,俨然成了当时炙手可热的政治新星。

02 凭实力狂妄也不得不低头

后来年羹尧被康熙封为四川巡抚,成了一方封疆大吏,同一年四皇子胤禛被封为亲王,年羹尧被分在了四皇子门下,成了主属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坊间传闻说,年羹尧是胤禛门人了。

但是年少气盛的年羹尧,压根儿没把胤禛放在眼里,更不会想到他后来,竟然登上了皇位,成了雍正皇帝。

年羹尧有多狂呢,雍正曾写信训斥过年羹尧:

妃母千秋大庆、阿哥完婚之喜,而汝从无一字前来称贺。

啥意思呢?就是说我老妈过寿,我儿子结婚,你不送礼就算了,居然连一个祝贺的字都没有。

另外啊,你爹和你哥见到我,都要自称“奴才”,唯独你,见了我从来都是以职位相称,你眼里到底有没有我这个主子?

这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年羹尧依然没放在心上,因为他觉得,康熙才是他最大的靠山,而且他是完全凭实力上去的,也没有把柄可落人口实。

可事态越发展,年羹尧与雍正之间的黏性,也越来越强。

在康熙的安排下,雍亲王胤禛四皇子娶了年羹尧的妹妹,做了侧福晋,这年羹尧阴差阳错的成了雍正的大舅哥,俩人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微妙了起来。

不知道这事儿是康熙有意为之,还是别有用心,从这件事来看,似乎康熙传位给四皇子,也是早有打算的,并非历史上所说的:胤禛本与皇位毫无瓜葛。

再就是年羹尧岳丈纳兰性德的儿子,娶了九皇子胤禟的女儿,这又添加了一重姻亲关联,意味着年羹尧在朝中的地位,是一股几乎不可动摇的力量。

所以,当时年羹尧再怎么狂妄,雍正心里都明白,忍一时,让此人帮他稳固江山,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尽管如此,雍正仍旧在心里谋划好了算盘。

为了将年羹尧攥在手里,雍正当时将年羹尧将自家10岁以上的年家子侄,全数送回京城,去照顾年事已高的父亲年遐龄。

这事儿看似是雍正体谅朝中大臣,实则是以照看之名,行绑架之事,这一干人等,在京城都成了他们皇家的人质罢了。

后来借着康熙驾崩,雍正在科隆多的协助下,顺利登上了皇位,年羹尧看形势倒向了雍正,聪明的他自然就顺水推舟,做好臣子本分了。

03 大将之才却被皇恩蒙了心

雍正登基后,年羹尧在西北地区,助雍正搞定了十四皇子允禵,年羹尧因此被封二等功爵位,一时间化身为名利双收的大贵族。

这个时候青海出现叛乱,雍正根基不稳,年羹尧出战是最靠谱的选择。

也是在这一战中,雍正看到了大舅哥的真正实力,年羹尧仅仅花了半年的时间,就踏平了青海。得胜归来后,年羹尧爵位又上了一层,再无可封。

此时年羹尧也考虑了自己功高震主的问题,便向雍正请辞,想远离官场回家养老。

奈何雍正不愿意啊,此时的这君臣俩,正处于蜜月期,谁也拆不散,可也正是雍正的热情,让年羹尧犯了迷糊,才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但这还真不怪年羹尧,雍正这情真意切的样子,谁看了不迷糊啊?

雍正二年三月,年羹尧上“奏谢自鸣表折”

雍正朱批:

“览卿奏谢,知道了。从来君臣之遇合,私意相得者有之;但未必得如我二人之人耳。尔之庆幸,固不必言矣;朕之欣喜,亦莫可比伦。总之,我二人做个干古君臣知遇榜佯,令天下后世钦慕流涎就是矣。朕实实心畅神怡,感天地神明赐佑之至。”

这还不算完,还有更肉麻的:

“朕此生若负了你,从开辟以来未有如朕之负心之人也。尔之真情朕实践之,朕亦甚想你。朕实在不知该怎样疼你,才对得起天地神明。尔用心爱我之处,朕皆体会得到。”

这简直就像是两个小年轻在谈恋爱,而大权在握,九五之尊的皇帝,居然还是主动的一方,您说,这事儿赖年羹尧嘛?

