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一方面军离开了中央苏区,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红军都参加了长征,也有的红军选择留守苏区,坚持游击战争,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江渭清。
土地革命时期,江渭清加入红军,参加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长征开始后,江渭清留在湘鄂赣边区,坚持游击战争,保留了革命火种。新中国成立后,江渭清的成就很高,担任了两个省份的省委书记,而且他还是一个坚持讲真话的省委书记。那么,江渭清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江渭清品格高尚,新中国成立后,他在1954年接替了柯庆施的职务,成为江苏省委第一书记(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委书记),全面主持江苏省委的日常工作。在江渭清主政江苏期间,发生了很多大事,比如1957年开始的反“右”运动以及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
在反“右”运动中,各省市基本上都划定了一定比例的“右派”,值得一提的是,“右派”主要集中在知识分子身上,反“右”运动后来被严重扩大化,使得很多知识分子受到错误对待。1962年之后,大多数“右派”都获得了甄别平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多数“右派”获得彻底平反。
在江苏省的反“右”运动中,江渭清挽救了很多知识分子,并且他消极对待反“右”,划定了很少的右派。当时高层领导曾对江渭清产生过怀疑,认为江渭清不反“右派”,江渭清直意敢言,他说:“省、市、县三级主要领导干部,一个右派都没有。”在当时那个年代,江渭清敢这么说是冒着巨大风险的,毛主席也知道他是个敢于直言的人,于是就戏称江渭清“敢把皇帝拉下马”。
除了在反“右”运动中挽救知识分子之外,江渭清还在“大跃进”时期挽救了很多普通老百姓。“大跃进”期间,大炼钢铁与大办食堂盛行,不仅耽误了农作物的收成,而且还造成大规模浪费,再加上后续的三年困难时期,导致老百姓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江渭清旗帜鲜明地反对“大跃进”,尤其是反对大办食堂,1961年2月,毛主席南下调查时,找来六个大区书记和华东各省、市委第一书记开会。在这次开会过程中,其他负责人都说大办食堂好,“大跃进”好,只有江渭清不同意,说了很多大办食堂的坏处。
毛主席听到江渭清观点不同后也很好奇,他知道江渭清是个讲真话的人,于是就让他仔细讲一讲。江渭清说了大办食堂的三个缺点:第一,食堂的消耗特别大;第二,办食堂没法养鸡养猪,导致老百姓没有肉吃,没有蛋吃;第三,领导干部搞特殊,影响与群众的关系。
江渭清说完之后,毛主席做了两个决定:第一,安排胡乔木与田家英到湖南以及浙江的农村实地调查;第二,待调查完毕后,中央再召开会议,专门讨论食堂的问题。客观来说,大办食堂的确造成了很多问题,尤其是造成了铺天盖地的浪费,这在粮食单位产量不高的年代,很有可能造成寅吃卯粮,江渭清说的不仅是真话,而且句句在理。
在这之后,中央针对大办食堂召开了专门会议,下达了“农业六十条”,各地也陆续取消了公共食堂,老百姓的日子也逐渐好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