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的沉沦:自己对现实的失望和对那些背叛的疯狂报复

云梦泽中的读书人 2023-06-02 15:11:25

观董卓上半生的成就让我意识到,他就是一个年轻国家的军事人才,一步一个脚印,为自己的国家建功立业,逐步成长为一个国家的栋梁之才。又对当时的朝廷弊政深恶痛绝,身怀拨乱反正、报效国家的志向。那个察举孝廉选官制的大汉王朝,董卓前半生的成功与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可是他的下半生所犯下的罪孽,一切都是背叛导致的复仇报复,无力改变现实的破罐子破摔心理,其结果让人触目惊心。如果汉武帝或者汉高祖刘邦泉下有知,一定恨其后代不争气,估计九泉之下心也是寝食难安,他们的棺材板都要按不住。自己辛苦建立打拼起来的基业,竟然出了一个让皇家子孙蒙受巨大耻辱的乱世枭雄。

那我们来看看这位出生良家的西北汉子是怎样一步一实现自己的梦想,又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向深渊,成为破坏之王,留恶名于后世。

他的出道,从羽林郎开始。要知道,著名的汉朝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就是羽林郎出生。出生在丝绸之路上的西部重镇临洮的“良家人”董卓,二十岁不到就被朝廷征为羽林郎,这是一支从事皇室宫廷的保卫工作的军队。羽林郎的选择标准也相对较高,都是拥有殷实和一定地位的家庭的年轻人,拥有比较聪明的头脑和勇敢的人。被选为羽林郎之后,可以平时保卫都城,战时上战场杀敌立功。自己被国家选入这支军队,董卓得到了一个可以发挥自己的本领平台和机遇。

他有了第一次机会,为国家建功立业。汉桓帝公元168年,东羌等胡族势力经常对汉朝的西部地区国土进行骚扰,特别是故都长安地区。身为羽林郎的董卓跟随中郎将张焕一起出战,最终摧毁了东羌势力,而且或杀或俘虏敌人军队超过万人。我们知道,著名汉朝军事将领卫青首次立功出击匈奴杀敌也不过数千人,冠军侯霍去病第一次出击也是杀敌两千多人。看得出来董卓这个人确实有勇有谋,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将军,可以成为维护一方安宁的朝廷军事人才。

因为这一次的战功,董卓崭露头角,被朝廷封为郎中的官职。他不羡慕与自己同时建功的张奂,这时候张奂已经身居大司农,官居朝廷高层领导,掌管国家朝廷赋税。这对于出生于西部地区的董卓来说,自己终于能够在京城获得一个不错的官职,已经超出了自己的预期。不仅可以在朝廷中央谋得地位,也让自己的未来可期。

这时候的董卓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坚信自己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努力,自己可以光宗耀祖,光大门楣。让自己能够在中原地区安家立业,自己的家族可以不用再在苦寒的西北黄土高原挣扎,让自己的家族迁徙内地,享受着大汉王朝繁荣安定的盛世。

之后,他确实不断地努力,自己功劳也越来越大,自己官职和地位也不断地提高。先后被举荐为并州刺史和河东太守。在这个帝国北境的并州地区,虽然地处北境苦寒,却有许多不世名将诞生于此,比如张辽、吕布等等。他在做并州刺史的时候,不断的为国家发现人才,也为发展自己的力量。

到了184年的时候,他已经身为中郎将。“汉朝陵园保卫战”让董卓再一次得到朝廷的赏识。而董卓这次表现有很惊艳,他率领的军队不仅仅获得战争的胜利,同时也能在北方强悍的胡羌军队重重包围中顺利脱身。这让朝廷里的军事高层对他也刮目相看。这一次他收获颇丰,被封侯拜将。

埋葬汉朝先帝的长安陵园面临着北方地区胡羌等叛乱势力的入侵,所以他又被朝廷征用参与到汉朝“龙兴之地”的保卫工作。这场战争中,因为这次军事行动并不十分顺利,可是上天站在了汉朝军队这边。天降流星让地方军队慌神,以为是上天对他们的警告,想打道回府,军心大乱,战斗意志也逐渐瓦解。结果可想而知,汉朝军队顺利打败了敌人。

当然他的军事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也会遇到一些挫折,这也许就是胜败乃兵家常事。比如他参与到大汉帝国的剿灭黄巾起义的战争就失败获罪。那时候的大汉王朝已经是被黄巾起义折腾的七荤八素,各地盗贼风起,国家动乱。

