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包括英国在内的31个国家在欧洲的一次峰会上,发出了一个同样的声音,要继续对俄罗斯进行制裁。
不仅是维持现在的制裁,而且要追加更多的制裁。
英国首相斯塔默说,对俄罗斯追加制裁,才能让它早日正正经经坐在谈判桌上,而不是说取消制裁。
欧洲这么做就等于是公开对美俄叫板,公开对美国说不,这是挺直了腰杆,维护了自己的原则。
这么说呢,就是因为在欧洲人凑在一起开会之前,美俄和乌克兰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达成了一项协议,协议里面规定了黑海要停火,可以让谷物、化肥运出。
同时,俄乌双方决定暂时不去打击对方的能源设施。
但是声明发出后没几个小时,俄罗斯迅速就提出了一个相关的条件,说只有在取消对其制裁,尤其是放开对其银行Swift系统的限制时,它才会执行。
Swift是一个银行国际间转账的系统,俄罗斯银行这块被限制了。
美国表示还可以考虑,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说:“我们正在评估此事。”美国方面是有意放开。
但这时候欧洲发出了声音,对美俄的这一想法说不。
欧洲人认为如果这时候放开,就等于是纵容俄罗斯,坚决不能这么做。
对此,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欢迎,认为不能这样鼓励普京,必须维持并加强制裁。
他认为普京根本没有决心,也没有准备好来到谈判桌前,只是在谈判桌上玩游戏,拖延时间,通过谈判争取时间,为自己的部队集结进攻创造有利条件。
分享这一观点的人包括英国首相斯塔默,还有法国总统马克龙。
在泽连斯基2月28日白宫受辱以后,英法迅速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自愿联盟”。
大家有共同志向,愿意帮助乌克兰的凑在一起——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武器的出武器,并且准备向乌克兰派兵。
但是他们的硬气只能体现在口头上、态度上,甚至在派遣军队这个问题上,他们也是谨慎行事,认为派兵只是去保卫乌克兰的一些重要基础设施,而不是到前线与俄军交战。
在派军队这个问题上,他们慎之又慎,有这样的意愿和想法,但执行起来非常难。
但在制裁方面,或者说尽量向乌克兰提供更多经济援助方面,欧洲部分国家是有决心的,部分国家没有决心。
比如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就与特朗普关系甚好,她认为必须由美国出面,不主张欧洲派兵,并明确表示意大利绝对不会派兵去乌克兰。
欧洲国家也担心,因为普京说过,任何外国军队进入乌克兰,都将被视作对俄罗斯的侵害,俄方会进行打击。
因此,任何国家要公开派军队到乌克兰都需要谨慎,万一被打了怎么办?
如果遭受攻击,国内民众民怨沸腾,甚至真的引发更大规模战争怎么办?
现在欧洲国家都开始告诉民众,建议至少囤积三天的食物和水。这不就是备战备荒的节奏吗?
这就是欧洲的态度,在制裁问题上向俄罗斯和美国说不,挺起了腰杆。但在派军问题上,内部意见不一,十分犹豫。
他们清楚,如果要与俄罗斯真正兵对兵、将对将、刀对刀、枪对枪地对抗,欧洲国家是力所不及的,离不开美国的帮助。
这一点,欧洲人至少是心知肚明的。
观山太保
讲就天下无敌,做就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