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晚上,刷着手机的刘阿姨突然冒出一句:“哎,这几年春晚都静悄悄的,没有贾玲了啊。
”家人被问得一愣神,回想了下,似乎真的好久没见到这个曾带给全国观众无数欢笑的喜剧女王了。
不仅春晚上见不着,综艺上也没啥动静,甚至她创办的大碗娱乐公司,最近还宣布解散了。
有人感叹:贾玲是不是“消息”了?
这一连串变化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你还记得2010年的春晚舞台上,那个和白凯南搭档的“小胖墩”吗?
一句句抖包袱式的台词,让人捧腹大笑,也让贾玲成了众人心目中的“春晚固定班底”。
此后一段时间,她几乎是综艺节目的“收视王炸”,无论在哪个卫视打开电视,总能看到她的身影。
可是,在大家觉得她会一直做“喜剧人”时,贾玲给了观众一个大大的意外——她去拍电影了。
她没选择继续在喜剧舞台大杀四方,而是一步步转型成了一名电影导演。
2021年,《你好,李焕英》上映,这部电影让观众笑中带泪,也让大家重新认识了这个用心讲故事的女导演。
从春晚到综艺,再到电影,贾玲的轨迹看似跳脱,却是一条有迹可循的路。
《你好,李焕英》票房破50亿,这背后不是运气,而是贾玲对内容的把握和真情的投入。
这部电影取材于她与母亲的真实故事,这种真情让每一位观众感同身受。
同时,贾玲扎实的喜剧功底,在影片中抖出的每个包袱都恰到好处,让人边哭边笑。
她用电影告诉我们,真正让人记住的从来不是画面有多华丽,而是情感能不能打动人。
第二部电影《热辣滚烫》同样票房成绩亮眼,但观众评价却有两极分化。
有人觉得不如第一部感人,也有人觉得她的努力值得尊敬。
为了这部电影,她曾增重又暴瘦百斤,可以想象其中的付出。
虽然争议难免,但30亿的票房说明还是有观众认可她的创作实力。
比起作品本身,关于贾玲的另一件事引发了更大的讨论——她解散了自己一手创办的大碗娱乐。
这家公司曾为观众带来了《王牌对王牌》等经典综艺,也捧红了张小斐等新人。
这一解散操作,不少人表示费解。
她这是要甩手不干了?
其实,她的决定并非心血来潮。
贾玲明确表示,管理公司分散了她很多精力,解散大碗娱乐是为了更专注于电影创作。
这不是什么逃避,而是一种选择。
毕竟,一个人无法无限制地分散自己的精力,贾玲选择放手其他事务,去做自己最热爱的事业。
解散公司还伴随着外界的各种揣测,有人质疑她解散是出于合同纠纷甚至是税务问题。
但她的一系列举动让看起来并没有“跑路”的意图——她依然大方参与师傅冯巩的寿宴、和张小斐互动。
这些足以说明,她的决定更多是基于电影创作的规划,而不是被外界的因素所迫。
聊到贾玲,少不了提到她的身材问题。
因为为拍摄《热辣滚烫》增重又暴瘦,她经历了身材的多次起伏。
从评价“可爱肥胖”的喜剧演员,到有人质疑她不够自律,甚至用“反弹”来作为批评的理由,围绕贾玲的讨论往往离不开外表。
但她并没有过多在意。
贾玲的魅力从来不是建立在完美外形上,而是她的天赋和用心。
这点从近两年来,她接连拿下多个国际大牌代言就能看出来。
从商业价值到市场认可,她依旧表现亮眼。
这充分证明了一个道理:真正能持续吸引目光的,是作品,是实力。
消失还是转型?
批评还是认可?
贾玲的选择让观众看似琢磨不透,但正是这些变化,构成了她职业生涯的与众不同。
从春晚到综艺,从导演到解散公司,她的一次次转身,不是放弃,而是尝试去追求更高层次的表达。
这样的人生,更像是一场“破茧成蝶”。
贾玲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人生没有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
做自己热爱的事,走自己想走的路,无论是掌声还是争议,她都在用作品向大家回应:我到底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