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悦:袁牧之电影《马路天使》的创新之处

光影故事的博客 2024-04-17 07:55:59

电影《马路天使》由著名电影艺术家袁牧之创作于1937年,之所以说袁牧之是电影艺术家是因为他集编、导、演于一身,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多个“第一”,堪称一代电影大师。这一部由赵丹、周璇主演的影片被认为是中国有声电影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马路天使》真实描绘了生活在社会底层人们的悲惨命运,深刻地揭露和尖锐地抨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一、 独特选人眼光造就的成功

《马路天使》的成功是袁牧之的不懈努力和大胆创新造就的,导演力从现实入手,不论是选演员还是影片细节无一不体现着现实主义与人文情怀。例如在选择演员上,导演袁牧之可谓慧眼独具,颇有胆识,他坚持启用在艺华影片公司一直扮演丫环角色的周璇和从未上过银幕的舞台演员赵慧深来扮演影片的主要角色小红和小云,然后由这两位初出茅庐的新秀又和早已在影坛上享有盛誉的明星赵丹、魏鹤龄搭配。

不想这样的组合十分得当,演员之间合作很是默契,所以当影片公映以后便获得了极大成功,影片也被认为是中国影坛上一部的成功之作,影片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同时也受到国外朋友的赞誉,之后1982年在意大利举办的中国电影回顾展便放映了电影《马路天使》,当时参加回顾展的欧、美、亚各国电影同行看完后公认这部影片是中国三十年代现实主义影片的优秀作品,至今仍有它的价值。

二、 音乐叙事的应用

如果说演员的努力是一部电影成功的主力,那其他的因素必将是促成主力成功的重要助力,影片中导演为了塑造歌女小红的身份,特别为她选择了两首歌,一曲《天涯歌女》一曲《四季歌》,而正是这两首歌的正确应用使得小红的形象十分成功而且突出,袁牧之选择这两首歌时很是用心,他先是请了与自己合作过的贺绿汀做了曲后又请田汉为其填词,这样的大手笔必然造出的是精品,所以当影片播出后这两首主题曲便也随之传播至大江南北,成为脍炙人口的曲子。

而在影片中这两首曲子也同样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为影片的发展推波助澜,譬如,影片中小红演唱《四季歌》时,画面的显示时空是小红在茶楼卖唱的情形,歌声中画面的连续切换闪回展现了小红的心理时空,她似乎看到自己遥远的北方家乡和无情战火四起还有自己和姐姐一路流亡经历等,然后曲终又回到现实时空。时代背景、人物经历、悲惨命运、心理活动等在歌声中构成了饱满的画面信息,显得张弛有道。而另一首《天涯歌女》在影片中一共有两次演唱,两次演唱分别在不同的情景下,第一次是小红和小陈两人合作,小陈拉二胡小红唱歌,两人一唱

一和、欢快明朗。歌声甜润悠扬,极富生活情调与温馨然后镜头在小陈、小红、小云、老王之间游走,寓言了他俩纯真无邪的爱情。第二次演唱是在小陈和小红闹了矛盾的时候,小陈赌气和老王来到小唱曲的酒楼逼迫小红唱曲,小红的养父让小红唱《天涯歌女》小红被迫演唱,她步履沉重缓慢,歌声如泣如诉,喑哑嗓音中饱含了深深委屈这时候镜头于往昔快乐日子里对比切换,形成强烈对比,使观众也感同身受般的黯然神伤。这两首歌的巧妙安排将整部影片推向高潮,不

同的现实处境、不同的人物情感、不同的心理状态使电影乐声在速度、伴奏、程度等方面作出不同的处理,极大地丰富了人物的形象、延展了画面的情绪,也为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铺垫。歌曲的应用在早期电影中的并不是很广泛,所以《马路天使》的成功也为中国有声电影画下绚烂的的一笔。

音乐“作为电影整体的一个因素,它与演员、色彩、装饰的重要程度是一致的,我们不可能感受不到由音乐带来的快乐、苦恼和隔阂……”“缺乏音乐的电影其可怕程度与没有画面的电影是一样的。没有音乐,电影给人的感觉是残肢断臂。”音乐本身具有的艺术特性和审美特质是电影音乐存在与发生的基础,作为情感和思维的载体,电影音乐表达了人类的精神。诚如苏珊·朗格所说,由于旋律、和声、节奏和音色等的组织与搭配与一定心理感受联系在一起,音乐与特定的情感表达间存在着一种较为固定的集体无意识联系。

