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湖北人,小时候记得在长辈中有这么一种说法:一个人的名字别取太大,因为人镇不住容易短命或者遭到厄运。很多人在取了名字之后,故意给自己取一个不好听的小名,比如二狗之类,为自己冲厄运,更有甚者直接改名字。
很多人一看就知道,这就是一种迷信的说法。
可是名字对于一个人来说十分重要。到了现代社会,取个好名字太难了!甚至都有专门给人取名字的公司,以此生意来赚钱。
中国的姓氏文化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取名都很重视,人一出生就必须有自己的姓氏。就这样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姓氏文化。当然因为社会原因,女性一般只是拥有姓,而无名字。
先秦时期以及以前,一个人不仅有姓,有氏,还有名。比如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他姓赢,是赵氏,名政。又比如著名的改革家商鞅,他是姬姓,公孙氏,名鞅。
到了汉朝开始,一个人的名字有所变化,那就是氏不在特别受到重视。就是一个人有姓,有名,还有字。比如汉朝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他姓刘,名邦,字季。又比如三国时期的枭雄曹操,他姓曹,名操,字孟德。
中国自宋代以来,就有《百家姓》流传下来,各种姓氏都有自己的族谱,一直流传至今。
所以古代很多人成为天子做皇帝以后,会去追溯自己的祖先。有些人在王权官僚体系挣得一官半职,同姓氏支脉都会引以为荣。
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在祭祀我们的祖先,比如炎帝、黄帝、帝禹等等。而且很多人都按自己的族谱来寻根祭祖。
这就是中国的姓氏文化。
古代政权的国号和人一样,历代王朝政权的建立 ,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的政权取个名字,也就是国号。
但是取名字,可不是那么随意的。因为凡事都必须有合法性和正当性,特别是像立国这种翻天覆地的大事。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名字,大家对他的认同感就会降低。翻开中国历史,有多少人为了这个“名”,不知道做了多少事,希望自己名正言顺。
比如自秦以来的传国玉玺被人争得头破血流。可到头来,很多人依然逃不了“来路不正”这个诅咒。
取国号有什么依据呢?无非就是四种。
首先就是政权的开创者原来就在旧政权有官职和封地。比如隋朝的开创者隋文帝杨坚就是原来北周的隋国公,封在隋地。然后就是李唐王朝的开国之君唐高祖李渊,原来就是隋朝的唐国公,封地在唐地。
然后是政权开创者的创业之地。汉朝的开国君主汉高祖刘邦,就是封为汉王,因为封地在汉中之地,之后就建立了汉朝。宋朝的开国之君赵匡胤的发迹之地就是在宋州(今天的河南商丘)。
其次就是统治者在认同的文化思想中找到合适的名字。比如元朝和清朝。
元朝的国号大元,根据《元史》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在公元1271年(至元八年)正式改国号为大元,取意中国的《周易》中的“大哉乾元”的意思。而清朝的国号大清,其在满文中的借词“代清”,取意至高无上之国的意思。
元朝版图
最后还有一种,就是集齐以上三种元素,之后再加上一个“大”字,这样就成了一个新的国号。比如辽国人建立的政权国号就是大契丹,后来又改成大辽国。
其实最奇怪也最右玄机的就是第四种,那些喜欢在用“大X”做国号的政权,也有很多出奇一致的地方。
何为“大”“大”字,最早的象形文字里,就有记述。就是一个人伸开了双臂和双手,还伸开了双脚。这里的意思就是这天地之间,除了天地之后人最大。
然后就是在古代文字里,大字通“太”,取意尊贵和重要的意思。
当然我们在古代文献中,见到很多记载,都有什么大唐、大汉、和、大宋、大明等等称呼,这些其实都是当时身处在这个王朝里的人,对自己的王朝的一种吹捧和奉承,当然你还别说,其实反而增加了我们的民族自信。
到目前为止,我国有正式的史书二十四部,几乎囊括了中国所有的朝代,而这些史书被合称为二十四史。
这些史书中,明确自己的国号中有“大”字的王朝只有两个,元朝和清朝。除此之外,其他的国号都平平常常,但是这些政权王朝大部分都是全国性的政权。
但是史书中有记载那些在国号中带有大字的政权,都像有一股魔咒套在他们的身上。什么魔咒?那就是他们要么是寿命很短,要么就是偏安一隅的地方政权。
难道真的是应了那句老话,名字取太大镇不住?还是说真有一种魔咒无法打破?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种阴阳谶为之说只是一种迷信,肯定无法解释这样的现象,作为现代的人怎么会这么想?
闪亮登场的“大”字国号政权现存史书记载,中国历史上有26个国号以“大”开头的政权。元朝和清朝除外,那到底还有哪些?
