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吹牛,我楚大明的命就是大,阎王见了都发愁。我好几次险些没命,可是他坚决不让我进地狱的大门。”
抗战期间,在太岳军区活跃着一支队伍,他们号称“中国最好的旅”,曾经数次发起了精彩的伏击战,打得日本鬼子鬼哭狼嚎。这支队伍就是八路军129师386旅。
386旅之强,强在精兵强将齐聚一堂。其旅长先后为陈赓、王近山等名将,副旅长先后为陈再道、许世友等名将,而隶属于386旅的团、营长,也没有一个不是战场上的骁勇猛将。这之中,有个叫楚大明的人尤其厉害。他最大的特点,就是身上的伤疤密密麻麻,共有62处。他一生受过28次致命的大伤,但是最终都挺了过来。本文开头的那句话,就是他的口头禅。
楚大明是河南商城县人,1932年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他参加革命的时间比较晚,但是在战场上却表现出了常人难以匹敌的骁勇。不管是作为一个战士还是指挥官,他的战场信条只有四个字:身先士卒。他先后参加了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的战斗,以极快的速度成为了营长。抗战期间,他担任过386旅第20团的副团长和团长,是陈赓最为倚重的大将。
但是,陈赓却认为楚大明有一个非常要命的缺点:他爱骂人,满嘴脏字,能骂得一般人抬不起头来。虽然战争年代不过分讲究语言文明,但是楚大明的骂人实在是有些离谱,几乎到了没有国骂不说话的地步。
原本陈赓也不想管,但是无奈,其他的干部们受不了。他们觉得,这是楚大明在侮辱自己,是不讲团结。陈赓也觉得,楚大明老这么不注意说话,确实容易得罪人,影响战场团结,所以他专门把楚大明叫到旅部来,就这个问题向他提出了批评。
楚大明天不怕地不怕,但唯独忌惮陈赓。听了旅长的批评,楚大明表示自己会虚心接受。但是,一向插科打诨的他,不一会儿便嬉皮笑脸地对陈赓说道:“旅长,你知道吗?其实,我也知道我的嘴臭,但是我这个嘴臭也是有原因的,不能全怪我。”
“你好骂人还有什么原因?说来听听,我倒要看你找什么借口。”陈赓笑着回答。
楚大明嘿嘿一笑,说起了一段往事。
1934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为了配合中央红军战斗,红四方面军从1935年3月28日至4月21日进行了嘉陵江战役,歼灭川军一万余人。但是,部队自身的困难也是越来越大。于是在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也开始了长征。而当时的楚大明,是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的一名营长。
三十一军的战斗力很强,因此在长征期间,担任了后卫工作。在当时,后卫部队的困难,比前锋部队要大得多,因为随着红四方面军的前进,能收集的物资都已经被前面的部队收集完了,甚至连草根、野果、树皮都吃光了。后卫部队经常买不到粮食,也搜集不到任何能吃的东西,陷入绝对的粮荒之中。
那是一段困难的岁月,但是最困难的一段经历,则是出现在三过草地期间。当时,由于部队在西康方面发展极为不顺利,所以只能按照红一方面军前进的方向,踏过如同死亡泥沼一般的草地。
草地中的气候变化剧烈,可能刚才天气看起来晴空万里,转眼间就大雪纷飞了。而最可怕,是在夜间的突然降温。当时的战士们为了能不躺在泥水里,往往背靠背地坐着睡觉。但是,夜间的寒流可能随时来袭,很可能昨天还挤在一起睡觉的战友,第二天就变成了一具被冻僵的尸体。
作为后卫的三十一军,除了面对这些困难之外,还要继续面临饥荒。战士们的皮带早就吃完了,泥水里又找不到小鱼小虾,战士们只能被迫靠吃草生存。但是,草也不能多吃,有些草有微弱的毒性,吃多了会引起腹泻,而腹泻会导致脱水。草地中没有干净的水可供饮用,如果喝了那些泡过动物尸体的臭水,对身体的毒害更大。红军战士们就是这样,在不断袭来的饥饿中,凭着坚强的意志前行,最终走出了草地。
楚大明为人勇猛,身体素质好,所以消耗的能量也比一般人来得大。在能量摄入极端不够的情况下,他经常出现精神恍惚的情况。有一次,他实在饿得不行了,竟然一头栽倒在路边,晕倒了。而且好巧不巧,他倒在了一堆恶臭的马粪上。
现在很多人都说,踩到了屎就是走运,这本是一种自嘲。但是这次,楚大明却真的走了运。他很快醒了过来,结果在清洗自己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身上有些不完整的青稞和大麦颗粒。他心头一惊,赶紧去检查那堆马粪,结果发现,其中有不少没有消化的植物种子。这对于已经严重缺粮的战士们来说,无疑是“好东西”!
