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和陈独秀,为啥不待见国宝梅兰芳?

杰燊 2024-12-07 17:14:42

苦命的梅兰芳,咋这么不招人待见?

鲁迅说,看到梅兰芳 “黛玉葬花” 的照片之前,怎么也想不到,黛玉眼睛那么凸、嘴唇那么厚。

陈独秀也说,要是因为梅兰芳的艺术而受欢迎,那他为中国艺术感到羞愧。

但是,梅兰芳在美国的演出,却万人空巷!

美国总统,给梅兰芳写信,祝贺他演出成功。

大名鼎鼎的笑星卓别林,想见梅兰芳一面,都顾不上自己穿着破破烂烂、脏兮兮的衣服,就冲进来了!

一、鲁迅对梅兰芳的评价

鲁迅看到梅兰芳 “黛玉葬花” 的照片,说中国最伟大最永久的艺术,就是男人扮女人,还把太监和旦角放一块儿说。

在《论照相之类》里,鲁迅就说,看到照片之前,怎么也想不到,黛玉眼睛那么凸、嘴唇那么厚,还说梅兰芳的扮相有点像麻姑。

他把太监 和男人扮女人联系起来,说这在外国都没有,是个 “怪艺术”。

鲁迅小时候就不喜欢京剧,新文化运动之后,他要批判封建的东西,就觉得京剧 “毫无美学价值”。

在《社戏》里,鲁迅说,自己二十年里,就看过两回京剧,给他留下了 “冬冬惶惶之灾” 的坏印象,觉得在戏台下待着可难受了,从那以后,就对京剧不怎么关心了。

他还反对京剧表演里的 “象征艺术”,说脸谱和手势就像代数,不是真正的象征。

1933 年,英国文豪萧伯纳,访华的时候,鲁迅和梅兰芳一起,出席了见面会,可他俩没什么互动。

鲁迅觉得萧伯纳问题提得挺好,可梅兰芳回答得太差劲了,说他们的问答是 “问尖而答愚”。

1934 年,鲁迅用 “张沛” 这个笔名,批评梅兰芳是士大夫的玩偶,没从玻璃罩里跳出来。

在《略论梅兰芳及其他》里,鲁迅说,士大夫把梅兰芳,从普通老百姓里挑出来,给他弄了个玻璃罩,还弄了个紫檀架子。

梅兰芳没被士大夫帮忙之前,演的戏虽然俗,但是有生气,变成 “天女” 之后,虽然看着高贵,但是死板又矜持。

鲁迅还批评那些,捧梅兰芳的人,感叹梅兰芳,没想到从玻璃罩里跳出来,说他在美国的演出,不是把光发扬出去了,而是把光给收敛了。

鲁迅对梅兰芳的批评,都是带着他自己的个人色彩,全是因为他个人的喜好。

鲁迅小时候对京剧的坏印象,还有他对京剧 “象征艺术” 的否定,再加上他本来就不喜欢京剧,也不喜欢旦角,这些都影响了,他对梅兰芳的看法。

鲁迅其实没真正了解过京剧,因为讨厌,就对梅兰芳有偏见,这也让梅兰芳对鲁迅不太高兴。

梅兰芳没公开反驳过鲁迅,鲁迅的葬礼他也没参加。

新中国成立之后,梅兰芳和鲁迅的夫人许广平,都是全国政协常委,经常一起开会,但是私下里没什么来往。

有关于鲁迅的纪念活动,作为文联副主席的梅兰芳,也很少露面。

二、陈独秀对梅兰芳的评价

陈独秀在《每周评论》这份报刊里,对梅兰芳访日,提出了批评。

他说,要是因为梅兰芳的艺术而受欢迎,那他为中国艺术感到羞愧;

要是因为梅兰芳的容貌而受欢迎,那他为中国民族感到羞愧。

陈独秀,为啥批评梅兰芳访日呢?