首先就是历代农民起义军建立的政权,喜欢用这样的国号。
比如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公元880年,黄巢带领的起义军攻破长安,屠杀李唐宗室,灭亡了唐朝。同时建立了政权,其国号为大齐。
元末农民起义,群雄并起,大家都各自称帝,建立自己的政权。比如张士诚的政权国号为大周,明玉珍在蜀地称帝,国号为大夏。
还有明朝末年的李自成起义,他在西安称帝,建立政权 ,国号为大顺。
甚至是秦末农民起义时,陈胜在为自己造势的时候,都使用过“大楚”这样的口号。
众所周知,这些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都是在短时间内,因为各种原因迅速灭亡。因此基本上没有得到后世的承认。
然后就是在乱世割据的政权中,很多人也喜欢用这样的国号。
比如在五胡乱华时期,这样的例子就很多。比如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四川地区的成都王李雄建立了政权,国号大成,史称“成汉”。苻坚在公元351年称帝,建立前秦,国号为大秦。除此之外,还有比如吕光建立的大凉。
唐朝灭亡之后,五代中五个朝代的国号都冠以大字。
唐朝末年,黄巢起义被彻底剿灭之后,梁王朱温在开封府称帝,建立后梁,国号大梁。当时天下还有一个燕人建立的大燕和蜀人建立的大汉(史称“天汉”),以及广东人建立的大越。
后梁灭亡之后,后唐建立,其国号为大唐。这时候朝中有福建人延均建立的大闽政权。之后又有人见人延政称帝建立大殷。
北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辽人建立的契丹,统和元年改其国号为大契丹,之后在公元1066年(宋英宗治平三年)改国号为大辽。
公元1115年(宋徽宗政和五年),金人完颜部落建立了金国,国号为大金。就在金国攻打辽国的时候,辽国的箫干自立为帝,国号为大奚。
说起来你不信,在公元1052年(北宋皇祐四年),南方的交趾入侵宋朝边境,一名叫侬智高的壮族人奋起抵抗,因为北宋皇帝的置之不理,侬智高在占领邕州(今天的南宁)之后,自立为帝,国号为大南国。
而且他们甚至带兵进攻广州,最后是被北宋难得的帝国名将狄青打败,后被灭族。
北宋灭亡之后 ,也就是靖康之耻之时,金人立张邦昌为帝,国号为大楚。之后还立刘豫为皇帝,国号大齐。
金国末年,金国的宣抚使富鲜万奴在辽东称帝,国号为大真。
你看看以上的政权,其实大部分都是属于地方割据政权,抑或是虽然有中央政权之名,但是无法统一全国的实名,属于名不副实的政权。
“大”字的良苦用心其实这样做法用心可以理解的是农民起义战争。
因为给自己的政权取这样的国号,其良苦用心就是希望有一个尊贵的名字,让大家更容易接受。也是给自己找一个可以让人理所应当接受甚至参与进来的正当理由。
那些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战争,农民都是因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日子很难过,为了生存万不得已才拉起起义的大旗。
可是面对自己的对手,那个早已取得合法性的政权,起来反对它甚至推翻它,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还有一个正当合法的理由。比如明末农民战争中,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
这个国号怎么来的?取自于《易经》的“天之所助者顺’”。
至于那些地方割据政权就更是如此。他们大多都是因为中央王权统治瓦解,无法对地方进行有力控制,因此才对地方拥有军事力量的人起了割据之心。
他们也想着自己可以得到上天的眷顾。
另外也有个人的雄图伟业梦,因为他们的眼光和战略早已冲出自己地盘,面向全国。
他们只想用这样的国号,来证明自己的受命于天,成为天命之子。
比如五胡乱华时代的前秦皇帝苻坚,他的国号大秦。但是他曾经一统北方,然后想统一全国,于是领军南征消灭东晋,结果在淝水之战惨败,之后一直败退到了中国西北方。
对于这样的人物,我们还是报以强烈的同情和赞赏。
但是更多的人,哪有什么雄图伟业,无非是自己的无耻皇帝梦和权力梦。比如李雄的成汉、契丹人的大辽国、金人的大金国。
越是这样的想法,越容易让人感觉到可笑和滑稽。为什么?因为正统性这个词还真不是什么响亮的国号能获得的。
正统王朝的合法性来源纵观中国的历史,一个新的政权的合法性来源,有以下几个。
其一就是顺位继承。这里面就涉及到了一个儒家思想推崇的禅让制。比如魏国取代汉朝,西晋取代魏国,隋朝取代北周等等。正史记载他们的皇位都是前朝皇帝下旨禅让获得的。
他们虽然实际上都是拥有强大的力量,然后通过采取强硬的手段来获得政权。但这表面的合法性就足以让大多数人接受。
其二就是直接武力推翻前朝,并且终结乱世,实现华夏的大一统。这里典型的例子比如像汉朝、唐朝、明朝。他们都是在自己通过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统治才能,推翻前朝的统治,并且在乱世中消灭所有的对手,完成天下的统一,这是一个艰苦的创业过程。
一个国号就能获得正统性,只怕是痴人说梦。
综上所述,虽说儒家先贤提出了“名正言顺”的思想,也得到后世大众的认可,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认可这样的思想传统。但是国号只是一个代称而已,那种简单以为取号称帝就能成就一个王朝?要想成为真正合法合理的政权,它必须是民心所向,能为百姓谋福利。否则这样的政权即使再强大,人民都会奋起反抗,起来推翻他们,把他们彻底埋葬。所以不要太执着一个名字,我们要看的是一个“名”之下的真实存在。
汤之铭
还有民国大总统和临时大总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