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听说有些公司在设定绩效奖励的时候,会特别增加一些额外的条件,比如某个人完成绩效指标之后,他当月的奖励必须要到年底才能兑现,而且如果一年之中的某个月没有完成要求,那么之前约定的奖励还会按一定比例扣除,
以前见识少,觉得这种指标有点坑人的意思,直到后来我见识过更为奇葩的奖励办法之后,我才意识到原来当你努力实现什么的时候,有些人正在努力不让你实现。
我以前听说某哆哆的侃一刀活动就是这样,
看似是差一步的胜利,实际上还有“千万里的路要走。”
看似差一步,实则还有千难万难要经历的事情,并不少见。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看似”的事情,和“实际”的事情差的那么远?
这里面其实有两个因素在作祟。
第一,就是看似的东西太完美,实际的东西太破败,在情感关系中,那些无法兑现的承诺就会有这样的表现,
承诺很美,但承诺离兑现十万八千里,甚至承诺只是“海市蜃楼”,看得到,但实际的回馈并不存在,这种巨大的落差感给人们带来失望之余,更是对所谓的承诺深恶痛绝。
第二种,就是刻意而为之。
人们努力坚持,夜以继日的去拼去忍,创造了10分的价值,但收益是5分,甚至只有3分,这个时候有个声音说,你再付出多点,迟早能拿到10分。
再付出,再再付出,身心俱疲,累的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眼神里失去的东西比心里失去的还要多,这个时候那个声音带着讥讽的语气告诉你,
你还是不够拼,你还是“能力不行”,给你3分都嫌多。
无论是第一种的海市蜃楼,还是第二种“消失的能力”,对于那些一直被人们重视却始终无法实现的挑战,渐渐成了一种对付出的挑衅,
挑衅什么?
挑衅的是耐心,是求之不得背后“总有人得了你该得的,所以你才不能得”的事实,挑衅的是态度,你用态度去争取,而他们用态度这两个字搪塞你的需要,
这不禁让人感慨万千,值得付出一生的挑战,什么时候成了一种对生存渴望的挑衅了?
后来人们渐渐发现,
也许从一开始,就只有挑衅,
就只有披着挑战“外衣”的挑衅。
骗傻子的游戏里,玩的人往往是被迫装傻的明白人。
不玩这个游戏,这道坎过不去,这道关打不开。
那怎么办呢?只能玩下去,
但玩下去之后呢?
有些时候,当人们把一切问题归咎于命运的时候,
那么命运便是问题的“借口”,
问题,就成了命运的“主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