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表决通过,将从7月起开始施行。王毅主任特意在《人民日报》上发文,重点阐述这部法案的重要性。其中,有几个重点,值得我们仔细解读。
【港媒报道截图】
首先,对外关系法的施行,对于我国在外交方面的工作,以及后续对外战略的开展,提供了比较完善的法治保障,以及结构性的战略支持。也再次对外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那就是中国的外交风格,确实变了。
王毅主任提到,《对外关系法》是中国长期坚持的外交大政方针,也是这些年来,中国外交理念跟外交实践的系统集成。可以说,这部《对外关系法》,在完善我国涉外法治体系的同时,也给接下来的外交工作,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可以为活跃在各个战线的外交官,提供指导性的原则,帮助他们更好地在国际舞台,维护中国主权、安全以及发展利益。
近些年来,西方就已经隐隐约约地感受到,中国的外交风格,跟以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卢沙野大使两年前就讲过,中国现在外交风格已经变了,你们西方要多多适应。但很明显,美欧国家对这种变化,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卢沙野大使接受法媒采访】
实际上,中国外交风格的变化,是时代变迁、国家崛起带来的必然结果,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国家利益。不过,这种变化,是工作方法上的调整,但底层逻辑,仍然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但是,西方在外交战略上,一直以己度人,认为中国的崛起,跟他们一样,要靠掠夺、压榨小国,才能在国际上站稳脚跟。他们面向中国的舆论战,往往也是基于这个方面展开,客观来讲,也确实对我们的外交工作,造成了一定阻力。但随着双边国际话语权的此消彼长,西方的这些说法,以后买账的人只会越来越少。
而我们出台《对外关系法》,也是从法律层面,再次明确,中国的对外交往的核心概念之一,就是国家之间一律平等,不分大小、强弱、贫富。这其实就是给中国周边的国家,吃下了一颗定心丸,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中国走的确实是一条和平崛起的道路,也愿意跟这些国家,分享我们的发展成果。
【中国走的是和平崛起的道路】
当然,《对外关系法》,也为中国发起反制,提供了充分的法理依据。毕竟国际外交局势复杂多变,随时会遇到不和谐的风浪。比如美国滥用制裁手段展开“长臂管辖”,还有西方制定所谓国际秩序时的双重标准,都需要我们去斗争。
此前美国屡次为了自身的利益,对相关国家实施单边制裁、次级制裁。这些限制手段之所以能成功,关键就是美国凭借自己强大的政治及军事影响力、经济实力和无孔不入的金融监测体系,实施“长臂管辖”的结果。中方一贯反对这种,无理打压外国实体或者个人的行径,采取依法反制的行为也是用实际行动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
【美国惯用单边制裁打压他国】
而今年G7峰会上,西方集团提出了所谓的“国际秩序”,但往往率先破坏国际秩序的就是他们,这也是西方人根深蒂固的傲慢以及自我中心主义在作祟。他们掌握发展优势,输出规则与价值观,并把自己小团体定义的国际价值,包装成所谓的普世价值,强行要求其他国家遵守,这些行径并不符合国际秩序,当越来越多的国家了解、参与到真正的多边主义时,西方这套也就逐渐行不通了。
除此之外,包括前面提到过的,西方国家利用舆论战,给中国的国际形象产生负面影响,损害到中国的对外合作,想要对冲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在国际关系中制造不稳定因素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中方要在必要时刻,采取合理的反制手段。《对外关系法》的实施,使得中方的反制裁有了法理保障,也让我们以后在面对这种情况,能更加得心应手。
【西方已经习惯了制定规则】
可以这么说,《对外关系法》的出台,从实际上表明,中国在外交方面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对于愿意和平共处的国家,我们会加大合作力度,做到互利共赢;但想要开展恶性竞争,通过《对外关系法》,我们也能制定充分的应对预案。
客观而言,过去的国际外交秩序,主要是由掌握了话语权的美欧国家联手构建。如今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在外交方面有了更为积极进取的态度,再加上通过《对外关系法》进一步完善了外交工作,东西方之间截然不同的外交思维,也由此产生了摩擦碰撞,从而对旧秩序造成了冲击。这些都让一贯傲慢,和以自我为中心的西方国家感到不习惯。但我们开展外交工作,不是为了看西方脸色行事,而是为了促进国家发展,更好地参与到全球治理工作里面,这也是西方要尽早认识到的。