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西方禁售到禁售西方:中国南海有一神器,一星期造起一座岛

正一品 2023-07-24 22:57:05

2010年1月19日,“天鲸号”交船仪式在深圳隆重举行。

这是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自航绞吸式挖泥船,该船自成功问世,就成为了亚洲第一和世界第三。

所有的光鲜亮丽背后都受尽了数不尽的挫折,“天鲸号”也不例外。天鲸号的诞生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磨砺,我国也曾因此而处处受制于人。

(我国绞吸船天鲸号)

被封锁下的艰难突破

1966年,建国初期经济较为困难的新中国花了170万英镑从荷兰的手中买下了一艘二手挖泥船。

170万英镑相当于四吨黄金,相当于如今的十亿人民币,这放在如今也可以算是天价了。这挖泥船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什么受到各个国家如此重视?

(挖泥船作业中)

挖泥船被称为船舶中的清道夫和造岛神器,不仅可以疏浚河道,还能够填海造陆,运输和挖掘物料,配合大功率铰刀还能够不用爆破就挖掘石灰石与玄武岩等。

它用处广泛,工作效率极高。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上可以说是几乎空白。

(德国造船业)

没有技术就只能依靠购买了。

当时的造船业大国有德国,日本和荷兰等国家,虽没有明确的政策要求禁止向我国出口,但却在向我国售卖时经常狮子大开口。我国苦于技术,也只能够默默忍受,花钱当冤大头。

(我国绞吸船天鲲号)

基于此,我国下定决心势必要研发出属于自己的挖泥船。在引进挖泥船设备的过程中也受到了西方国家的重重阻挠。

西方外商不允许我们只购买关键设备,必须要求高价购买所有设备才会提供设计方案。

经德国VOSTALMG公司设计后,我国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起来开始了自主研发之路。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

国之重器,冲向世界

天鲸号在投入运行之后就受到了世界各国的瞩目,尤其是美国为首的国家,在14年我国的天鲸号在南海还受到了来自这些国家的监视。

“天鲸号”也不负众望,在南海连续作业两百多天,目前为止我国建造完成的南海诸岛都是在一年内完成的,天鲸号平均一周就能够建造一个岛。

(挖泥船填海造陆)

这样高的建造速度大大出乎了国际社会的预料。

在他们意识到问题之后,我国早已完成了对于南海地区的填海造陆工作,将海外势力一点一点挤了出去。

我国在南海已经完全掌握了对于南海地区的主动权,也大大扩大了我国的军事实力涵盖范围。

(日本填海造陆)

同样是填海造陆,比起中国,日本就闹尽了笑话。

有报道显示,日本在自己岛礁斥巨资大规模种植了珊瑚,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扩张国土和岛屿的面积。然而戏剧的是,日本大规模种植的珊瑚,被不知道哪里来的大量珊瑚克星棘冠海星通通啃食殆尽,白花花的400多亿就这么没了。

(珊瑚礁)

“风水轮流转”,眼看着我国的挖泥船竟然到了如此领先世界的水平,从以前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到现如今日本等国家纷纷来我国想要求购。

我国出于对技术的保护,也出于对这些曾对我国进行过技术封锁的国家的反击,早在几年前就对外宣布挖泥船“只租不卖”,毕竟这种国家重器的核心技术永远只有自己掌握才更让人安心。

(我国挖泥船天鲸号)

虽然我国的绞吸船已经位居世界前沿,但比起德国和荷兰等国家仍旧存在一定的差距,荷兰等国家的挖泥船在国际社会上占据的仍旧是主导地位。

不仅仅在技术上,在数量上也领先于我国。

目前我国的大型挖泥船在30艘以下,而荷兰仅仅是规模最小的挖泥船公司数量都有40艘以上,我国的造船业发展仍旧任重而道远。

(荷兰挖泥船)

一个个默默奉献的小角色

在我国绞吸船天鲲号的初次任务中,船员们就在远东地区遇上了坚硬的冻土和岩石。

为了赶在工期之前完成任务,船员们全天无休,时刻准备着冲进严寒的天气里去更换挖掘中被损坏的铰刀。厚厚的工作服被冰雪冻住,但里面船员们却在流着汗水。

在一个个船员的努力下,从国内到远东再到阿联酋,天鲲号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天鲲号船员们)

“只是一个小组长而已”,天鲲号的二管轮常子人谦虚地介绍自己。

年纪最小的常子人在任务中一次次冲在最前沿。但在他看来,自己只是一个小角色。可正是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小角色才让我国的大船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的任务,让我国的船只航向了世界。

(挖泥船工作)

时至今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挖泥船不再只有天鲸号,“天鲲”“天麒”“天麟”“天狮”等都是我国十分优秀的绞吸船。他们在南海热火朝天的工作,还完成了一带一路的沿线建设任务顺利回国,为我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

【1】“天鲲”挖出新海陆 环球网

【2】常子人:天鲲号背后的“小角色” 中工网

0 阅读:121

正一品

简介:揭秘历史,探索真相,尽在正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