第一,陈独秀自己比较推崇,那种能教化民众的传统戏曲,不喜欢梅兰芳编的古装新戏。

陈独秀在戏曲方面,有个很有名的论断叫《论戏曲》。

他觉得,现在的戏曲和古乐是一脉相承的,还老在文章里夸古代传统戏曲,像说 “元明剧本,明清小说,乃近代文学之粲然可观者”,还为 “元明剧本” 鸣不平呢。

可梅兰芳 1913 年,到上海演出之后,受上海新舞台和新戏的影响,开始创作新戏。

1919 年访日的时候,演了好多古装新戏,像《嫦娥奔月》、《天女散花》、《黛玉葬花》这些。

这些古装新戏,既不是元曲,也和古乐没什么关系,这就和陈独秀对戏曲的看法,不一样了,所以陈独秀批评梅兰芳访日,其实是在表达对新编戏的不满。

第二,梅兰芳访日的时候,正好赶上巴黎和会和五四运动时期,国内反日情绪特别高。

1919 年梅兰芳在日本演出的时候,“五四” 运动爆发了。

因为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了,国内的人都特别反感日本。

梅兰芳在这个时候在日本演出,肯定就会引起争议。

中国留日学生都给梅兰芳剧团写信,劝他别演了,回国吧,不过剧团因为有营业演出合同,就接着演了。

第三,咱们国家传统文化里,本来就不太看得起男旦。

陈独秀虽然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可他是从传统书香门第出来的,家庭对他影响很大。

咱们传统文化里一直不太重视男旦,陈独秀写旧体诗写得挺好的,也受了传统观念的一些影响。

他不觉得戏曲本身有啥艺术价值。

对于梅兰芳访日演出,陈独秀显然觉得,梅兰芳没资格代表中国艺术。

总的来说,陈独秀对梅兰芳访日的批评,反映了他自己对戏曲的看法。

三、梅兰芳在美国演出情况

梅兰芳访美演出,可是中国近代戏曲史上,相当了不起的一件大事。

为了这次演出,筹备了好长时间。

智囊团里的齐如山先生,可出了大力气,专门给写了四本介绍性的书,还都翻译成英文,另外配上两百多幅图片,这对美国观众和文艺界,能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戏剧,起了特别关键的作用。

在访美演出的时候,美国媒体对梅兰芳的表演,那是高度关注,评价也特别高。

在纽约的第一场演出完了之后,《纽约世界》和《纽约时报》,马上就报道了,一个劲儿地夸梅兰芳,是特别出色的演员、歌手还有舞蹈家,说中国戏剧风格独特,有自己的程式规范,历史还特别悠久。

