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有一个地方常常被称为“美食天堂”,那里承载着无数人的味蕾回忆。
最近让网友们纷纷感慨的是,那家开在望江路农贸市场边上、曾经需要排队两个小时才能买到的“蔺轩发糕老店”,关门了。
对于许多老顾客来说,这不只是一个买糕点的地方,更是一段情怀的记忆。
曾经的热闹与高峰说到蔺轩发糕店,老杭州人肯定不陌生。
这家店最早在大约七八年前开在望江路。
那时候,纯手工发酵的传统发糕带着沁人的米香,硬是让这家不大的小店成了“网红”。
不仅如此,后来店主朱宏光还在杭州的其他地方陆续开了好几家分店,最高峰的时候共有七家。
但你要知道,那些年,要买到这家的发糕可不是件容易事。
用网友的话来说:“2018年的时候,想吃蔺轩发糕,得排队一两个小时,那可真是火爆。”走进市场,你能看到人们毫不厌倦地排队,有的甚至一买就是好几盒。
为什么呢?
这发糕香韧软糯的口感,确实让人吃一口就难以忘怀。
这样的热闹景象,成了很多老顾客的温暖记忆。
手工发糕的坚守与传承你可能会好奇,这店的老板是个什么样的人?
其实,朱宏光是一名90后,来自宁波奉化。
他说,这门手艺是跟着老家的亲戚学的,后来还找了好几个师傅精进技艺。
正是凭着这份执着,他毅然决定带着手艺进军杭州市场。
朱宏光的发糕店主打的是桂花发糕、红糖发糕,这类发糕在宁波叫“水塔糕”。
为了保证味道,他坚持造作工序严格,发酵时间至少12小时,一天24小时几乎都有人看着米浆。
尽管新式糕点越来越多,但朱宏光认为传统工艺不能丢。
他也尝试过做些新式糕点,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专注于传统口味的制作。
他曾说:“虽然利润不高,但这门手艺不能丢失,喜欢这口味的熟客还是有的。”确实,从一开始的每年严重亏损,到后来大家接受并了解这种传统点心,这家小店有了稳固的顾客群体,不少外地游客也慕名而来。
创业的艰辛与回忆朱宏光说,刚创业的时候真不容易。
他从宁波学成手艺后,在杭州的望江路开了第一家店。
刚开店那会儿,为了多卖出去一些糕点,他要骑着电动车把发糕送到各大菜场的摊位上代卖,不管风吹日晒,都是常事。
而为了拓宽销路,他还常常出去联系外卖平台,希望能让更多人知道这款传统点心。
即便如此,第一年的生意还是亏损了不少。
但慢慢地,周围的居民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地在社交平台上推荐他们,生意也逐渐好转起来。
他回忆起那段日子时说:“真的是干一行、爱一行。
虽然辛苦,但看到顾客满意的笑容,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确实,创业的不易,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
结尾对于这些年在经营发糕店中的经历,朱宏光感触很多。
他说:“如今虽然没有前几年的火爆,但日常经营还算过得去。
重要的是,把这门老手艺传承下去,为顾客带去熟悉的味道。”
关店虽然是无奈之举,但这并不意味着故事的结束。
许多老顾客仍对这家小店情有独钟,时不时从各地赶来购买,让朱宏光信心满满。
对于他来说,能把这种传统味道延续下去,就是一种莫大的成就。
每一家的老店关闭,都可能意味着一段历史的结束,但那段历史带给人们的温暖记忆却会一直延续。
或许,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才真正懂得了坚守与传承的意义。
这种对传统的坚守,不仅仅是发糕的制作方法,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期待。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有时候,结束也是新的开始。
能在变化中不断适应,在创新和传统中找到平衡,或许正是每一位守艺人应有的智慧和坚韧。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朱宏光和他的蔺轩发糕能继续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