可是黄巾起义军不好打,因为那是一群有信仰(五斗米教)、吃不饱饭的农民组成的军队,为了吃饭和生存,不像自己在征战西北边疆的胡族。这一次董卓差点翻车,获罪于自己为之效忠的朝廷。在他前面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那就是同样是北中郎将卢植,最后差点被朝廷处决。

当然这并没有让董卓消沉,也没有让他的仕途受到挫折。就在第二年,也就是在公元185年,董卓被封为破虏将军,终于当上了朝廷的将军。就这样,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在国家官僚体系中得到重用和升迁,自己的地位和实力也越来越强大。

只是看到朝廷内部的宦官争权夺利,乌烟瘴气。董卓的内心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待在王朝的权利中心,于是他开始拒绝来自朝廷对自己的征召。

这次拒绝是朝廷下诏让他在朝廷担任少府,专门负责皇室的财政赋税工作。这是一个肥差,可是也是一个得罪人的工作,也是容易犯错误的工作。特别是在那个宦官把持朝政的朝廷,自己的工作不好开展,搞不好还有巨大危险。

所以他果断拒绝了朝廷对他的征召,借自己所处的地区危险动乱,想为朝廷驻守边疆,保境安民。他来了一招“将在外 君命有所不受”。这自然收到了来自中央执政者的猜忌和疑虑。

没办法,对这个成长起来的年轻军事将领,还是要以安抚为主。所以朝廷把他封为并州牧,作了并州的军政长官。州牧的权利远大于郡守,掌握着一个地方的军政大权。这样,董卓终于成长为一名朝廷的地方大员,长期的带兵经验,让他的羽翼也逐渐形成。

绝不能满足于此的他,等着一个机会,让自己能够再一次建功立业。上天再一次给了他机会。朝廷内部权力斗争,宦官和外戚势力水火不容。身为朝廷大将军何进招他进兵帮助自己诛杀宦官势力。

他想自己是举着义旗,行的是忠君报国之事。国家君王遇到危难,作为臣子应该义不容辞,为国尽忠。你看,战国时期的晋国时期,赵鞅将军不也是起晋阳的军队帮助周敬王清除维持了三年的王子朝之乱,维护了周王室的天子地位,从而让自己能够得到周天子的认可。那我也可以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帮助天子铲除周边的宦官势力。于是他毫不犹豫的出兵,同时上了一道奏疏,表明自己的忠心,希望自己能够救国家于水火。

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他的军队还没有到,他的高层领导人大将军何进就被杀。如果一般的人,肯定会待在原地或者放弃行动,因为行动缺乏必要的条件,就有失败的危险。作为一位长期征战的将军,他对形势有着敏锐的嗅觉。所以他还是继续进兵,并且成功的救回皇帝,自己平定了宫廷之乱。

这一次,一件让他十分失望的事情摆在了他的面前。那就是看到当今皇帝竟然如此脆弱,遇到事情就慌乱如麻,哭哭啼啼。他看不起这样的皇帝。可能长期的军旅生涯对他的影响,他希望自己的君王是那种贤明智慧的君王,自己可以像汉宣帝时期的霍光大将军一样,辅助天子中兴大汉王朝。只可惜实际面对的君主却不是如此,他失望至极。

这时候,一个念头在他心头诞生:废立皇帝。当然初心总是不错,因为有前面霍光作为榜样,他坚信自己也可以做到。而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董太后一直就想让汉灵帝立被称为‘董候“的刘协为皇帝,当时的汉灵帝看来确实刘协明显要强于刘辩。

为此,他做了很多准备,文武方面都有,两手准备都不放松。

首先就是加强自己的军事实力。他把原来大将军何进和他弟弟何苗的军队吸收到自己的帐下,然后又把并州刺史丁原的军队也归到自己的名下。这样整个汉朝都城洛阳就在自己的控制之下。

然后用武力办了一件文事。那就是威胁的方式把当世的名儒蔡邕请到了朝廷,任用他为侍中,为刘协继位搬来了一位在当世文臣中具有影响力的大臣作为支撑。

之后还试探了当时有影响力的年轻人。特别是拥有"四世三公"身世的袁绍的意思,袁绍当即反对,这样董卓心里有了底气。而且袁绍自己在这次谈话过后,就离开了洛阳。

就这样,在经过充分思考和一定的准备之后,董卓就在朝廷会议上把自己谋划已久的皇帝废立提案提出来,而且自比伊尹和霍光。这次廷议,他知道了了大臣的心意。

因为当时只有尚书卢植提出了反对,说现在不像以前,皇帝没有任何过失,所以不能轻易废立。卢植不按套路出牌,他不说霍光的事情,只说伊尹的事情让董卓哑口无言。所以他只能威胁说,当年霍光行废立之事,但都是用强权铁腕手段,我也不例外,一切都按军法来处理。这时候蔡邕就出来做和事佬,熄灭了董卓杀卢植的怒火。