之后美国的媒体,都争着报道,梅兰芳在芝加哥和加州演出的时候,也一样很受关注。

《芝加哥每日论坛》,把中国古典戏剧,比作一幅特别美的画,说它内涵可深了,不是光看表面颜色就行的。

本来梅兰芳的首次演出,定在纽约第 49 大街剧院,结果演出公告一出来,人多得不得了,主办方没办法,只好把演出地点,改到能容纳一千多人的,曼哈顿国家剧院。

一开始想着在纽约最多演 3 场,能卖出一半票就不错了,可没想到两个星期的票,一下子就被抢光了,最后还延长成了五个星期。

就连当时的美国总统,都给梅兰芳写信,祝贺他演出成功,还说自己因为公事没看成,觉得特别遗憾,希望梅先生能再到华盛顿演出。

梅兰芳美国之行,快结束的时候,美国文艺界的那些大腕和精英们,一起给他办了个特别高档的送行宴会。

大名鼎鼎的笑星卓别林,想见梅兰芳一面,都顾不上自己穿着破破烂烂、脏兮兮的衣服,就冲进来了。

梅兰芳访美演出成功了,这可把中国的有识之士们给高兴坏了,一下子就开启了,中国近代戏曲翻译的热潮。

熊式一写的英文话剧《王宝川》,在英国和美国演出,都特别成功。

海外的学者们,对梅兰芳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专业,出了好多著作和期刊文献。

今年正好是梅兰芳诞辰 130 周年,也是他访美 94 周年。

在洛杉矶开幕了一个叫 “重逢 —— 梅兰芳与美国” 的展览。

展览分 “梨园子弟”、“旦角宗师”、“访美使者”、“今日重逢” 这四个部分。

这都体现出,梅兰芳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

四、中国当今 12 位大人物评选梅兰芳票数

1923 年 1 月,中国当今 12 位大人物评选票数,最后公布出来了。

梅兰芳得了 89 票,比好多名人的票数都高,就比陈独秀的 148 票少一点。

在《密勒评论报》举办的全国性投票评选活动里,梅兰芳也被大家选了,得了 22 票。

还有在 1918 年《顺天时报》,评选伶界大王的时候,梅兰芳得了 232865 票,刘喜奎得了 238606 票,刘喜奎比梅兰芳多了 6000 多张票。

在当时的评选里,梅兰芳的人气和影响力可不小。

《密勒评论报》的全国性投票评选活动,好多人都参加了,梅兰芳能得 22 票,就说明,他在当时社会里,知名度很高,大家都很关注他。

在 1918 年《顺天时报》的伶界大王评选里,虽然刘喜奎票数比梅兰芳多,但是梅兰芳也有 232865 票,这也能看出来他在戏曲界的地位和受欢迎程度。

梅兰芳在评选里,能有这么高的票数,不光是因为他艺术上特别厉害,也因为他在社会上影响特别大。

他的表演艺术观众都特别认可,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名声都很好。

和刘喜奎比起来,梅兰芳和她在艺术风格、表演特色上各有各的好,他们俩一起,推动了中国戏曲的发展和繁荣。

五、胡适与梅兰芳的关系

胡适和梅兰芳,一个是留过洋的博士,一个是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他俩在 1925 年之前就认识了。

梅兰芳要去美国演出的时候,胡适可帮了大忙了,又是写介绍信,又是翻译剧情,还写文章推荐梅兰芳。

梅兰芳演出回来,胡适还亲自去参加欢迎会。

胡适认识梅兰芳之后,就经常去缀玉轩。

胡适靠着自己学问大、名声好,对梅兰芳的演艺事业帮了不少忙。

特别是 1930 年,梅兰芳去美国访问演出这件大事,胡适起的作用,别人可替代不了。

出面邀请梅兰芳去美国演出的,是 “华美协进社”,这个社是胡适、张伯苓、杜威这些中美学者,一起发起组织的。

就是因为有它邀请,梅氏访美才能成。

这次访美的筹备工作大部分在北京,具体策划和组织的是齐如山,但是总导演、总顾问张彭春很可能是胡适推荐的,因为胡适和张彭春都是留美时候的同学,都是杜威的弟子。

胡适虽然在上海,但是梅兰芳要么专门到上海去拜访他,要么就写信,跟胡适打听美国的情况,像风土人情、观众喜欢看啥、美国剧院啥样这些。

胡适每次都给他说得特别详细,大到整个出访的演出策略,小到演出剧目的安排、角色的搭配这些,胡适都积极地给想办法。

比如说,梅兰芳让胡适帮他选,哪几出戏,能在美国演,哪几出戏,不适合在美国演。

胡适后来还说过:“他(梅兰芳)每晚很卖气力的唱两出戏,招待我们几个人去听,给他选戏。那时一连看了好多夜。梅兰芳卸妆之后,很谦虚,也很可爱。”

梅兰芳还写信,让胡适把《太真外传》的说明书,翻译成英文。

为了支持和宣传梅兰芳出访演出,胡适专门写了一篇《梅兰芳和中国戏剧》的文章,收到旧金山欧内斯.K. 莫编纂的《梅兰芳太平洋沿岸演出》英文专集里。

文章里夸梅兰芳是 “一位受过中国旧剧,最彻底训练的艺术家”。

1930 年 1 月 18 日,梅兰芳带着梅剧团 21 个人,从上海坐英国 “加拿大皇后号” 轮船去美国了。

上海各界的名人,都很热情地欢送,胡适还专门到码头去,上船给梅兰芳送行。

梅兰芳访美演出可轰动了,特别成功。

因为胡适的关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公会,专门开茶话会欢迎梅兰芳,胡适的老师杜威,还宴请了梅兰芳。

梅兰芳在美国,还得了个博士头衔。

梅兰芳回来之后,第一时间就去登门感谢胡适。

之后他俩也一直有来往。

1934 年除夕那天,冯幼伟到胡适家,说梅兰芳出国演出的事,晚上胡适还去参加了,梅兰芳除夕之夜的宴请。

1936 年 7 月 14 日,胡适从上海码头坐船去美国,参加太平洋国际学会,第六届年会,送行的人很多,胡适还特别提到,梅兰芳的送行,说 “最可感谢”。

作为朋友,胡适也没忘了,在北京的梅兰芳。

1959 年元月 26 日,他在台湾,给齐如山 85 寿诞题词的时候还说,希望以后能一起回去,到 “缀玉轩” ,听梅兰芳唱齐如山编的新曲呢!

谁能想到,就过了两年,梅兰芳 1961 年 8 月 8 日,在北京去世了;

0 阅读:11
杰燊

杰燊

大家好我是杰燊,一个喜欢说点历史的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