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广东的人口越来越多,可是广东电视珠江台却慢慢“消失”?

康适评娱乐 2024-02-01 03:54:44

胡歌主演的上海剧《繁花》播出后就广受好评,这部剧不仅是上海人的剧,甚至走进了全国各地,成为一时的“孤品”。

不少观众为了更好地观看该剧,选择观看沪语版,只因当地上海话的魅力,更能体现出人物的魅力,让观众观看的同时,体会到沪语的语言美。

然而,作为一名广东本土人,看《繁花》的同时,回头看了看属于广东的“剧”和电视台。

是的,我酸了,特酸了那种!

酸的同时,带着无奈和不服!

曾几何时,广东文化也是风靡一时,曾经的广东剧也是备受好评,曾经的广东台也是风光无限好,但,那只属于曾经。

如今,除了羡慕之外,别无他法!

在广东本土文化里,珠江台是广东剧的输出台,也是弘扬广东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之一,有着四十多年历史的老大哥,珠江台成立于1986年,更是中国第一家成立的经济电台,覆盖广东省及桂、琼、湘、港、澳等周边地区,是当时影响力更大的电视台。

时代在进步,唯有跟上,才不会被抛弃。

近十几年来,珠江台让人“捉摸不透”,不管是综艺方面还是电视剧方面,一直都在吃老本,也许只有老一代的人,才会对珠江台“念念不舍”,只因他们早已习惯,而非真正的喜欢它。

如今,广东能拿得出手的文化剧,竟然是二十四年前的《外来媳妇本地郎》,理由很简单,不是它有多厉害,而是没有其他剧能够“站”出来。

但,这样的老剧早已不被年轻一代的广东人所接受,依靠着年纪大的观众“支撑”着。

同样是“老人”,《今日关注》从最初的铁三角郑达、李静雯、薛乐,换了一遍,看惯郑达的老观众,随着主持人郑达的退出,也不再关注《今日关注》。

富有使命感的珠江台!

从1983年默默无闻的开创,历经了四十一年的洗礼,在这日新月异的年代里,多少电视频道没落,多少电视台面临入不敷出。

如常青树般的珠江台,辉煌过,正处于没落中。

珠江台带给了广东人一代人的青春回忆。

把“粤”文化带出了广东,走向了全国。

把岭南风情展现给了各省。

那些年,我们也为“粤”文化欢呼过。

从粤剧里,可以看出生活风俗的魅力《万花筒》、《情满珠江》、《河畔人家》等,在手机功能不强大的年代里,多少人放了学、下了班,回到家里打开电视,守在电视机前面,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看剧、看综艺。

有着划时代的剧《万花筒》,开创了国内第一个将系列短剧用独立的电视剧来拍摄的,这样的模式,一经播出,成了电视剧风靡一时的标杆,让全国的电视台纷纷把目光聚集在珠江台上。

现在是直播带货的时代,但电台推出购物节目,又是珠江台的首创,1992年推出了《美的精品TV特惠店》,引领时代的潮流。

那些年,珠江台的把“大胆”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融为了一体,一心想把文化和节目融合,把创意和时代挂钩,让广东人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

那,就是珠江台最初的使命。

不比《快乐大本营》差的节目!

羡慕其他省的台有顶梁柱,如湖南台有《快乐大本营》。

但1981年,珠江台全新推出的《万紫千红》丝毫不输给他们。

强烈的粤风,独特的文化气息,有趣的主持人等等。

那些年,《万紫千红》更是成为广东人不得不看的节目。

“月月下珠江,周周有晚会”还在耳畔回荡!

为了保持节目的有趣性和创新性,该节目的编剧张木桂带着创作团队,一同前往香港学习经验。

为什么说广东经济一定行,那是因为广东敢想敢做。

为了发挥优势,打破录制节目的壁垒,编剧直接将录制改为了现场直播。

这考验着主持人的临场能力,更加考验编剧的制作能力。

皇天不负有心人,一切的大胆创新,受到了一波又一波的好评。

那些年,珠江台成了业内的标杆。

是的,多次的创新,多次的成功。

是时代的一道风景线,是业内侃侃而谈的榜样。

虽然在1995年,《万紫千红》停播了,但这档节目确实是当时独一档的存在。

创新是成功的秘诀!

跨入千禧之年,珠江台的创新并未停下来。

宣传广东文化的使命一直牢记于心。

随着广东的经济高速发展,与外地人接触、摩擦不断发生。

是时代的“摩擦”。

继承了《万花筒》、《情满珠江》的经验,拍出了一部跨时代的连续剧《外来媳妇本地郎》。

当时的《外来媳妇本地郎》有多火。

其他省份纷纷拿起了笔,复制着《外来媳妇本地郎》,试图也想将自己文化通过拍戏的模式融入进去。

齐白石爷爷的那句:“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学了皮毛,却忘了精髓,纷纷以失败告终。

为了拍好《外来媳妇本地郎》,导演请的演员绝大多数是有着登台多年的话剧演员。

有老戏骨的加持,有多名话剧演员的主演,再加上年轻貌美的演员,如刘涛这样的女演员来养眼。

可以说,《外来媳妇本地郎》的创意领先时代二三十年,如今的电视剧不正是走这样的模式——老戏骨加流量明星双保险,不到半年的时间,《外来媳妇本地郎》成为了“下饭剧”。

《外来媳妇本地郎》讲述的内容更是惊人,从婚姻到家庭,从学习到工作,从家人到朋友等等。

多少外地人,为了学粤语,每晚上看着《外来媳妇本地郎》,不少人粤语没学好,却迷上了该剧。

电视剧发完光,综艺节目也不遑多让。

有着高举民生的节目《今日关注》。

“民生无小事,今日多关注!”还记得这句朗朗上口的口号吗?

那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使命,是民心所向的愿景。

在主持界的名嘴郑达的加持下,《今日关注》成为不可多得的精品。

挡在民生的问题,郑达、李静雯、薛乐三人组可不会惯着。

哪个部门不作为,哪个部门又有什么骚操作等等。

简直是电视机前面的我们的“嘴替”。

剧有《外来媳妇本地郎》,综艺有《今日关注》,那些年,珠江台丝毫不输给其他台。

不再创新,不再辉煌!

为什么羡慕《繁华》的爆火,是曾经的我们不比他们差。

是时代的原因,也是观念的原因。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多少电视台均走向了没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除了时代的变化,难道不是失去了“初心”导致加速没落的吗?

多少观众不再关注珠江台,多少观众早已放弃了心中的“白月光”。

《外来媳妇本地郎》随着主演演员“康祈宗”郭昶的离世,早已失去了魅力。

《今日关注》变得关心无关紧要的小事起来。

他们早已撑不起珠江台。

这些年来,有几部剧能站出来,有几档综艺节目能扛起大旗。

答案很肯定——没有!

这也是珠江台没落的原因之一。

当初的珠江台敢想就敢做,做业内标杆。

如今,只能自家的守着一亩三分地。

是可悲,还是可笑。

创新的精神不在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也消失了。

没有了初心,缺乏想象力,那么,只能被时代所抛弃。

再加上,那无穷无尽的广告,活活将珠江台变成了“广告台”。

珠江台的“消失”,不是没有原因的。

0 阅读:2

评论列表

陳詩妍

陳詩妍

1
2024-02-02 10:58

珠江台应该免费了,可以在一般天线都收到

康适评娱乐

康适评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