然后他又把这个提议告诉给四世三公的太傅袁隗,当时得到了袁隗的首肯,表示赞成。就这样,这件事情就顺理成章的办成,董卓顺利废掉了皇帝刘辩,立刘协为天子,这就是汉献帝。就这样,董卓成功的登上了权力的顶峰,他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上去,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可是理想与现实了?差距太大,真的是现实很骨感,理想很丰满。黄巾起义把国家带入到了动乱时代,民不聊生;几代君主的宦官专权,朝廷政治黑暗;各地拥有军事力量的地方豪强党禁,开始割据;还有皇帝卖官鬻爵,国家人才流失,官场腐败等等。该怎么入手了?不知道。自己没有霍光之才,没有商鞅的改革手段,没有强大的背景支持。

可是国家如此,让人心痛。必须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才能扭转乾坤,所以自己不能满足于此,一定要让这个国家在自己的手中强大复兴。希望自己辅助这位贤明的君王一起,实现国家的强盛。

唯一的方法就是像治军一样,来治理这个国家,这就像现在的军政府一样。治理军队,讲究赏罚分明,行下效,忠于命令,杀伐决断,这样的军队具有很高的执行力的战斗力,才能打赢战争。董卓明白,只能通过这个方法,才能有所作为,于是他真的就这样开始治理国家。

首先他把自己摆到了最高的位置,自任相国,这样自己才能顺利发布自己的执政措施。

然后根据尚书周毖的建议,废除了许多贪污腐败的官员,提拔人才。荀爽、陈纪、韩融、韩馥、刘岱、曹操、袁绍、孔伷、张邈、张咨等等一系列的人被提拔,成为这个国家的人才储备。

为窦武等党人平反,还重新启用他们的子孙。而对自己的心腹基本上没有怎么得到重要的职位。

可是接下来他在开始实行自己的主张的时候,等着他的是什么?是背叛,他任用人才都起兵反对他。以袁绍为盟主的十一路诸侯奇兵,称他为"国贼董卓"。最后连他的所收的义子吕布也背叛他,他也死在了吕布的刀下。

背叛让他疯狂和愤怒,悲伤绝望,他的中兴国家的愿望被他的愤怒之心覆盖,他拿起了自己身为军事将领的手段,杀伐决断。不管是古代还是在现代,一个人如果遭到背叛,报复是必定的行为。就像现在的家庭出轨、兄弟背叛、人伦惨剧比比皆是。谁能够承受背叛,懦弱的人都会发起报复。

这时候,不管是自己的任何决定,如果有反对,就是一个字:杀。就这样,一个有着报国雄心的国家军事人才走上了杀伐的道路。广为熟知的董卓出现在大家的面前,鸩杀帝后、焚毁洛阳、秽乱皇室、烧杀抢掠、残酷暴虐。

作为现在后世的我们,回过头来看,董卓前半生努力打拼出了自己的前程。一位国家青年俊杰有自己的理想报复,有一颗报效国家忠于大汉王朝的心。董卓在后半生的所作所为,不仅仅是对自己理想实现受到挫折的消极应对,也是这个王朝走向陌路的一个缩影。

一个人受到背叛是很痛苦,那颗报复的心会把一个人拉向深渊,从此无法自拔。董卓也是如此,那些背叛的他的人是他亲自提拔起来,为了这个国家。但是他们却倒戈相向,剑指自己。不仅仅看清了他们的真面目,也要董卓开始报复。背叛后的疯狂报复,不仅仅是他的敌人,也有他的心腹。

对这个世界太失望,他希望自己任用人才能够改变这个国家,可是他们的背叛让董卓失望至极。干脆破罐子破摔,不再提以前的杀敌报国的雄心。既然你们说我是国贼,那我就坏给你们看。对于董卓,我抱着一份理解的心,心灵的受伤,让他迷失在报复的仇恨当中。

1 阅读:146
云梦泽中的读书人

云梦泽中的读书人

痴迷于神话,分享神话传说故事的大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