04 仅三招要了大将的命

后来因在政治站队上,雍正怀疑年羹尧要反,加上此前他对年羹尧的绝对热情,这一冷一热,情绪上自然跌宕起伏,哪怕年羹尧并没有这个心,皇帝也是不信的。

而年羹尧功绩斐然,又是皇帝的宠儿,加上他这恃才傲物的性子,在朝中自然树敌无数。说白了,雍正想弄死他,那真是易如反掌,实际上他只用了三招,就将年羹尧连根拔起。

第一招,放风。向外界放出声音,表示雍正对年羹尧的不满,告诉大家年羹尧即将失宠,然后再私下通过密折,来诱导各省的官员参奏年羹尧。

第二招,罗织。雍正开始正式地公开表达对年羹尧的不满,闻风而来的大臣一看就知道,这是皇帝要整人了,他们也特别识相,都纷纷上奏弹劾年羹尧,一来配合皇帝,二来发泄对他的不满,这也是朝廷大臣最喜欢干的事儿了。

第三招,换人。雍正暗地里策反了年羹尧手下的大将岳钟琪,将年羹尧架空,随后一道圣旨就让年羹尧去当杭州将军。

接着便搜罗了92条罪状,把年羹尧的官职、爵位,从一等公一步步削到庶民,之后将年羹尧锁拿进京,逼迫年羹尧自尽。

雍正三年末(1726年初),年羹尧被赐死,时年47岁。

年羹尧死后被抄家,在抄家的过程中,有个官员发现了一本名为《西征随笔》的书,书中写的都是些大逆不道之言,而作者是年羹尧的好友汪景祺。

汪景祺同样出身汉族,年少有名,但是跟年羹尧一样,性格恃才傲物、仕途也十分坎坷,到30多岁了,才勉强考中了个举人。

认识年羹尧后,便觉得相见恨晚啊,经常跑到年羹尧跟前,表示和同族人一起抱团取暖。

正所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年羹尧本就是个目空一切的主儿,汪景祺更是自视甚高,号称“悠悠斯世,无一可为友者”,狂到没边。

两个人在一块也是臭味相投了,在一起干嘛呢?无非就是私底下说说雍正的坏话,其实说也就说了,只要没人听见,这也不是个事儿,关键这傻袍子,居然把吐槽雍正的话,都写到了日记里。

在《西征随笔》一书中,汪景祺大赞年羹尧是“宇宙第一伟人”以外,对皇家的事高谈阔论,并把雍正贬得是一无是处。这抄家的官员看了以后,吓得直哆嗦,都没敢再往下看完,就直接递到了皇帝面前。

雍正端起书来,一页一页地翻看着,越往后看,脸色越愤怒,站在一边的侍从都被吓着了,没半晌功夫,皇帝居然一口鲜血吐了出来。

等雍正缓过神来,也竟然还一板一眼地在《西征随笔》上题了8个字:“悖谬狂乱,至于此极!”。

随即,这大逆不道的汪景祺,因此获罪,那凄惨程度,年羹尧远远比不了。他的脑袋被挂在在菜市口整整10年,妻女也都被卖作奴隶。汪景祺的族人兄弟无一幸免,全部被给革职,发配到边疆。

写在最后

想来年羹尧风光了几十年,临了了,却被皇帝安上许多莫须有的罪名,还真是应了那句伴君如伴虎,皇帝要你三更死,不会留你到五更啊。

后人都说是年羹尧自视甚高,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实际上是皇帝自己疑心重,在权力的滋养下,看谁都像是造反分子。

年羹尧不过是其中一个棋子罢了,只可惜又一个政治上的好苗子,武将里的冲锋将,就这么陨落了天坛。

可话又说回来,雍正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皇帝,又经历了九子夺嫡,这九死一生的皇帝之位,他又怎么会允许他人有一丝丝的威胁,这些非凡的经历,也造就了雍正非一般的性格。

但如果年羹尧没死,雍正年间会不会又是另一番模样呢——君臣和谐,王朝繁盛?

图片来自网络

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谢谢

0 阅读:59

南音聊故事

简介:人生,从来不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