袈裟下的资本“帝国”,方丈释永信曾花4.5亿买地,名下18家企业

张苞华评娱乐 2025-03-29 10:56:57
前言

袈裟下的资本有多惊人?

或许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可以给出你震撼答案。

3年前他豪掷4.5亿郑州买地,彼时名下更是有18家横跨文化、旅游、医药甚至网络科技的企业。

一时间,引起网友热烈关注,这哪里还是青灯古佛的修行者?

释永信为何要将少林寺商业化?

少林寺与释永信

这或许得从少林寺的发展历程说起,这座寺庙坐落在河南登封,自古就被尊称为“天下第一古刹”,“禅宗祖庭”,“功夫圣地”,有着超1500年的悠久历史。

少林寺,最初是有着佛教信仰的北魏孝文帝为了安置印度一高僧而建,多年来,它宛如中原大地的灯塔,引领着无数虔诚的信徒。

可是到了清朝中后期,佛教发展遇到挑战,少林寺也随之开始衰落。

更甚至,在1928年,曾经的“天下第一古刹”也遭受了严重破坏。

当年军阀石友三一把火烧了少林寺,许多珍贵文物和书籍被毁,这座千年古寺几乎变成一片废墟。

直到80年代,在国家的帮助下,少林寺才得以慢慢恢复,但这时的情况还是不佳。

虽然由于82年电影《少林寺》的出现,全国掀起了“少林热”,少林寺再次闻名全国,可随着新世纪到来,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他们也面临着新的难题。

过去依靠施主供奉香火的模式逐渐难以维持,他们的运营遇到了困难,生存遭遇了危机。

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释永信走上了历史前台,他带领少林寺走出了困境……

释永信,本名刘应成,他家人信奉佛教,由于受到爸妈的影响,小小年纪的他也对佛学充满热情。

于是,在16岁那年,他毅然离开家乡安徽,选择到登封修行,取法号永信。

进入少林寺没多久,他也受到了时任方丈释行正的看重,释行正很喜欢聪明机灵的释永信,不仅收他做徒弟,而且还开始尽心尽力地教导培养他。

学了几年后,释永信又去了全国各地寺庙进行游学,向其他修行人交流佛法。

1987年,师傅释行正走了,临走前,将年仅22岁的释永信叫到跟前,传位于他。

就此,他正式扛起“让少林寺再次闻名全国”的责任。

不置可否,当年年轻的释永信肩上担子很重,他看到了少林寺的变化,明白时代不一样了,即使是寺庙也得跟着改变,他具体是怎么做的?

袈裟下的资本“帝国”

考虑到少林寺的实际情况,他决定效仿一些风景区,尝试一些商业手段。

释永信带着大家修好了寺庙,设计了旅游路线,还成立少林武僧团去表演。

这些措施很快就让古寺庙赚到了不少钱,经济状况有了明显好转。

之后,随着释永信手头资金越来越多,他也开始“另辟蹊径”,试着将古寺庙其他价值进行开发利用,释永信创建不少公司,和一些企业进行合作,生意范围包括餐饮、药品、文化产品和旅游服务等。

释永信甚至特别重视注册商标,5年前,少林寺也曾因为商标事件发了声明,他为何会选择注册大量商标?

按释永信的说法,目标是把“少林”这个名字变成一个有影响力,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品牌。

除此之外,他还在加拿大等地建了文化交流中心,与各国人进行沟通,致力于将少林推广到全世界,让更多人喜欢武术,爱上武术。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少林寺已经不再是过去破败寺庙,而是一个结合了多领域的超级品牌,它的确变了,全世界人们时常来少林参观交流。

然而,释永信的商业化运作并非总是顺利,也引来了不少争议……

商业化背后的伦理拷问

2022年,一则名为“少林寺进军房地产”的话题冲上了热搜,霸榜好几天,起因便是因为有人发现,郑州某商业用地,以4.5亿多的价格被少林寺参股公司拍得,而那家公司法定代表人当时显示的是释永信。

一时间,网友议论纷纷,有人觉得,寺庙本该是安静的地方,不应该过分追求金钱利益。

也有人指责释永信利用千年古寺的名声大肆敛财,使得少林不再是清修之地,反而像一个商业机构。

更有一些人质疑这种做法是否偏离了佛教的本意。

随后,相关人员做出回应,并非少林寺直接投资,而是两个公司合资投资,但即便如此,一些人依然无法接受这种行为。

随着舆论愈演愈烈,释永信最终选择不再当涉事公司股东。

释永信退出公司股东

除了寺庙运营方式引起讨论外,释永信的生活作风也引人注目。

网络上曾流传着关于他的各种传闻,包括拥有多重身份,胡乱花费寺庙钱财。

更有人爆料:释永信方丈与女大学生存在不正当关系,且生下了孩子,就连外媒后来也”参一脚“,曝释永信在海外有至少几十亿美元存款。

尽管最终调查显示,大部分内容并不符合事实,但调查也发现少林寺在管理财务上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地方。

这次事件也让大家关注到,像少林寺这样的机构,在财务运作方面可能需要更加透明和规范,以便更好地接受公众的监督。

不过,鲜少人知道,其实不只释永信,还有部分方丈同样在尝试用商业方式经营寺庙。

黄龙寺的释持忠方丈就是其中一位。

其他寺庙的商业化尝试

释持忠和释永信一样,他把大量资金用于重建和发展寺庙,但即便如此,也有人质疑他积累了大量个人财富。

有人甚至称他为“佛门CEO”。

对此,释持忠回应自己不是为了赚钱,只是想用现代方法帮助寺庙,但很多人对此还是有不同意见。

个人觉得,大可不必,毕竟和尚也是人,需要吃饭,需要活下去,并且我们也不能说,少林寺有现在,方丈释永信一点儿功也没有。

少林寺方丈和黄龙寺俩方丈的经历,毋庸置疑也不免令人深思。

在商业大潮汹涌澎湃之际,如何坚守佛教的本质?

在传承文化之际又该如何实现发展?

古寺庙商业化,这一应对社会发展的举措真的明智吗?

这也许是目前少林以及其他宗教场所需要面对的问题。

对此,你觉得呢?欢迎各抒己见。

参考资料

1.《少林寺要进军房地产?事件相关方发声:不是少林寺直接投资》央视财经,2022年4月7日发布;

2.《释永信退出少林无形资管公司股东此前持股80%》上游新闻,2022年4月14日发布,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0 阅读:1
张苞华评娱乐

张苞华评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