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去年的毒教材风波,今年这些毒教材又卷土重来,丝毫没有悔过之意,而且感觉更加的触目惊心。
这些毒教材去年经过一番整顿后,暂时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没想到今年刚开年,又冲了热搜,其中最让人感到恶心的就是这幅挖长城的图。
图片中的这个小孩挤眉弄眼,还是翩翩少年就已经是地中海秃头了,这个地中海发型难道不是倭寇的最爱?倭寇几百年来乱我中华,现在倭寇国内还有不少人试图为几十年前的侵华战争洗白,而我们国内好像也有不少这种汉奸,看看下面这幅图。
我就想问问了,地理书的封面是富士山,难道我堂堂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一高峰,不配当封面图吗?
封面配的是倭寇家庭,怎么?审核人员和制作人员也是倭寇之后吗?如果是的话,那么我不介意你们这种人被千刀万剐。
说实话,上个世纪中后期,民间出现了一大批非常优质的挂画,随便选一幅出来,哪一张不能吊打你们这些毒教材插图的制作人和审核人员。而且这还是一个你们都看不起的年代,你们都鄙夷的年代。难道你们一点羞耻心都没有的吗?
算了,他们没有的!他们就是一群崇洋媚外的土鸡瓦狗而已。
1974年,《全家学公报》,选自户县农民画展,作者:杜志廉第一幅图,不是什么名家大作,就是选自普通的农民画展,画手就是农民。全家学公报,这些公报可没有那些毒插图,所以人们才能笑脸盈盈。
1974年,《上党课》,选自户县农民画展,作者:刘知贵同样是来自农民画手的画作,为什么这样的画作就能让人赏心悦目呢?一幅图就是一个故事,一幅图就是一段历史。毒教材画手,你们不觉得惭愧吗?
1974年吗《路过苹果园》,小学语文教学图片,作者:方世聪这是一张当年小学语文课本的插图,插图中的人物精神抖擞,和蔼可亲。这些最可爱的人时常也会下农家去帮助农民干活,军民鱼水情,人民子弟兵的和蔼形象就该这样被谱写。
1974年,《引人入胜》,作者:耿跃民这个名字起得非常得好,这个场景直到90年代还活跃在大众视野里。这里不是小人书摊,而是学校里得图书角,堆满了各种小人书。小人书是上个世纪人们休闲娱乐最重要的物品之一,每一本小人书都是一段故事,一段历史,确实会引人入胜,让人沉迷。
1974年,《购销组到咱村》,作者:尤文绚这是一幅反应当时社会民生现象的组图,当时的购物条件并没有这么发达,在大一点的城市有供销社,在稍微偏远一点的地方也有供销组会在附近流动供应货物。但这样的场景不是每天都有,每次供销组到的时候,人们都像赶集一样高兴,这样的图用来做教科书插图不香么?
1974年,《新老干部团结紧,朝气蓬勃干革命》,作者:集体创作上个世纪画的人物就是这样,圆润有光泽,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身正气,这才是我们中国人应该有的形象。
1974年,《新书下连》,作者:王美芳.张喜良我想弱弱地问一下过来的大哥,这个下连,是指的什么呢?看样子照片中的人物也不是军人啊,为什么叫下连呢?
1973年,《敢教日月换新天》,作者:北京市农机局,水利局工人业余美术组创作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蓬勃气势的标题是出自毛主席的《七律·到韶山》一文。但是画这幅图的人却是可以打脸毒教材作者的人,业余美术组,看看这个多么的讽刺,业余美术组的画作也完全能吊打这些毒教材的作者。
1973年,《丰收之歌》,作者:单锡和这幅图有个有意思的地方,谷场上到处都是金灿灿的粮食,几个年轻女子正在拿着书学着歌唱,她们唱的就是丰收之歌,而在她们的后方,拉着横幅的是“新华书店售书处”,却不知作者特意安插一个流动的新华书店在此,是何寓意?
1973年,《雷锋的故事》,作者:王利园.杨顺泰.雷锋原名雷正兴,出生于1940年12月18日湖南长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普通的战士。这是一位我们颇为熟悉的人物,是我小学时期作业本的封面人物,我最喜欢雷锋同志说的四句话: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