故“密集的和声常与紧张的情绪联系在一起,疏松的四拍小调旋律会唤起忧伤的感情。”电影作者正是借助于音乐的这种特性,使其进入叙事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的。“一般认为电影音乐有揭示人物心理状态、突出或暗示剧情事态以及刻画动作和形象等十几种功能。”有声片出现后,电影音乐的特质及在叙事中所具备的功能,引起了人们更加深入的思索。《马路天使》完全具备有声片的四要素:对白、歌曲、音响及配乐,且声音和影像配合协调、相得益彰,显示了20世纪30年代有声片的最高成就。尤其是四要素中的音乐(包括歌曲和配乐),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在电影中承载了一定的叙事功能。

三、 现实主义创作风格

《马路天使》可以说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压轴之作,它具有深刻的社会思想意义和极高的艺术成就,影片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刻画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辛酸悲惨的人民的艺术形象,真实的表现了他们生活的痛苦和悲惨的命运,具有深切的人文主义关怀。而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青年们没有向悲惨的生活屈服,他们依旧相信爱情相信美好的人心,他们依旧善良,在艰苦的岁月中相互扶持,苦中作乐,甚至为对方献出生命。袁牧之在《马路天使》中没有采取纯纪实的手法,而是写了一群小人物的命运。

尽管影片中没直接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但是却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不公正的社会现实。这种现实性不仅表现为一种艺术技巧,而且在当时特定环境中也具有一种特殊的娱乐性,在这种娱乐性的表现之下社会批判性也自然而然的流露了出来。例如《四季歌》就暗示的是日本侵略战争给中国带来的苦难,抒发了对战争的不满和痛恨,袁牧之并没有因为强调思想性而舍弃艺术性,而是通过艺术性使思想性表达不那么直白生硬,这当然也是当时社会环境造成的。

他们的影片既要让当局能够审查通过,尽量不被删剪,能够比较完整地与观众见面,又要让观众能够明白其中蕴含的特殊的思想意义,与观众的抗日要求有一种呼应。要实现这种复杂的要求,就必须把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起,这给后人的启示是,强调电影中的思想性不仅仅是宣扬一种观念,而且需要通过一种社会实践去体现,这样的思想性不仅适应少数思想觉悟高的观众,更要适应大众的思想水平,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接受。

《马路天使》聚集融汇了很多早期中国电影探索的优秀成果,意大利著名影评家卡西拉奇将《马路天使》堪称为一个“奇迹”。我国著名新闻纪录片导演贾樟柯将它美誉为“描绘活泼市井生活的珍品”。的确,袁牧之以小见大,从小人物的生活来表现大的社会现实,他力图从这些小人物生活的一点一滴来表现一种民族大义和积极向上的状态。乔治·萨杜尔先生曾不无惊讶地写道:“谁要是看过袁牧之的《马路天使》,如果不知道该片是在1937年出自一个对法国电影一无所知的年轻导演之手.他一定会以为这部影片直接受让·雷诺阿或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响。”

袁牧之让影片给予观众更多的是一份最接近平民生活之本体性真实,他坦然地选择一群处于畸形社会最底层人的喜怒哀乐,就是这样一群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们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现实影像中的主角。而且影片利用开放式的结局,同样使得电影的深层次力量得以进一步延展,影片中小云最终含恨死去,可杀人凶手和帮凶们的结局到底如何?老王面对惨淡生活怎么办?小陈、小红夫妻俩虽逃离了流氓魔爪,但他们于旧社会这潭污水里最终又能何去何从?

理发师失业后怎么办?这帮难兄难弟在历经人生悲剧后是否依然开朗、乐观?毋庸置疑,开放式的结局赐予了影片深刻性。这种深刻性又迫使观众们最终返回影片设置的环境中,来参与、兴味、思考、填补及至充实影片有意抛出的种种现实性困惑与可能。“不给观众提供出路和答案”是新现实主义电影形式设置的独到之处,以往各类影片大多采用传统的大团圆结局,因它迎合了大众观影趋真、趋善、趋美的心理。这也是影片创新的一部分。

《马路天使》是电影这门艺术在中国刚刚起步的时候而创作出的作品,影片袁牧之的现实主义电影观念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他没有刻意丝毫不差的去表现生活,却往往能展现出一种生活实感之外的状态,让人能够联想到宏观的社会背景,从而感知影片真谛。袁牧之不愧为中国电影的先驱人物,他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众多宝贵的财富,这些精神与知识是无价的,同样也是我们需要继承弘扬的。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