已经饿到不行的楚大明,赶紧开始招呼其他的战士们,在路边寻找马粪,清洗出里边的粮食残渣。这一找,还真找出了不少。他马上招呼炊事班过来,用这些从马粪里淘出来的粮食,加上一些清水,煮成了一锅粥。这可是战士们在一个多月来,第一次见到粮食,他们全都因此而兴高采烈。尽管这锅粥臭气熏天,有着浓烈的马粪味,但是战士们吃得却格外香甜。日后,从马粪里找粮食,就成了楚大明的一营人马的生活常态,也成了他们能够坚持斗争的原因。
“旅长,你说,我吃了这从马粪里扒出来的粮食,嘴能不臭吗?”楚大明讲起了自己曾经的经历,然后对着旅长陈赓嬉皮笑脸地说道。
陈赓叹了一口气,说道:“你说的这个事儿我知道,但是这也不能成为你楚大明满嘴脏字的理由。身上有缺点就要改,不要找什么客观原因!”陈赓嘴上批评,但是手上却掏出了一包全新的香烟,塞在了楚大明的手里,还给他准备了好几盒日本罐头。这是旅直属部队刚刚从日本人手里缴获的,连陈赓自己都没来得及享用。
日后,在所有同志的积极帮助下,楚大明“痛改前非”,彻底改掉了满嘴脏字、好骂人的缺点。自此,一个完美的战神诞生了。
但是,让人十分遗憾的是,几近十全十美的楚大明,却在1947年1月27日,牺牲在了汾孝战役的战场上。痛失爱将后,陈赓哭着说道:“楚大明几乎改掉了他所有的缺点,但就是这个不怕死的毛病,他一直都没有改掉!”
楚大明烈士虽然逝去,但是,他从马粪中扒粮食的故事,却十分无奈地又在十几年后,出现在了朝鲜战场之上。
1951年5月,志愿军发起了第五次战役。随着战线的不断推进,志愿军的补给线也在不断地拉长。此时,美军以其空中优势,对我军补给线进行了饱和式的攻击。一时间,大量运输汽车被炸毁,后方的弹药和粮食根本运不上去。前方的志愿军陷入粮荒,就连难以下咽的炒面都吃不上了。此时,志愿军战士们便开始和当年的红军一样,从牲口的粪便里寻找粮食充饥。
其中,最为不易的就是63军。63军并不是志愿军的王牌部队,但依旧是冲锋在前。他们的补给,可以说已经彻底断绝。一些战士不得不吃野菜充饥,但由于并不熟悉当地的植物,导致有些人食物中毒,影响了战斗力。全军上下所剩的粮食,只有一把黄豆。这些黄豆,正是从马粪里扒出来的。但就是这样的粮食,仍然显得弥足珍贵,以至于被交由军长傅崇碧将军那里亲自保管,不是伤病严重的战士不能吃。在补给断绝的情况下,从马粪里扒粮食,已经成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妙招”。
但就在这个形势下,63军仍然被委以重任。6月1日,傅崇碧接到命令,在铁原外围打响阻击战,掩护大部队撤退。63军在弹药不足、粮食断绝、战士疲劳的情况下,阻挡住了敌人如潮的攻势。在10天的激战中,63军减员三分之一,但是仍然牢牢地守住了阵地。当十天之后,他们终于接到撤退的命令后,傅崇碧将军也已经因为过度的疲劳而晕倒了。很难想象,这样艰苦的战斗,他们是靠吃马粪里的粮食而挺过来的。
如今,中国军队的补给情况已经大大改善,士兵们既能吃得饱,也能吃得好,再也不用从马粪里找粮食了。但是,艰苦奋斗的作风仍然在部队中传承。这样的军队,自然会无敌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