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后的人性真相:能笑到最后的,只有这3种人

舒山有鹿呀 2024-10-30 04:49:56

这个世界由人所构成,注定“人性”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为什么我们要深究人性?唯有搞懂人性,才能搞懂这个世界的真相;唯有搞懂人性,才能保护自己,更安稳地生存下去。

别人算计你,辜负你的真心,这跟人性有关;别人不择手段,把你当成了韭菜收割,这也跟人性有关。看不懂人性,就很难生存。

每个人都希望“笑到最后”,可无数人都笑不到最后,中途就被其他人吞并,被无情淘汰了。弱肉强食的食物链法则,从未改变过。

历史背后的人性真相:能够笑到最后的,基本只有这三种人。

第一种:知晓利害,趋利避害之人。

晚年的时候,曹操想要立世子了。自己喜欢曹植,可曹丕又是嫡长子,这让曹操犯了难,不知道选谁比较好。

曹操问杨修,选谁为世子比较好?杨修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选曹植。望着站队曹植的杨修,曹操内心很不爽。

加上杨修屡屡看破、说破自己的心思,所以曹操动了杀心。在进军汉中的时候,借口鸡肋直接斩杀了杨修。

在立世子的问题上,曹操问贾诩,到底立谁为世子?贾诩低着头,没有任何的回应,好似若有所思的样子。

曹操不耐烦了,问贾诩在想什么?贾诩缓缓说道,自己在思考袁绍父子和刘表父子败亡的事儿。(袁绍和刘表,都因为废长立幼而败亡)

听到了贾诩这个答案,曹操不再追问,对贾诩更加恩宠。

贾诩,成为了曹操手底下少有的得以善终的谋士。成功的关键在于,知晓利害,趋利避害。

第二种:极度理性,既白又黑的人。

精英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精英不在乎黑白、善恶,而普通人天天纠结黑白、善恶。前者理性,后者情绪化。

春秋时期,有一愚蠢的君主,宋襄公。为了自己的野心,宋襄公讨伐郑国,还跟郑国背后的楚国交手,打了起来。

楚军过桥的时候,将士建议,要趁势攻击,打楚军一个措手不及。宋襄公听后,认为这有损道义,不够善良,不能偷袭。

楚军过了河,阵型大乱。将士建议,要趁楚军阵型不稳,而先发制人。宋襄公听后,认为这有损道义,不够善良,不能这样做。

等楚军完全过了河,也摆好了阵型,就跟宋军对战起来。此战,宋襄公大败,还被飞箭射中,不久后身亡。可悲也可笑的宋襄公,生得愚蠢,死得窝囊。

宋襄公理性吗?不理性。战争,本来就是残酷的,也是你死我活的,你对别人善良,别人就会对你狠辣。

有白无黑,只会被人拿捏。唯有既白又黑,趁势而行,才有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第三种:及时隐忍,静待天时的人。

《周易》中有言:“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有本事的人,一开始都会隐藏自己的才华和本事,默默积累实力,等待时机。随着时机降临,才一跃而上,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三国时期的司马懿,既打不过诸葛亮,也被曹魏三祖(曹操、曹丕、曹叡)制衡,命运也就如此了,是一个中上级别的人物。

可司马懿有一项本事,心态特别好,特别能隐忍。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推崇“缩头乌龟”战略。打不过你,但我可以熬死你。

在“缩头乌龟”战略的指导下,司马懿熬死了诸葛亮,也熬死了曹家三代人。这个时候,曹魏的上层出现了权力真空,司马懿趁势搞死了曹爽,直接反客为主。

对于有点本事的人来说,基本都很难做到隐忍。在他们看来,我有本事,理应光芒四射,为什么要隐忍呢?

有这种想法的人,很难笑到最后,大概率中途就被人搞死了。人情社会讲究的,终究是枪打出头鸟,注定“隐忍”才是上上之道。

写到最后

这三种人,哪怕在今时今日,也都吃得开,混得好。

知晓利害的人,他们明白做什么事儿对自己有利,做什么事儿对自己有害。权衡利弊之后,会得出最优选。

极度理性的人,他们不会管所谓的黑白、善恶,只管如何做事,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在这个理性思考、做事的过程里边,没有情绪,只有坚定的目标。

懂得隐忍的人,一开始像缩头乌龟,没啥威胁。等他们积累了一定的实力,就会开始反击。前边有多隐忍,后边就有多狠辣。

非常之人,当做非常之事,才有可能笑到最后。

文/舒山有鹿

0 阅读:14

舒山有鹿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